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材料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A. 工业水平落后 B. 新生政权需要巩固
C. 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 D. 土地改革刻不容缓
新中国成立时,占乡村人口不到l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以上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材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背景 B.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人民公社的意义 D. 土地改革的影响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
A. 背景 B. 内容 C. 性质 D. 目的
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 1937-1945年 B. 1946-1949年 C. 1950-1953年 D. 1953-1957年
下表是1952年农产品产量变化情况,造成1952年比1949年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品种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产 比历史最高年增产
粮食 1.6亿吨 42% 11.3%
棉花 130万吨 143% 58%
A. 土地改革的进行 B. 万隆会议的鼓舞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改革开放的实施
漫画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艺术呈现。如图反映的是( )
A. 抗美援朝 B. 三大改造 C. 土地改革 D. 改革开放
到1952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表述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B. 农民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D.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 )
A. 土地归国家所有 B. 土地归集体所有
C. 土地归农民所有 D. 土地归乡镇所有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 土地改革 B. 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
C. 抗美援朝 D. 和平解放西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 彻底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 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建设 D.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和平解放西藏
下列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描述最准确的是( )
①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④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 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 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D.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 为巩固新中国政权而斗争 B. 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如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甲线是对富农、地主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改革
B. 乙线是对富农、地主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三大改造
C. 甲线是对贫农、中农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改革
D. 乙线是对贫农,中农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三大改造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材料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2) 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5)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由“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刻不容缓。
故选:D。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实质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本题以土地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答案】A
【解析】依据“占乡村人口不到l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以上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可知,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
故选:A。
本题以“占乡村人口不到l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以上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为切入点,考查土地改革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相关知识。
熟记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有关知识。
3.【答案】D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题干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土地改革的目的,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目的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目的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解析】据题干“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的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结合所学可知,是对土地改革的描述。我国从1950年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到1953年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故选:C。
本题以“话剧”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有关内容。
5.【答案】A
【解析】1950年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使广大雇农从地主阶级统治、压迫下解放出来。而且调动农民积极性,粮食产量和棉花产量有了大幅度增长。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
掌握土地改革及意义.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6.【答案】C
【解析】由漫画“1952年”“咱老家有自己的地种了”结合所学,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土地改革。
故选:C。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实质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本题以土地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答案】B
【解析】题目中描述的事件是土地改革,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是B农民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故选:B。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片信息的解读。
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8.【答案】C
【解析】因为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实质是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制,因此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土地归农民所有。
故选:C。
本题以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为切入点,考查土地改革.
本题以土地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答案】A
【解析】由题干时间“1950年6月28日”结合所学,1950年6月,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了,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可知这件大事应该是土地改革运动。
故选:A。
本题以《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为切入点,考查土地改革运动.
本题以土地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答案】C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并结合所学,选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新解放区展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土地改革是把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变成农民的私有制,没有建立土地公有制。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题干关键信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解答本题要把握土地改革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1.【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的“1950年”“对残余的封建制度…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可知,此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土地改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记忆土地改革完成的重大意义。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解答】
①②③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①②③正确。
④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故④错误。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故D对应正确,符合题意;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故A对应错误,不合题意;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中国大陆基本完成统一,故B对应错误,不合题意;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不是抗美援朝的胜利,故C对应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14.【答案】A
【解析】阅读材料图片可知:图一与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有关,图二与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有关,图三与西藏的和平解放有关,西藏的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它们反映的历史主题是为巩固新中国政权而斗争。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政权的巩固。西藏的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新中国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
15.【答案】C
【解析】1950年,富农和地主占有一半以上的土地,经过土地改革,到1952年农民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图表中数据的变化体现了土地改革运动。故我们可看出甲线是对贫农、中农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主要在新解放区进行,其意义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选:C。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注意图表中的时间“1950年到1954年”。
注意对图表的解读,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
16.【答案】【小题1】开国大典。毛泽东。
【小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小题3】中国人民志愿军。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结果: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小题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小题5】主题名称: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解析】1. 本题考查开国大典,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因此材料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毛泽东。
2.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3.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指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结合所学可知,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结果是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4.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的法律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运动开始,到1952年底,除部分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5.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及政权的巩固,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主题是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