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31 11:0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考点一、动能
1、动能的定义
(1)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等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乘积的一半。
2、动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国际单位为焦耳,1 J=1kg·m2·s-2。
3、动能的表达式:Ek=mv2
(1)v是瞬时速度的大小,与方向无关;
(2)对于不同参考系,速度也不同,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3)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是状态量。
(4)同一物体动能变化,速度(大小)一定变化;速度(方向)变化,动能不一定变化。
4、动能的变化量
【典例详析】
例1、(多选)关于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能是普遍存在的机械能中的一种基本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
B、公式中,速度v是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且动能总是正值
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AC
例2、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的A点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被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当它到达B点时,则(  )
A.动能与v0的方向有关
B.动能大小为
C.动能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
D.改变v0的大小和方向,物体不可能再次经过B点
【答案】B。
例3、用电梯将货物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一段距离.关于这一过程中,电梯对货物的支持力所做的功、重力对货物做的功以及货物动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做正功,支持力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增大
B.重力做负功,支持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不变
C.重力做负功,支持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大
D.重力不做功,支持力做负功,物体的动能不变
【答案】B。
例4、(多选)下列方法能使汽车的动能变为原来的2倍的是(  )
A.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
B.速度不变,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
C.质量减半,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
D.速度减半,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
【答案】BC
考点二、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不涉及加速度或者时间问题时常用)
1、动能定理的内容
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合外力做功导致动能发生变化。
2、表达式
(1)W=mV22-mV12
(2)W=Ek2-Ek1=ΔEk
3、动能定理的应用
适用于恒力做功和直线运动,适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
4、动能定理的理解
(1)等值关系
某物体的动能变化量总等于合力对它做的功.
(2)因果关系
合力对物体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合力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动能相互转化的过程,转化了多少由合力做了多少功来度量.
5、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研究对象一般为单个物体或相对静止的物体组成的系统).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注意哪些力做功或不做功).
(3)确定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注意功的正负).
(4)确定物体的初、末动能(注意动能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
(5)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6、动能定理与牛二定律的比较
(1)相同点:确定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
(2)适用条件
牛顿运动定律只能研究在恒力作用下物体做直线运动;
动能定理对于物体在恒力或变力作用下,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均适用;
(3)应用方法
牛顿运动定律要考虑运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结合运动学公式解题;
动能定理只考虑各力的做功情况及初、末状态的动能;
(4)运算方法
牛顿运动定律矢量运算;
动能定理代数运算;
【典例详析】
例5、关于动能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过程中外力的总功等于各力做功的绝对值之和
B、只要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一定改变
C、在物体动能不改变的过程中,动能定理不适用
D、动能定理只适用于受恒力作用而加速运动的过程
【答案】B
例6、关于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Ek2 Ek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式中的W为不包含重力的其他力做的总功
B、公式中的Ek2 Ek1为动能的增量,当W>0时,动能增加;当W<0时,动能减少
C、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但不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但不适用于变力做功
D、公式中的W为包含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做的功,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计算:先求每个外力的功,再求功的代数和;或者先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的功
【答案】BD
例8、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①摆好实验装置如图
②将质量为200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
③在质量为10g、30g、50g的三种钩码中,他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挂在拉线P上
④释放小车,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1)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较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a、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cm
b、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00m/s
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 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 J。
(2)此次实验探究结果,他没能得到“恒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各种产生误差的因素。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帮助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说出两种可能): 。
【答案】(1)0.196;0.100;(2)没有平衡摩擦力,小车质量没有远大于钩码质量.
例9、质量为2t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由静止开始运动,若保持牵引力恒定,则在30s内速度增大到15m/s,这时汽车刚好达到额定功率,然后保持额定输出功率不变,再运动15s达到最大速度20m/s,求:
(1)汽车的额定功率;
(2)汽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3)汽车在45s共前进多少路程。
【答案】
(1)汽车的额定功率为60kW;
(2)汽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3000N;
(3)汽车在45s共前进多少路程为466.7m。
【课后训练】
1、关于动能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某过程中,外力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单独做功的绝对值之和
B.只要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一定改变
C.动能定理只适用于直线运动,不适用于曲线运动
D.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的情况,又适用于变力做功的情况
【答案】D
2、在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率把三个小球分别沿水平、斜向上、斜向下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在同一水平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
A、一样大 B、水平抛的最大
C、斜向上抛的最大 D、斜向下抛的最大
【答案】A
3、(多选)一质量为0.1kg的小球,以5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与竖直墙壁碰撞后以原速率反弹,若以弹回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碰墙过程中的速度变化和动能变化分别是( )
A、 B、 C、 D、
【答案】AD
4、一个物体的速度从0增大到V,外力对物体做功为W1;速度再从V增大到2V,外力做功为W2,则W1和W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W1=W2   B、W1=2W2
C、W2=3W1 D、W2=4W1
【答案】C
5、(多选)在平直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max后,立即关闭发动机直至静止,v t图象如图所示,设汽车的牵引力为F,受到的摩擦力为f,全程中牵引力做功为W1,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2,则(  )
A.F∶f=1∶3 B.W1∶W2=1∶1 C.F∶f=4∶1 D.W1∶W2=1∶3
【答案】BC
6、一学生用100N的力将静置于地面上的质量为0.5kg的球以8m/s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踢出20m远,则该学生对球做的功是(  )
A.200J B.16J C.1000J D.无法确定
【答案】B。
7、在水平放置的长直木板槽中,一木块以6.0m/s的初速度开始滑动.滑行4.0m后速度减为4.0m/s,若木板槽粗糙程度处处相同,此后木块还可以向前滑行多远?
【答案】3.2m
8、一架喷气式飞机 ,质量 m=5×1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 s=5.3×102m 时 ,达到起飞的速度 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 0.02 倍 (k=0.02), 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8×104N
9、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物体落回地面时度大小为0.75v0,设物体在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求:
(1)物体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
(2)若物体与地面碰撞过程中无能量损失,求物体运动的总路程
【答案】(1);(2)
1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平板小车M正以速度v向右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木块无初速度放上小车,由于木块和小车间的摩擦力作用,小车的速度将发生变化。为使小车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不变,必须及时对小车施加一向右的水平恒力F。当F作用一段时间后把它撤去时,木块恰能随小车一起以速度v共同向右运动。设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求在上述过程中,水平恒力F对小车做多少功?
【答案】 mv2
1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的边角处有一轻质光滑的定滑轮k,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k分别与物块A、B相连,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A,mB,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水平恒力F拉物块A,使物块B上升。已知当上升距离为h时,它的速度为v。求此过程中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重力加速度为g)
【答案】
12、一质量为0.5kg的小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的A点,距离A点5m的位置B处是一面墙,如图所示,物块以v0=9m/s的初速度从A点沿AB方向运动,在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7m/s,碰后以6m/s的速度反向运动直至静止。g取10m/s2。

(1)求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求物块在反向运动过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W
【答案】(1)0.32;(2)9J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