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单元测试四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已知⊙O的直径等于12cm,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5cm,则直线l与⊙O的交点个数为【 】
A.0 B.1 C.2 D.无法确定
2.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3和4,圆心距的长为1,则两圆的位置关系为:【 】
A.外离 B.相交 C.内切 D.外切
3.如图,矩形内接于,且,.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扇形的面积为【 】
B. C. D.
4.如图,⊙O是等边三角形ABC的外接圆,⊙O的半径为2,则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 】
A、 B、 C、 D、
5.如果⊙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3㎝和1㎝,且O1O2=2㎝.则⊙O1和⊙O2的位置关系是
A.外离 B.外切 C.相交 D.内切
6.如图,在纸上剪下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的纸片,使之恰好能围成一个圆锥模型.若圆的半径为r,扇形的半径为R,扇形的圆心角等于90°,则r与R之间的关系是【 】
A、R=2r; B、; C、R=3r; D、R=4r.
7.如图,为的直径,,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8.如图,在△ABC中,BC=4,以点A为圆心,2为半径的⊙A与BC相切于点D,交AB于点E, 交AC于点F,点P是OA上的一点,且∠EPF=450,图中阴影影部分的面积为【 】
A.4一 8.4—2 C、8+ D.8-2
9.如图所示,在⊙O中,,则在① AB=CD ②AC=BD ③ ④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10.如图, 已知CD为⊙O的直径,过点D的弦DE平行于半径OA,若∠CDE的度数是40o,则∠C的度数是 【 】
A.50o B. 40o C. 30o D.20o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A(10,0)、C(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边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 。
12.设AB,CD是⊙O的两条弦,AB∥CD,若⊙O半径为5,AB=8,CD=6,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 。
13.如图,△ABC的一边AB是⊙O的直径,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C是⊙O的切线,你所添加的条件为 .
14.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6,则它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
15.如图,是的直径,点在的延长线上,过点作的切线,切点为,若,则______.
16.两圆的半径分别是3cm和4cm,这两圆的圆心距为1cm,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评卷人
得分
三、计算题
17.如图,⊙O的直径AB为10cm,弦AC为6cm,∠ACB的平分线交⊙O于D,求BC,AD,BD的长.
18.如图所示,AB是直径,弦于点,且交于点,若.
(1)判断直线和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2)当时,求的长.
评卷人
得分
四、解答题
19.如图,AB是⊙O直径,C是BD的中点,CE⊥AB于E,BD交CE于点F。(10′)
(1)求证:CF=BF;
(2)若CD=6,AC=8,求⊙O的半径和CE的长。
20.如图,在⊙O上位于直径AB的异侧有定点C和动点P,AC=AB,点P在半圆弧AB上运动(不与A、B两点重合),过点C作直线PB的垂线CD交PB于D点.
(1)如图1,求证:△PCD∽△ABC;
(2)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CD≌△ABC?请在图2中画出△PCD并说明理由;
(3)如图3,当点P运动到CP⊥AB时,求∠BCD的度数.
21.如图,等圆⊙O1和⊙O2相交于A、B两点,⊙O1经过⊙O2的圆心,顺次连接
A、O1、B、O2.
(1)求证:四边形AO1BO2是菱形;
(2)过直径AC的端点C作⊙O1的切线CE交AB的延长线于E,连接CO2交AE于D,求证:CE=2O2D;
(3)在(2)的条件下,若△AO2D的面积为1,求△BO2D的面积.
22.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实数a、b,∵≥0, ∴≥0,
∴≥,只有当a=b时,等号成立.
结论:在≥(a、b均为正实数)中,若ab为定值p,则a+b≥,只有当a=b时,a+b有最小值.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若m>0,只有当m= 时, .
思考验证:如图1,AB为半圆O的直径,C为半圆上任意一点(与点A、B不重合),过点C作CD⊥AB,垂足为D,AD=a,DB=b.
试根据图形验证≥,并指出等号成立时的条件.
探索应用:如图2,已知A(-3,0),B(0,-4),P为双曲线(x>0)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作PC⊥x轴于点C,PD⊥y轴于点D.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并说明此时四边形ABCD的形状.
23.已知:如图,M是的中点,过点M的弦MN交AB于点C,设⊙O的半径为4cm,MN=4cm.
(1)求圆心O到弦MN的距离;
(2)求∠ACM的度数.
24.如图,在的外接圆中,是的中点,交于点,连结.
(1)列出图中所有相似三角形;
(2)连结,若在上任取一点(点除外),连结交于点,是否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举例说明.
25.如图,内接于,点在半径的延长线上,.
(1)试判断直线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的半径长为1,求由弧、线段和所围成的阴影部分面积(结果保留和根号).
参考答案
1.C。
2.C。
3.C
2. C
5.D
6.D
7.C
8.A。
9.D
10.D
11.(2,4),(3,4),(8,4)
12.1或7
13.∠ABC=90°(答案不唯一)。
14.120°
15.40°
16.内切
17.∵ AB是直径.
∴ ∠ACB=∠ADB=90°.
在Rt△ABC中,
BC=(cm).
∵ CD平分∠ACB,
∴ .
∴ AD=BD.
又 在Rt△ABD中,
AD2+BD2=AB2,
∴ AD=BD=AB=×10=5(cm).
18.解:
(1)直线和相切.
(2)
19.(1)略 (2)半径为5,CE的长为4.8
20.(1)略(2)当PC是⊙O的直径时,△PCD≌△ABC,,理由见解析(3)30°
21.(1)略(2)证明见解析(3)
22.解:阅读理解:m= 1 (填不扣分),最小值为 2 ;
思考验证:∵AB是的直径,∴AC⊥BC,又∵CD⊥AB,∴∠CAD=∠BCD=90°-∠B,
∴Rt△CAD∽Rt△BCD, CD2=AD·DB, ∴CD=
若点D与O不重合,连OC,在Rt△OCD中,∵OC>CD, ∴,
若点D与O重合时,OC=CD,∴
综上所述,,当CD等于半径时,等号成立.
探索应用:设, 则,,
,化简得:
,只有当
∴S≥2×6+12=24,
∴S四边形ABCD有最小值24.
此时,P(3,4),C(3,0),D(0,4),AB=BC=CD=DA=5,∴四边形ABCD是菱形.
23.解:(1)连结OM,作OD⊥MN于D
∵点M是的中点,∴OM⊥AB.
过点O作OD⊥MN于点D,
由垂径定理,得.
在Rt△ODM中,OM=4,,∴OD=.
故圆心O到弦MN的距离为2 cm.
(2)cos∠OMD=,
∴∠OMD=30°,∴∠ACM=60°.
24.(1),,.
(2)成立.
证明:是的中点,
,
又,
,
又,
,
,.
25.解:(1)直线与相切.
理由如下:
在中,.
又,是正三角形,.
又,,
.
又是半径,直线与相切.
(2)由(1)得是,.
,.
.
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