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干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观察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认识光的干涉现象,理解光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
利用机械波的干涉的有关知识,迁移推导光的干涉产生的条件,以及影响条纹间距的因素,培养科学的思维及探究方式;
知道光的干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关心生活中的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教学重点:
光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明暗条纹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推导影响条纹间距的条件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课时安排:1课时
情境引入:
肥皂膜看起来常常是彩色的,也经常显现出彩色条纹。这些彩色条纹或图样是怎样形成的?
新课教学:
光的双缝干涉现象
演示实验:用两只激光笔发出的光直接照射向墙上的同一地方,观察现象;用一只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双缝上,观察现象。
情境:如图所示,让一束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1和S2的挡板上,狭缝S1和S2相距很近。在屏上出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
【思考问题】如何解释这个现象?
两个夹缝:(1)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
总是相同的。
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干涉现象:来自两个光源的光在一些位置相互加强,在另一些位置相互削弱,因此在挡板后面的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光产生干涉的条件
1、光波为相干光波: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
情境:如图所示,狭缝S1和S2相当于两个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都相同的波源。
【思考问题】(1)屏上P0 点到两个夹缝S1和S2的距离相同,则P0 点出现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2)屏上P1 点到两个夹缝S1和S2的距离不相同,什么情况下在P1 点出现
明条纹?什么情况下出现暗条纹?
两列相干光产生干涉的明条纹处相位差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两列相干光产生干涉的暗条纹处相位差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若屏上P1 点出现明条纹,波源S1和S2到P1 点的路程差要满足什么条件?
若屏上P1 点出现暗条纹,波源S1和S2到P1 点的路程差要满足什么条件?
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
如图所示,波长为的单色光照射到双缝上。两缝中心之间的距离为,两缝S1、S2的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为P0,双缝到屏的距离。
我们考察屏上与P0的距离为的一点P1,两缝与P1的距离分别为、。
在线段P1S2上作P1M=P1 S1,于是,S2M =。
由于两缝之间的距离远远小于缝到屏的距离,所以,能够
认为ΔS1S2M是直角三角形。
当出现明条纹时,
相邻的两个明条纹之间的距离:
【思考问题】相邻的两个暗条纹之间的距离又是多少?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实验与探究】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光的波长。
的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可以用刻度尺测出。
的测量: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需用测量头测出。
五、薄膜干涉现象
不同颜色的光波频率不同,波长不同,其明暗条纹对应的位置不同,使得各个频率的光波的相干明条纹相互错开,呈现出彩色。
课堂小结:
了解光的干涉及特点;
知道光产生干涉的条件;
会用光的干涉测定光的波长。
课后作业:
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