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题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授课类型 新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预计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学习建议 学习要点: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全国动乱;粉碎“四人帮”;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 学习提示: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在“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指导下造成的严重灾难。 学习延伸:初步分析在经济建设方面急于求成的原因。
教材内容 讲述本课,应抓住三个特点,把握准这段历史。第一,有探索。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961年中共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二,有曲折。本课主要讲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失误,这些失误造成严重的后果,使社会主义建设受到挫折。这部分内容,理解透教材即可,不必过多发挥。第三,有发展。我国工业总产值1956年为642亿元,到1965年达1 402亿元,增加一倍多,石油工业的成就突出,科技成就突出。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主动参与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认识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一时期的学生,个性继续发展,探究并获得成功体验的愿望强烈,探究过程中理性的思考也越来越多。据此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安排本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心理体验并增强他们的自信。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2. 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 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材料:这是一个英雄辈出、斗志昂扬的时代为摘掉“贫油少油”的帽子,“铁人”王进喜带领钻井队战天斗地……;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整治“三害”……;为打牢国家自立自强的基石,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把汗水和热血洒在茫茫戈壁,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无数英雄,用血肉之躯和坚强臂膀,扛起民族的责任、共和国的荣光。 思考: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讲授新课 预习检测 1、 中共 ——1956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主要内容: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 ,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结果:由于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思想准备不足,八大的路线和意见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2、1958年的社会主义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 评价总路线: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3、 探索失误:在1958年总路线的错误指导下发动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标志的“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左”的错误) (1)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4、“文化大革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左”倾错误 原因: 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分析。文革期间老一辈革命家的抗争: 1967年2月 的 “二月逆流”。 5、“ ”是文革中最大的冤案被诬陷为“叛徒、工贼、内奸”也是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典型。 九一三事件” (1971、9、13)——标志着 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 1976年的“四五运动”:群众自发悼念周恩来的活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6、文革结束的标志:1976年10月粉碎 反革命集团(“四人帮”) ——华国锋、叶剑英 。 后果:使得国民经济和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内乱。 7、探索时期建设的伟大成就与模范人物(1956-1966年) 成就: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8、模范人物: 石油工业 “ ”王进喜、 “两弹元勋”邓稼先(安徽人) “党的好干部”— 。“党的好战士”雷锋。 模范人物的精神品质: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勤俭创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合作学习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 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任务 2. 1958年总路线提出的时间、会议、内容及评价 3.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后果 4.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采的措施(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合作、讨论、探究、师点拨 1、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分析: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资产阶级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做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分析1958年的总路线的提出是否合理? 分析:总路线的提出反应力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从这看是件好事;但是又快又好又省这样的事根本就办不到,因此总路线的提出本身就是个失误。 3、探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如虚报产量;例如新华社头版头条,亩产量13万5000斤。在工业上的表现是全民大炼钢铁。全民大炼钢铁:就是各行各业都在炼钢,不炼钢就是反革命,这是当时的写照;农忙的季节农民不去收庄稼而去炼钢,为以后的大饥荒埋下祸根,砍伐大量森林做燃料来炼钢,最后不仅破坏了环境和资源,而且练出来的都是废钢。 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一大二公。所谓的“大”就是规模大,原来一二百户的农业合作社被合并为成千上万的人民公社。例如全国有74万个合作社合并为2.6万个人民公社。“公”就是大搞平均主义,大刮“共产风”。实际上就是按需分配;吃饭不要钱,按劳分配,要想建立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在生产力极低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实现。 4、讨论:探索中出现严重的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原因:1.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2.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3.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④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符合我国国情 二、文化大革命 自主学习,找到并标注知识点; 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起止时间和指挥机构、的表现、有何危害、最大冤案、反革命集团、结束的标志。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在“文革”中出现了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两个反革命集团,在“文革”中相互利用、配合,只为篡夺中央大权,然而他们都以失败告终。1971年9月13日林彪企图乘飞机叛逃苏联,结果,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一事件被称为“九 一三”事件。 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了。 文化大革命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是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二是国民经济受到破坏,遭受巨大损失。三是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摧残。因此我们要反思历史,吸取教训。 讲述:“文革”中的最大冤案。 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权威,在全国煽动“踢开党委闹革命”,夺权大风暴席卷大江南北,全国陷入空前大混乱中。刘少奇在没有通过任何合法程序的情况下,就被罢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职位,并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1969年含冤逝世,刘少奇案因此成了“文革”中最大的冤案。 思考:刘少奇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就被陷害折磨致死,这说明了什么? 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践踏。连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都自身难保。于是全国各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到处一片内乱景象。 教训(启示):一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二是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三、建设成就 自主学习,找到并标注知识点; 找出中共八大后的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涌现出英雄模范人物。 合作、讨论、探究、 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英雄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指得你学习: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本课小结(思维导图)
巩固练习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A )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D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3.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材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C)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斯德哥尔摩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水瓶打碎……。”这一生活情境应该发生在( C ) A.土地改革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5.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B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6.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 D ) A.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B.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C.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D.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7.他从来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始终做到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政治本色。他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他是”( A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雷锋 D.王进喜
教学总结 本课最大的特点是教学过程高度灵活、精练,学生活动贯穿课堂教学过程始终。通过给予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教师再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师生高度互动,使学生准确地掌握了历史知识。通过小组竞赛和探究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使学习成为自觉的行为。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改之后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这其中则充分发挥了组织者、指导者、服务者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获得了实际操作能力,更能得到心理上的体验。教学目标也因此最大限度得到了实现。
教材习题 P32课后活动 1.结合课文知识和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的理解和认识。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也得到锻炼。 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挫折和失误,给国家带来了损失。从挫折中,我们也吸取教训,认识到发展经济要符合国情,遵循客观规律。这些都为以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2.体现了林县人民和中国人民的自力更生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及团队协作精神、无私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