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课编排了三首爱国情怀的古诗,分别是王昌龄的《从军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习古诗不仅要学习古诗的内容,还要挖掘诗中蕴含的内涵,以及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抓住并能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目标
1.巩固前两首诗,朗读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读准“蓟、涕、襄”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裳”,会写“涕、巫”2个生字。背诵古诗。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学法导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指导朗读,发挥想象,感悟诗人“喜”的情怀。积累背诵。
四、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1.检查巩固:《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主题回顾:
《从军行》描写了边塞环境的恶劣,戍边将士的艰苦,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和遗民的描写,表现出作者悲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情怀,表达了他对遗民的深切同情。
(二)自主学诗
1.四步品诗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品意境、悟诗情
(4)诵诗句、背诗文
2.理解诗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闻:听说。
(2)收:收复。
(3)体裁: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3.走近作者:唐代杜甫。
4.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古诗。
5.自主朗读: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把握节奏,注意停顿。
(3)读出感情,感知词意。
(4)根据注释,在旁边批注你的理解:
①剑外:_____ ②蓟北:_____
③衣裳:_____ ④却看:_____
⑤妻子:_____ ⑥青春:_____
6.随诗识字:再读诗,认字词。
有节奏地朗读古诗,标出生字并组词。
7.重点字指导:涕、巫。
出示生字书写动画,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进行书写指导。明确生字的结构、部首、笔画、音序、组词,学会运用。
(1)涕:“氵”略呈弧状;“弓”宜宽扁。
(2)巫:上横短,下横长,两个“人”注意变化。
8.品析首联:出示关键词释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情感。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忽:喜讯突然而至。
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渴望朝廷收复失地。
诗意:我在边远的四川忽然听说朝廷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沾满了衣裳。
朗读指导:“忽传”“满衣裳”应读出重音,突出惊喜之情。
9.品析颔联: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情感。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自己欢快的心情。
诗意:回头再看妻子和孩子,脸上哪里还有愁容,我胡乱地收拾起书籍,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朗读指导:这两句朗读时语调上扬,表现出全家人都欣喜若狂的状态。
10.品析颈联:出示关键词释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情感。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纵酒”表达了内心狂喜之情。
诗意:在晴好的天气里放声高歌,开怀畅饮美酒,趁着明媚的春光相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朗读指导:用激动的语气来读,读出诗人恨不得马上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
11.品析尾联:出示关键词释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情感。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表达了归心似箭,疾速飞驰的心情。
诗意:即刻启程,泛舟从巴峡一直穿过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后,便可直奔洛阳。
朗读指导:应读得欢快,速度稍快,表现出疾速飞驰、归心似箭的感受。
12.结构图示:
13.主题感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背诵古诗。
(三)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
(1)《出塞二首·其一》
①出示古诗:
出塞二首·其一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②诗意归纳: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的征人未归来。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的牧马度过阴山。
(2)《示儿》
①出示古诗: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诗意归纳: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3)《春望》
①出示古诗: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②诗意归纳: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四)课堂小结
1.对比阅读:朗读古诗,说说三首诗的异同之处。
2.主题解说:
《从军行》:誓死杀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忧国忧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收复失地。三首诗的相同点是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随堂小测
1.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我们从 黄沙 、 百战 、 穿金甲 等词中能体会到环境的艰苦、战争的残酷和时间的漫长。从 终不还 一词我们能体会到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之坚定。
(六)板书设计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三首古诗,说说你知道的戍边将士。
2.分享:搜集边塞有关的诗句。
第 8 页9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学案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
一、学习目标
1.巩固前两首诗,朗读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读准“蓟、涕、襄”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裳”,会写“涕、巫”2个生字。背诵古诗。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想象画面,学法导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习难点】
指导朗读,发挥想象,感悟诗人“喜”的情怀。积累背诵。
三、知识构建
【素养储备】
1.作者信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________,_____代诗人,代表作有
【自主学习】
1.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场大胜仗,叛军头领薛蒿、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缢,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当时,杜甫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起笔写下这首诗。
