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课题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会求加权平均数,体会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2.会求加权平均数,体会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
问题解决 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解决与平均数的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求加权平均数,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并能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续表)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均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平均数? 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算术平均数?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学生回忆并回答,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迁移或类比方法.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 问题1:小组互助学习是我们中学课堂的一大特色,下面是我们学校八年级(27)班周冠军“傲雪组”一周的成绩表,请你算出他们这一周得分的平均数.日期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得分(单位:分)9094929896 问题2:下表是“傲雪组”的四位同学某节课的得分情况:姓名(编号)小亮(A)小红(B)小英(C)小超(D)得分(单位:分)24201618 根据“互助小组”评分标准,A,B,C,D四位同学的得分按1∶2∶3∶4的比例确定小组的最后成绩,你能算出该小组的最后得分吗? 以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创设情境,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出课题.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1】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1 情境:森林中心举行了一场“森林卫士”的选拔活动.选拔分100米跑、举圆木、跨越障碍、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四项(每项满分10分).熊大、熊二与光头强都参加了选拔活动,它们的成绩(单位:分)如下:100米跑举圆木跨越障碍紧急情况处理能力熊大91099熊二81098光头强10899 请你根据四项的平均成绩进行排名,并确定谁是冠军. 问题1:计算三位四项的平均数除一般方法外,是否还有简便方法?运用简便方法的理由是什么? 问题2: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加权平均数?一般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吗?归纳总结: 当数据组中出现重复数据时,可以用加权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即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i出现fi次,其中f1+f2+…+fi=n,则x=.【探究2】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2 对于[探究1]中的情境,如果这四项得分按3∶3∶2∶2的比例确定它们的成绩,此时谁是冠军? 光头强不甘心落后,一直想当“森林卫士”,眼珠一转,想到一个办法,他悄悄地将得分比例改成了4∶1∶3∶2,于是他拿到了这个冠军.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归纳总结: 如果已知条件给出的是几个数及这几个数在平均数中的比,或给出几个数及这几个数在平均数中所占的权值,我们常常用权数的方法求加权平均数,具体计算公式为:公式1:加权平均数=x1×权值1+x2×权值2+…+xn×权值n;公式2:加权平均数=x1×数x1占全体的比+x2×数x2占全体的比+…+xn×数xn占全体的比. 用热播动画片《熊出没》中的三个主人公熊大、熊二和光头强可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极大的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的情境.通过活动内容的安排,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应用举例】 例1 某公司招聘职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面试中包括形体和口才,笔试中包括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考察,他们的成绩(百分制)如下表:候选人面试笔试形体口才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甲86909692乙92889593 (1)若公司根据经营性质和岗位要求认为形体、口才、专业水平、创新能力按照5∶5∶4∶6的比确定最终成绩,请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将被录取? (2)若公司根据经营性质和岗位要求认为面试成绩中形体占5%,口才占30%,笔试成绩中专业水平占35%,创新能力占30%,那么你认为该公司应该录取谁?变式训练 某政府部门招聘公务员1人,对前来应聘的A,B,C三人进行了三项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测试项目ABC笔试908075面试858585群众评议778480 (1)若根据三项测试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取? (2)若将笔试、面试、群众评议三项测试得分按4∶2∶4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取? 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一般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各项的权相等;让学生再次体会到“权”的重要性,并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拓展提升】1.设定数据的权分析数学 例2 舜耕电视台获评“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并被授予“全国校园影视教育研究实验学校”荣誉称号.现在舜耕电视台欲招聘播音员和采访小记者各一名,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你认为怎样设计评分方案才能选出适合职业要求的人员呢?测试项目测试成绩ABC应变能力728567综合知识507470语言表达8845672.利用加权平均数分析数据例3 某班为了从甲、乙两同学中选出一名担任班长,进行了一次演讲答辩与民主测评.A,B,C,D,E五位老师作为评委,对演讲答辩情况进行评价,全班50名同学参与了民主测评.结果如下表所示:ABCDE甲9092949588乙8986879491 “好”票数“较好”票数“一般”票数甲4073乙4244 规定:演讲答辩得分按“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算平均分”的方法确定;民主测评得分=“好”票数×2分+“较好”票数×1分+“一般”票数×0分;综合得分=演讲答辩得分×(1-a)+民主测评得分×a(其中0.5≤a≤0.8). (1)当a=0.6时,甲的综合得分是多少? (2)当a在什么范围时,甲的综合得分高?当a在什么范围时,乙的综合得分高? 例4 我校成立了学生会,A,B,C三名学生竞选学生会主席,他们的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单位:分)分别用了两种方式进行了统计,如表一和图6-1-5①:表一ABC笔试859590口试8085图6-1-5 (1)请将表一和图①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2)竞选的最后一个程序是由300名团员同学进行投票,三位候选人的得票情况如图6-1-5②(没有弃权票,每名学生只能推荐一个),请计算每人的得票数; (3)若每票计1分,学校将笔试、口试、得票三项测试得分按4∶3∶3的比例确定个人成绩,请计算三位候选人的最后成绩,并根据成绩判断谁能当选. 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又一次巩固和提高,也有利于下节课知识的讲解.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 【当堂训练】1.为了调查某一段路的汽车流量,记录了30天中每天同一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其中有4天是284辆,4天是290辆,12天是312辆,10天是314辆,那么这30天该路口同一时段通过的汽车平均数为________.2.