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修改润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修改润色的方法,能够根据基本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示例引导,学生能够掌握修改文章的要求和技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修改润色、精益求精的审美素养。
学法 指导 讨论法和演练法;写作——修改——点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你们写过很多作文。你们可能觉得写是你们的事,而修改是我们老师的事情。其实不然。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再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十二次精心修改才完成。修改是写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作文修改,有哪些基本要求和方法呢?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写作“修改润色”。
环节二 技 法 指 导 1.学生自由阅读写作“修改润色”的内容。 2.学生讨论、交流下列问题,教师点拨。 (1)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和“意”分别指什么? 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2)“言”修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基本要求是改“对”,进一步的要求是改“好”。 (3)修改润色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学生答:可以改错别字、病句,语言是否简明。还可以改结构、构思。可以改材料与中心是否一致。可以改重点是否突出,材料是否有新意。 师总结:很好,大家讲得真不错。修改作文的确像刚才说的那样,主要从语言、构思、中心三方面加以修改。下面我们结合示例来看一下。 修改语言: ①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对电脑已不在陌生,电脑使用率逞上升趋势。等我们这一代步入社会时,如果不会用电脑,很可能会被视为文盲。可是,电脑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生:第一句话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逞上升趋势”中的“逞”,应改为“呈”;还有一个是“已不在陌生”中的“在”,应改为“再”。 ②“我爸爸是位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烈。”“他人老心不老,表示一定要为人民多服几年务。” 生:我认为第二句中“严烈”用词不当,应改为“严格”;“为人民多服几年务”中的“服务”不能拆开用,此句应该改为“为人民多服务几年”。 ③“到达目的地有三条路可走,即左路、中路和右路。左路和右路,路途较远,走中路最近,所以左中右三路中,我们决定走中路。” 生:这段文字啰唆重复的地方不少,但如果能对其稍作加工锤炼,将其变成“到达目的地有左中右三条路可走,中路最近,所以我们决定走中路”,那就简洁多了。 师:修改文章的语言,首先去看有没有错别词,再去看有没有用词不当的地方,最后读一读句子有没有啰唆。 修改构思: ④池塘的四面围着一些花草树木。树是各种各样的,一片郁郁葱葱。花也是各种各样的,五彩缤纷。 生:这段描写显得有些空泛。有哪些树,树有何特征,有哪些花,这些花的形态和色彩如何,都未能描述出来。不仅如此,它还未能扣住“美”字。这都是由于观察不细致,构思不精确。修改时可以把“各种各样”具体化,把树的特征、花的形态写得详细而生动,再给它设置一个月光下的背景,这个池塘周围的景色就一定很美了。 修改中心: 暑假里,我在伯伯家做客。听说离他家十多里路的老河村有棵几百年的银杏树,就吵着要去看。第二天早上,堂哥就用摩托送我去。路上车子很多,摩托在车流中穿行,我真佩服堂哥的技术。不一会儿就到了。一下车,就觉得热得不行,我们在村头吃了个西瓜,喝了点汽水,才进村看树。 在一所小学门前,那棵老树屹立着,只见它古老苍劲,大得惊人。学校并不大,但校舍整齐美观,窗明几净。 一个锄草回来的农民路过这里,堂哥便和他攀谈起来。那农民很和气,他告诉我们,这棵银杏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它遭过两次大灾:一次是被雷击;一次是被鬼子用刀劈,用火烧。然而,老树依然挺立在大地上。 听完介绍,仰望老树,我觉得它格外高大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有力地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我们是九点多钟回去的,路上车子少了些,堂哥开得更快了。坐在疾驰的摩托上,我暗暗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学习老树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与困难的斗争中锻炼并成长。 生:没有很具体的事例来突出中心,写银杏的句子很少。一共只有8句写到了银杏,其他都与银杏没有多大的关系,甚至毫无关系。对表现中心思想没有关系的材料,应当割舍干净。与文章中心有关的也并非都要大写特写,那些离中心比较远的就不能详写。绘树、赞树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应当详写。 (4)怎样才能把文章的“言”修改得“更好”? 要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例如,记叙文可以补充细节描写;写景,注意从不同的观察角度着笔,动态和静态之景结合,注意炼字、炼句、修辞手法、引用诗词歌赋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现力。还要注意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等。
