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训练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如图所示,∠1与∠2不是同旁内角的是( )
2. 如图,DE∥AB,若∠A=60°,则∠ACE=( )
A.30° B.60° C.70° D.120°
3. 若∠1与∠2互补,∠2与∠3互补,∠1=50°,则∠3等于( )
A.50° B.130° C.40° D.140°
4. 如图,若OA⊥OB,OC⊥OD,则∠1与∠2的关系是( )
A.∠1>∠2 B.∠1=∠2
C.∠1<∠2 D.无法比较
5. 如图,a∥b,点B在直线b上,且AB⊥BC,∠1=35°,那么∠2=( )
A.45° B.50°
C.55° D.60°
6. 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a∥b的是( )
A.∠1+∠3=180° B.∠2=∠3
C.∠4=∠5 D.∠4=∠6
7. 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线段OG折叠,点B,C的对应点分别为B′,C′,若∠OGC′=100°,则∠AOB′的度数为( )
A.20° B.30° C.40° D.50°
8. 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如果a∥b,a与b的距离是2 cm,并且b上的点P到直线c的距离也是2 cm,那么a与c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相交 C.垂直 D.不能确定
9. 如图,∠BAC=90°,AD⊥BC,垂足为D,则下面的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 AB与AC互相垂直;② AD与AC互相垂直;③ 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B;
④ 点A到BC的距离是线段AD;⑤ 线段AB的长度是点B到AC的距离;
⑥ 线段AB是点B到AC的距离.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 如图,直线a∥b,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B在直线a上,∠C=90°,∠β=55°,则∠α的度数为( )
A.15° B.25° C.35° D.55°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 如果一个角的余角是40°,那么这个角的补角是________.
12. 如图,已知点P在直线a上,点A,B,C都在直线b上,且PA⊥b,若PA=2 cm,PB=3 cm,PC=4 cm,则点P到直线b的距离为__ __cm.
13. 已知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条直线l1,l2,l3,如果l1⊥l2,l2⊥l3,那么l1与l3的位置关系是__ __.
14. 如图,点O在直线CD上,AO⊥BO.若∠1=126°,则∠2=______度.
15. 如图,直线EF∥GH,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顶点B在直线EF上,∠1=27°,则∠2=________.
,
16. 如图,直线MN∥PQ,点A在直线MN与PQ之间,点B在直线MN上,连接AB,∠ABM的平分线BC交PQ于点C,连接AC,过点A作AD⊥PQ交PQ于点D,作AF⊥AB交PQ于点F,AE平分∠DAF交PQ于点E.若∠CAE=45°,∠ACB=∠DAE,则∠ACD的度数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小题, 56分)
17.(6分) 已知∠α,∠β,用直尺和圆规,求作角,使它等于∠α-∠β.(要求保留作图痕迹,在所作图中标上必要的字母,不要求写作法)
18.(8分) 如图,点A,B,C,D在同一直线上,BE∥CG,CF平分∠ACG,若∠1=50°,求∠ABE的度数.
19.(8分) 如图,EF⊥GF于点F,∠AEF=150°,∠DGF=60°,试判断AB和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0.(10分)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
(1)若∠BOC=4∠AOC,求∠BOD的度数;
(2)若∠1=∠2,问OF⊥CD吗?请说明理由.
21.(12分) 如图,已知∠A=∠AGE,∠D=∠DGC.
(1)说明AB∥CD的理由;
(2)若∠2+∠1=180°,且∠BEC=2∠B+30°,求∠B的度数.
22.(12分) 如图,∠B,∠D的两边分别平行.
(1)在图①中,∠B与∠D的数量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2)在图②中,∠B与∠D的数量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3)由(1)(2)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2倍少30°,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参考答案
1-5DDABC 6-10CADAA
11.130°
12.2
13.l1∥l3_
14.36
15.117°
16.27°
17. 解:如图,∠ACD即为所求
18. 解:因为CF平分∠ACG,∠1=50°,
所以∠ACG=2∠1=100°.
因为BE∥CG,所以∠DBE=∠ACG=100°,
所以∠ABE=180°-∠DBE=80°.
19. 解:AB∥CD.理由如下:
过点F作FH∥AB,图略(点H在点F左侧),则∠AEF+∠EFH=180°,
因为∠AEF=150°,所以∠EFH=180°-150°=30°,
因为EF⊥GF,所以∠EFG=90°,所以∠HFG=∠EFG-∠EFH=90°-30°=60°,
因为∠DGF=60°,所以∠HFG=∠DGF=60°,
所以HF∥CD,所以AB∥CD.
20. 解:(1)因为∠AOC+∠BOC=180°,∠BOC=4∠AOC,
所以4∠AOC+∠AOC=180°,所以∠AOC=36°,
所以∠BOD=∠AOC=36°.
(2)OF⊥CD,理由如下:
因为OE⊥AB,
所以∠AOE=90°,所以∠1+∠AOC=90°,
因为∠1=∠2,
所以∠2+∠AOC=90°,即∠FOC=90°,
所以OF⊥CD.
21. 解:(1)因为∠A=∠AGE,∠D=∠DGC,∠AGE=∠DGC,
所以∠A=∠D,所以AB∥CD.
(2)因为∠1+∠2=180°,∠CGD+∠2=180°,
所以∠CGD=∠1,
所以CE∥FB,
所以∠CEB+∠B=180°.
又因为∠BEC=2∠B+30°,
所以2∠B+30°+∠B=180°,
所以∠B=50°.
22.解:(1)∠B=∠D.理由如下:
如图①,因为AB∥CD,
所以∠B=∠1.
因为BE∥DF,
所以∠1=∠D.
所以∠B=∠D.
(2)∠B+∠D=180°.理由如下:
如图②,因为AB∥CD,
所以∠B=∠2.
因为BE∥DF,
所以∠2+∠D=180°.
所以∠B+∠D=180°.
(3)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情况①:设一个角是x°,则另一个角也是x°.
所以x=2x-30,
解得x=30.
情况②:设一个角是x°,则另一个角是(180-x)°.
所以x=2(180-x)-30,
解得x=110.
180-x=70.
所以这两个角的度数是30°,30°或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