2.写下你对这两首古诗的认识或者疑惑:
四、知识训练
【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
1.抄写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__________
2.把生字抄写一遍并组词。
涕 ____ ( )( )
巫 ____ ( )(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蓟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却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
搜集与边塞有关的诗句,并试着概况诗意。
参考答案
知识构建
【素养储备】
1.杜甫 唐 《蜀相》《望岳》《春夜喜雨》《月夜忆舍弟》等
【自主学习】
略。
知识训练
【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
1.略。
2.鼻涕 涕泪 巫山 巫师
3.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但是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
边塞诗:
出塞二首·其一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意: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的征人未归来。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的牧马度过阴山。
第 5 页9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课编排了三首爱国情怀的古诗,分别是王昌龄的《从军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习古诗不仅要学习古诗的内容,还要挖掘诗中蕴含的内涵,以及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抓住并能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并背诵默写。
2.会认两首诗中的“仞、岳”2个生字,会写“摩、遗”等4个生字。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读中感悟,理解两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熟读成诵。能默写两首诗。
四、教学过程
(一)观图引入
1.情景引入: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代战争的场景,从而引出“从军行”。
2.检查预习:出示古诗《从军行》。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借助注释和插图说说古诗大意。
(3)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在空白处批注理解。
(4)字词理解:
①从军行:____________
②玉门关:____________
③楼兰:______________
(二)学法导读
1.朗读欣赏:通过示范朗读、欣赏朗读、情景朗读的方式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熟悉古诗。
2.理解诗题:《从军行》
(1)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2)组诗,题材:边塞诗
边塞诗,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叹不已。
3.走近作者:唐代王昌龄。
(1)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2)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等。
4.资料助读: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
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生活、战斗的状况。诗歌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
5.目标要求:出示《从军行》自主阅读提示。
(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尝试背诵。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
6.四步品诗法:四步品诗法。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明诗意
③品意境、悟诗情
④诵诗句、背诗文
7.自主朗读: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把握节奏,注意停顿。
(3)读出感情,悟知诗意。
8.边戎环境:出示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
教师: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青海,长云,雪山。
教师:诗中环境是怎么样的?你从那个字可以看出?
明确:环境恶劣,从“暗”字可以看出。
朗读指导:读出沉重压抑之感。
9.思乡情怀:出示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
教师:这句诗表达出怎样的情感?从哪里可以感受到?
明确:思念家乡,从“孤城遥望”可以感受出。
朗读指导:读出孤寂、忧伤的语气。
点拨:前两句以景物渲染气氛,烘托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戍边将士的辛苦。
10.守边之苦:出示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
理解诗意,带领学生感受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1)黄沙:边塞战场的特征。
(2)百战:战事频繁。
(3)穿金甲: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长,战斗艰苦。
点拨:借环境险恶,战争频繁,来赞扬将士们不畏艰险、奋勇战斗的英雄形象。
朗读指导:读出低沉、忧抑的语气。
11.斗志情怀:出示诗句“不破楼兰终不还”。
教师: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明确:用直接抒情写出了将士们豪壮的誓言。表达了戍边战士誓死杀敌的气概,表明了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朗读指导:读出激昂、坚定的语气。
12.意境感知:
(1)“青海长云暗雪山”写出了边地之景:荒凉。
(2)“孤城遥望玉门关”表达了思归之情:深切。
(3)“黄沙百战穿金甲”感受到久戍之苦:残酷。
(4)“不破楼兰终不还”表明了破敌之志:豪壮。
(5)诗意: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积雪的祁连山都显得阴暗了;向西远远眺望,只看见玉门关那座孤独的城池。黄沙把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的铠甲都磨穿了,不打败进犯的敌人,绝不回家。
12.主题感悟:
《从军行》描写了边塞环境的恶劣,戍边将士的艰苦,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主题,背诵古诗。
(三)学法迁移
1.解读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秋夜:表明时间。
(2)将晓:快要天亮。
(3)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2.走近作者:陆游。
3.自主朗读: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把握节奏,注意停顿。
(3)读出感情,感知诗意。
(4)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
4.随诗识字:再读诗,认字词。
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出示生字“仞、岳、摩、遗”和新词,引导学生识记。
5.重点字指导:出示生字“仞、摩”
明确生字的结构、部首、笔画、音序;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进行书写指导;
①仞:“刃”横折钩的折处要顿笔下行,钩时顿笔出锋。
②摩:被包围部分的笔画较多,要写得匀称紧凑。
(四)感悟诗情
1.表达方法:出示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教师:“三万里河”“五千仞岳”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夸张手法。