环节三 佳 作 欣 赏 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试着润色这篇习作。【注:材料见教材P91《寻人启事》】 提示: 1.仔细阅读文章,发现其长处与不足,不足之处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 2.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修改文章,使内容更充实,语言更流畅,有表现力。 3.无论是改动还是增删,动笔前都要反复斟酌,以防与原意不符。 修改示例: 寻人启事 在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解寻人启事的写作要点,一边让我们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首先,寻人启事要先说明所寻找的人的姓名和性别。”老师说道。同学们听得十分认真,然后快速地在纸上写下自己妈妈的名字和性别。 “接着,我们还要告诉别人妈妈的年龄是多少,便于帮助别人更好地辨认妈妈。”老师有条不紊地说着。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下了妈妈的年龄,有的同学虽然要思考几秒但也很快写出来了。可是,还有的同学在纸上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最后也没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来。我想,他们的妈妈知道后会很失望吧。 过了一会儿,老师问:“同学们写好了吗?写好了我们就要描述妈妈的外貌特征了。你们知道自己的妈妈有什么外貌特征吗?”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答道:“我妈妈有一颗痣!”“很好,”老师说,“但是要写出痣的具体位置哦。”我们都努力地回想着妈妈的模样:她脸上好像是有颗痣,可我怎么知道在哪儿?她胳膊上到底有没有疤呢?在不确定中我只好胡编乱造了几个特征赶忙写上去,而大部分同学则干脆空着不写。 老师接着说:“此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穿着。 请同学们想一想,今天早上妈妈穿了什么衣服?”“我妈妈好像穿了一件紫色的上衣吧?”“我记得她穿过一条黑裤子,今天也穿了吗?”……大部分同学都为此冥思苦想着。这时,我忽然想到,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鞋,大家很快就发现了;虽然没当面见过最喜欢的明星,但他在什么场合穿了什么衣服,同学们都一清二楚。 可是早上刚送自己来补习班的妈妈穿了什么衣服,却没有人注意过。想到这儿,我内心满是愧疚。 最后,竟没有一个人将这则简单的寻人启事写完整。回家后,我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只见她稍作思考, 便迅速又具体地写好了。 妈妈很爱我们,总是时刻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是作为孩子的我们,又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呢? 点评:对比原文,修改后的文章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表达更为准确。去掉了“最前面”“然后”等口语化的表述,改正了原文中常见的用词不当和缺少主语等语病,语言更加典雅通顺。二是细节更丰富。在老师的教学语言、同学们的写作情态和“我”的感悟联想方面多着笔墨,生动地表现了作文课上同学们为写关于妈妈的寻人启事而犯难的场景,内容具体饱满。三是主题愈加凸显。相较于原文叙事的戛然而止,增添的结尾段简洁有力,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我”与妈妈面对同样的写作任务却反应不同的原因呼之欲出,反问句引人深思,点明了写作主旨。总之,文章语言和内容都更完善,学生的修改润色能力在训练中得以强化。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怎样修改润色? 一问扣题紧不紧;二问材料新不新; 三问立意高不高;四问结构顺不顺; 五问句子通不通;六问用词准不准。
环节五 拓 展 延 伸 选一篇自己这学期写的作文,从“言”和“意”两个方面进行修改。 提示∶ 重读以前的作文,你可能在布局谋篇上又有了更好的想法,不妨作一些修改。 可以尝试边朗读边修改。通过朗读,往往会更容易发现哪些地方顺畅,哪些地方拗口。也可以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建议。 3.修改之后与原稿进行对比,说说你修改的理由。 二、回顾自己以往的写作情况,如写了哪些文章,哪几篇写得好,哪几篇不太好,好或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以《谈谈我的写作》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首先梳理自己写作的基本情况,用简洁的语言作介绍。 总结写作中表现好的方面,想想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的办法。 写完后先放一段时间,再进行修改,看看除了字、词、句以外,立意、 结构等方面是否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明白作文修改润色的重要性,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技巧。本次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字、词、句到结构、构思到中心与材料的修改,注重指导对“言”的修改,最后设计一个综合练习。教学中重视了方法指导和学生自读实践相结合,通过这一节课的作文修改教学,使其具有初步的修改能力。经过引导,学生可以自行修改习作中的部分问题,训练了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