某学校进行广播操比赛,比赛打分包括以下几项: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每项满分10分).其中三个班级的成绩分别如下: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一班9898二班10978三班8989 (1)若将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这四项得分依次按10%,20%,30%,40%的比例计算各班的广播操比赛成绩,则哪个班的成绩最高? (2)你认为上述四项中,哪一项更为重要?请你按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评分方案.根据你的评分方案,哪一个班的广播操比赛成绩最高?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教材第142页练习第1,2题.2.教材第147页习题6.1第1,3题. 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 【知识网络】 框架图式总结,更容易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 选择从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入,通过图片、数据等资源来引导学生探索和交流,体会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认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让学生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②[讲授效果反思] 平均数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对加权平均数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足之处是平均数学习和以前的知识相比较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在教学时,讲解有点太粗,以至于不少学生表面上学会了,但不是很理解,因此解题时还有一定的困难,加上时间紧,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需要进一步练习巩固.③[师生互动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习题反思]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6.1.1 平均数
第1课时 平均数
课题 第1课时 平均数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值,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数学思考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问题解决 会求一组数的平均数.
情感态度 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平均数的求法及统计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指标的本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含义.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续表)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课堂引入】 某班进行了一次数学测验(单位:分),第一组的成绩是56,32,63,74,85,22,44,78,91,65;第二组的成绩是46,39,75,83,16,94,66,60,57,72.请问:哪个组的成绩好? 创设学生身边的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1】 根据平均数的概念计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对于一组数据怎样求平均数呢?(多媒体出示)1.已知一组数据1,2,3,4,5,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2.一组数据:3,3,2,2,2,5,5,6,4,8,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决,你能说说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吗?3.某射击运动员的10次射击成绩如下表所示:环数78910次数2413 本活动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该射击运动员10次射击的平均成绩为=8.5,你认为这样计算正确吗?归纳总结: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读作x拔.【探究2】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1.当一组数据较多,且数据比较复杂时,直接套公式计算相当困难时,能否借助其他的工具,减少计算量呢?如计算一组数据:9.00,8.15,9.10,9.15,9.12,8.98,9.58,9.03,9.24,9.19的平均数.2.阅读你的计算器的说明书,看看其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应用?归纳总结: 计算器有统计功能,可以利用该功能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一般的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步骤:先按统计键,使计算进入统计模式,然后依次输入数x1,,x2,,…,最后按求平均数的功能键,即可得到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探究3】 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某次体操比赛,六位评委对某选手的打分(单位:分)如下: (1)求这六个分数的平均分; (2)如果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分数的平均值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思考:究竟是选取(1)还是选取(2)的结果,才能比较合理地反映该选手的最后得分呢?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呢? 本活动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应用举例】 例1 某农业技术员试种了三个品种的棉花各10株.秋收时他清点了这30株棉花的结桃数如下表:棉花品种结桃数(个)甲84,79,81,84,85,82,83,86,87,81乙85,84,89,79,81,91,79,76,82,84丙83,85,87,78,80,75,82,83,81,86 哪个品种较好?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应用公式求平均数的理解.
【拓展提升】 例2 若1,3,x,5,6五个数的平均数为4,则x的值为() A.3 B.4 C. D.5 例3 从一批机器零件毛坯中取出10件称得它们的质量(单位:千克)如下: 2001 2007 2002 2006 2005 2006 2001 2009 2008 2010 (1)试求这批零件质量的平均数; (2)你能用新的简便方法计算它们的平均数吗? 巩固本节课的内容.例3是拓展题,考查学生能否将大数据转化为小数据,用新的简便方法求出平均数,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教材第139页练习第1,2,3题.2.教材第147页习题6.1第2题. 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知识网络】 框架图,直观概括本课时内容.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 【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 通过生活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利用数据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设置问题情景时,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的活动贯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②[讲授效果反思] 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掌握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③[师生互动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习题反思]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