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3.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3.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1 07:3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知识梳理
我会写:
侯hóu:侯爵 公侯 封侯 侯门似海
章zhāng:乐章 篇章 简章 盖章 约法三章
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
盈yíng:充盈 丰盈 盈利 盈余 热泪盈眶
脉mò:脉脉 脉脉含情
栖qī:栖息 栖居 栖身 两栖
鸦yā:乌鸦 鸦片 鸦雀无声 鸦片战争
多音字:
处:chù办事处 chǔ处理
相:xiāng相处 xiàng相貌
传:chuán (传说)zhuàn(传记)
脉:mài(山脉)(mò(脉脉)
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
形近字:
宫(宫廷)官(官员)
侯(王侯)候(等候)
栖(栖息)柄(把柄)
问题归纳:
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2、《古诗十九首》中运用了哪些叠字,有什么好处?
答:“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织女手的形态;“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脉脉”,是织女凝望的神情。
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
3、《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终日不成章 章:文章
B.泣涕零如雨 零:零散。
C.相去复几许 去:距离。
D.脉脉不得语 得:得到。
2.“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下一句是(  )
A.千树万树梨花开 B.东风无力百花残
C.化作春泥更护花 D.浅草才能没马蹄
3.下面的诗句哪句表明作者的心情很孤独?( )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释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C.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D.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二、诗词曲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②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③,不独明朝④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⑤冷,江上流莺⑥独坐听。
把酒⑦看花想诸弟,杜陵⑧寒食草青青。
【注释】①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②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③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④明朝(zhāo):明天。⑤空斋:空荡的书斋。⑥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⑦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⑧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5.结合注释,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诗的前两句借___________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之情。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________,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________手法。
7.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和“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都写出了寒食节禁火吃寒食的习俗。
B.《寒食》一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做文章,反而以一种幽默诙谐的自嘲,传达出一种抓住人心的悲哀。
C.《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中,诗的首句从远处着笔,遥想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近处落想,实写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
D.孟诗表现了诗人节日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8.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的感情,请选择一个节日,写出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并标明出处。
节日: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________。
10.“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__。
11.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2.比一比,再组词。
侯( ) 脉( ) 栖( )
候( ) 咏( ) 晒( )
喉( ) 泳( ) 洒( )
13.解释下面的词语。
(1)春城:______________
(2)札札:______________
(3)盈盈:______________
(4)脉脉:______________
(5)中庭:______________
14.根据提示,运用积累的诗句填空。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让人想起春节;杜牧的“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让人记起清明节;林杰的“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让人想起古代女孩望月乞巧的七夕节。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B
4.B
5.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6.江南二月繁花竞丽 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 悲苦 反衬
7.C
8.示例: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9.视 听 寂静
10.孤寂,怅然 月中的桂树
11.不行。“落”能给人以动的形象感。
12.诸侯 脉络 栖息 时候 歌咏 晒干 咽喉 游泳 洒脱
13.春天的京城。 象声词,指织机发出的响声。 形容清澈晶莹或仪态美好。 指相视无言的样子。 即庭中,庭院中。
14.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时节雨纷纷 穿尽红丝几万条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