借景抒情:利用夸张手法极力描写祖国山河的壮丽,更加衬托出诗人因失地未能收复而悲痛的心情。
诗意归纳:三万里黄河向东奔腾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直插云霄。
2.抓住重点:出示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带领学生理解字义,归纳诗意。
尽:沦陷区人民深重的苦难。
又:对南宋朝廷的彻底失望。
诗意归纳:北方沦陷区的老百姓在金兵的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朝廷的军队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3.情感抒发: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明确前两句写景,分别写了黄河和华山。后两句抒情:表现了对沦陷区苦难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及对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愤慨。
4.主题感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和遗民的描写,表现了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的悲痛,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背诵古诗。
(五)课堂小结
1.结构图示:
2.熟读成诵:《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2.预习第三首古诗。
第 7 页9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学案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并背诵默写。
2.会认两首诗中的“仞、岳”2个生字,会写“摩、遗”等4个生字。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指导朗读,读中感悟,理解两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学习难点】
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熟读成诵。能默写两首诗。
三、知识构建
【素养储备】
1.从军行,指________。歌辞多写__________。
2.作者信息:
(1)《从军行》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者:_______,_____代诗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齐名,称“中兴四大诗人”。
【自主学习】
1.解读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________点明了时间。
(2)“将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写下你对这两首古诗的认识或者疑惑:
四、知识训练
【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
1.抄写古诗《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从军行
[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生字抄写一遍并组词。
涕 ____ ( )( )
岳 ____ ( )( )
摩 ____ ( )( )
遗 ____ ( )( )
【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情感抒发:前两句________,分别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后两句________,表现了对沦陷区苦难百姓的__________和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__________,及对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2)诗意:
2.读完《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_________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玉门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_______。
________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参考答案
知识构建
【素养储备】
1.乐府曲名 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2.(1)王昌龄 唐 《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等
(2)陆游 宋 尤袤 杨万里 范成大
【自主学习】
1.(1)秋夜将晓 (2)快要天亮
2.略。
知识训练
【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
1.略。
2.鼻涕 涕泪 岳父 五岳 摩托 摩登 遗忘 遗愿
【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
1.(1)写景 黄河 华山 抒情 深切同情 爱国热情 失望 愤慨
(2)三万里黄河向东奔腾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直插云霄。北方沦陷区的老百姓在金兵的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朝廷的军队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2.略。
【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
(1)青海 孤城遥望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上摩天 遗民泪尽
第 2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 作业
9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一)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
【夯实基础】
一、按要求完成。
1.看拼音,写词语。
qiān rèn dōng yuè
mó tiān wū xiá
2.字词积累。
(1)“闻”字有如下释义: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消息;③名声;④用鼻子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闻”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_________这个词语中的“闻”是②的意思。
(2)“秋夜将晓”的“晓”的意思是___________。“秋夜将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二、按要求选一选。
1.下列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了一个“喜”字。
B.“满”描摹了诗人眼泪犹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诗人情不自禁的感情。
C.“白日放歌须纵酒”写出了诗人听到好消息后的狂态,体现了诗人不良的生活习惯。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设问 B.排比
C.拟人 D.夸张
3.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4.关于《从军行》的赏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直接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古诗第二句中的“玉门关”,是一座军事要塞。
C.古诗第三句中的“百战”是虚数。
D.本诗的结尾没有体现出悲伤的情调。
【综合运用】
三、先解释加点的字,再写写句子的意思。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百战:_____________ 金甲: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仞:_______ 摩天: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纵酒:__________ 青春: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我们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中能体会到环境的艰苦、战争的残酷和时间的漫长。从________一词我们能体会到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之坚定。
