五下八单元三小节 平均数的再认识
(女)小慧老师:同学们,你们都坐过公交车吗。
(男)可可(女)糖糖(女)小微:坐过。
(女)小慧老师:那你们小时候都免费坐过公交车吗?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费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m的儿童免费乘车。
(女)小慧老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1.2m这个数据可能是如何得到的吗?
(男)可可:可能是调查了一些6岁儿童的身高。
(女)小微:也可能是这些身高的平均数。
(女)小慧老师:你们回答的都很正确。仔细观察周围的学龄前儿童,我们会发现同样是6岁的儿童,身高却各不相同。
(女)糖糖:是啊,有的身高在1.2米以上,也有的身高在1.2米以下。这是因为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以及其他综合因素的不同,导致身高上的差别。
(男)可可:这根本无法确定一个准确的数值啊!
(女)小微:1.2m这个数据合理吗?
(女)小慧老师:合理不合理,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我在北京市调查了一些6岁儿童的身高情况,通过计算这些数据的平均数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平均数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具有代表性。
(女)小微:即用调查的所有儿童的身高之和÷调查的儿童人数=儿童的平均身高。
(男)可可:经过计算,目前北京市六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cm,即1.193m。六岁女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8.7cm,即1.187m。
(女)糖糖:这些平均值都接近1.2m,因此1.2m这个数据具有代表性,很合理。
(女)小慧老师:下表是今天举行的“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下表不读,做视频时红色字体先不出现,和后面的语音一起出现。)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平均分
选手1 92 98 94 96 100 96
选手2 97 99 100 84 95 95
选手3 90 98 87 85 90 90
(女)小微:观察统计表,我们能够看出三位选手的五次成绩,但是由于数据较多,无法直接比较排出名次,所以我们要先求出每位选手的平均成绩,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再按照平均分的高低排出名次。
(男)可可:我们根据每位选手的总成绩÷评委人数=平均分,计算出每位选手的平均分。
(女)糖糖:选手1的平均分是:(92+98+94+96+100)÷5=96(分)
(女)小微:选手2的平均分是:(97+99+100+84+95)÷5=95(分)
(男)可可:选手3的平均分是:(90+98+87+85+90)÷5=90(分)
(女)小微:按照平均分的大小排列,96分>95分>90分,所以第一名为选手1,第二名为选手2,第三名为选手3。
(女)小慧老师: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们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女)糖糖:应该是为了避免平均数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如果有的评委打分太高,或者有的评委打分太低,就会影响选手的最终名次。
(女)小慧老师:回答正确,那按照这种方法,我们再来重新计算一下三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
(女)小微:选手1应去掉一个最高分100分和一个最低分92分,最终平均分为(98+94+96)÷3=96(分)。
(男)可可:选手2,同样是去掉一个最高分100分和一个最低分84分,最终平均分为(97+99+95)÷3=97(分)。
(女)糖糖:选手3,去掉一个最高分98分和一个最低分85分,最终平均分为(90+87+90)÷3=89(分)。
(女)小慧老师:按照分值排列,97分>96分>89分,所以最终名次为第一名是选手2,第二名是选手1,第三名是选手3。
(女)小慧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女)小微:平均数的作用:平均数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具有代表性。
(男)可可:平均数的特点:
平均数不是一个孤立的数据,它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平均数是一个良好的集中量数,具有反应灵敏,计算简单等优点;
三、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这是因为平均数反应灵敏,每个数据或大或小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最终结果。
(女)糖糖: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女)小微(男)可可(女)糖糖:小伙伴们,你们学会了吗?熟能生巧,记得多多练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