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谐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形成运动观念;
通过对弹簧振子运动过程的观察和受力分析,理解回复力和位移的关系,能从动力学角度理解简谐运动;
知道弹簧振子的振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能从动力学的角度理解简谐运动的概念。理解对弹簧振子振动时的动能、弹性势能和机械能的分析,理解简谐运动的能量特征;
通过分析弹簧振子在完成一次全振动过程中的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理解简谐运动的特征。
教学重点:
弹簧振子的概念;
回复力的概念;
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
简谐运功的特征。
教学难点:
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
教学方法:
通过例举生活的实例,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情境引入:
钟摆来回摆动,水中浮标上下浮动,树梢在微风中的摇摆……在生活中我们会观察到很多类似这样的运动。这些运动的共同点是什么?
新课教学:
机械振动
1、概念:物体(或者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叫作机械振动,简称振动。
2、平衡位置:受力平衡的位置
情境:如图所示,把一个有小孔的小球连接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小球套在光滑的杆上,能够自由滑动。如图位置弹簧处于原长。把小球拉向右方,然后放开,它就在平衡位置附近运动起来。
【思考问题】实际中,振动会越来越弱,一段时间后会静止,请分析小球停止运动的原因。
二、弹簧振子
1、概念:小球和弹簧所组成的系统称作弹簧振子,其中的小球称为振子。
【思考问题】建立理想化的弹簧振子模型要满足什么条件?
2、振子的位移:指相对于平衡位置O的位移
请分别对右图的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图(1)的弹簧长度为原长。
【思考问题】(1)在图(2)和图(3)中,小球都能回到平衡位置,请分析是什么原因。
(2)小球从图(2)或图(3)位置回到平衡位置,小球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3、回复力:使振子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思考问题】回复力和振子的位移方向是什么关系?
4、简谐振动:物体在跟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
结论:碰撞效果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系。
练习:篮球运动员接传来的篮球时,通常要先伸出两臂迎球,手触到球瞬间瞬间顺势后引。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样做的目的。
【观察与思考】请观看实验视频,将振子安装在气垫导轨上,把一比较长的白纸放在导轨下,在振子上固定一毛笔(笔头朝下,笔尖与纸面轻触),用其记录在白纸上记录振子的振动情况。
匀速拉动白纸,观察白纸上的痕迹,思考图像能表示什么?
(2)将振子拉离平衡位置一定距离后让其振动,等振动稳定后,匀速拉动白纸,观察白纸上的痕迹,根据所学的函数知识,判断它可能是什么函数图像,这个图像又代表什么?
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如振子经历B→O→B‘→O→B路径。
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叫作一次全振动。
三、简谐运动的能量特征
【讨论与交流】(1)请总结图中的振子在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过程中的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完成下表。(大小变化选填:“增大”“减小”“最大”“0”或不变,方向选填“向右”或者“向左”)
简谐运动过程 B B→O O O→B’ B’ B’→O O O→B
位移 大小变化
方向变化
回复力 大小变化
方向变化
加速度 大小变化
方向变化
速度 大小变化
方向变化
动能 大小变化
弹性势能 大小变化
机械能 大小变化
振子在振动过程中,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和能量具有什么特征?
总结:在回复力作用下,振子在振动过程中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加速度、速度、动能、弹性势能等在每个周期里完全重复。这样的运动叫作周期性往复运动。
四、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即振动图像)
1、如果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或余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像(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这样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振幅: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用“”表示。
周期: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用“ ”表示。
频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全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用“ ”表示。
例题:如图所示,弹簧劲度系数为k,在弹簧下端挂一个重物,质量为m,重物静止.在竖直方向将重物下拉一段距离(没超过弹簧弹性限度),然后无初速度释放,重物在竖直方向上下振动.(不计空气阻力)
试分析该重物是否做简谐运动?
课堂小结:
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点:如果质点所受的回复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即与位移方向相反)。
2、简谐运动位移-时间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
课后作业:
第一课时:第3题,第4题
第二课时: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