2.“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望”字写出遗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字表达出诗人对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__________之情。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涕泪”满衣一是因为__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一)
一、1.千仞 东岳 摩天 巫峡
2.(1)① 示例:新闻
(2)天亮 秋天的夜里,天快亮了。
二、1.C 2.D 3.B 4.A
三、1.百战:这里虚指,形容战事次数多。
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句意:黄沙漫漫,将士们身经百战,铁甲被磨穿,不攻破兰城坚决不回家。
2.仞:古代一种长度单位。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句意:三万里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3.纵酒:喝酒庆祝。 青春:指春天。
句意:在晴朗的日子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四、1.黄沙 百战 穿金甲 终不还
2.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之情 失望与悲愤
3.失地收复 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重返故乡了
第 2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 作业
9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二)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
【夯实基础】
一、比一比,再组词。
暗( ) 孤( ) 摇( )
喑( ) 狐( ) 遥( )
镶( ) 凉( )
嚷( ) 晾( )
二、按要求完成。
1.选字填空。
韧 仞 纫
(1)缝( ) 坚( ) 万( )高山
磨 魔 摩
(2)打( ) ( )天 ( )鬼
涕 悌 剃
(3)孝( ) ( )头 鼻( )
2.给画线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不破楼兰终不还。( )
A.楼上的兰花
B.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A.快要天亮。
B.将要知道。
(3)却看妻子愁何在。( )
A.男子的正式配偶。
B.妻子和孩子。
【能力提升】
三、根据古诗《从军行》填空。
1.“青海长云暗雪山”描写了 的环境,突出了 。
2.“孤城遥望玉门关”表达了:
。
3.“黄沙百战穿金甲”写出了 ,赞扬了 。
4.“不破楼兰终不还”表明了
。
5.诗意:
【综合运用】
四、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诗句写“三万里河” “五千仞岳”,运用了 的手法。从“三万里”可以看出 ;从“五千仞”可以看出 。
3.“摩天”的意思是 ,形容极高。我们能想到的“摩天”的事物有 。
4.这两句诗中的“河”与“山”,象征着中原大好山河。这些地方都被金兵占领了。诗人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块土地上,可见他主张 。
5.诗人的主张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他的另一首诗作——《示儿》,其中的诗句“ ”,写出了他临去世前深深的遗憾。
【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二)
一、略。
二、1.(1)纫 韧 仞
(2)磨 摩 魔
(3)悌 剃 涕
2.(1)B (2)A (3)B
三、1.边戎 环境的恶劣
2.思乡情怀
3.守边之苦 将士们不畏艰险、奋勇战斗的英雄形象。
4.戍边战士誓死杀敌的气概,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5.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积雪的祁连山都显得阴暗了;向西远远眺望,只看见玉门关那座孤独的城池。黄沙把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的铠甲都磨穿了,不打败进犯的敌人,绝不回家。
四、1.略。
2.夸张 黄河很长 华山很高
3.碰到天 示例:大楼
4.收复中原
5.但悲不见九州同
第 4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 作业
9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三)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
【夯实基础】
一、多音字组词。
huán( ) zhāo ( )
还 朝
hái ( ) cháo ( )
shè ( ) jìn ( )
舍 尽
shě ( ) jǐn ( )
【能力提升】
二、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1.在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的句子是:
。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长,边塞战斗频繁的句子是:
2.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采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山河的壮阔、雄奇的特征的诗句是:
3.《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通过想象,描写“喜欲狂”激动心情的诗句是:
。
三、根据诗文内容完成。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将诗句中的词语与所表达的内容用线连一连。
黄沙 与外敌交战时战斗之艰苦激烈。
百战 边境地区环境之荒凉、条件之恶劣。
穿金甲 戍边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
(2)下列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B.诗句表达的情感低沉伤感,战士们抱怨连年征战,归家无期。
2.填空。
(1)《从军行》是唐代诗人 所作,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 。”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 ”字为眼,表现了诗人由希望到失望而始终不绝望的 的心情。
【综合运用】
四、课外阅读。
谢亭送别
[唐] 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情?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诗句中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3.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三)
一、归还 还在 朝阳 朝向
宿舍 舍得 尽量 尽管
二、1.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1.(1)
黄沙 与外敌交战时战斗之艰苦激烈。
百战 边境地区环境之荒凉、条件之恶劣。
穿金甲 戍边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
(2)A
2.(1)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 孤城遥望玉门关 。
(2)望, 千回百转。
四、1.不是同一时间的事情,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酒醒之后,才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这样写强化了送别的愁情。
2.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更觉离别的难堪。以乐景写情,反衬了离愁别绪。第四句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3.诗眼是“急”字,一个“急”字突出了舟行的迅疾,“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态,突出了诗人目送行舟时的忧伤心境。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