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单元测试六(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单元测试六(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1-20 08:5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单元测试六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两圆的半径分别为1和2,圆心距为3,两圆的位置关系为(  )
A.外切 B.内切 C.相交 D.相离
2.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 ( )
A. 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B. 同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C.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D. 以定点为圆心, 定长为半径可确定一个圆
3.直线AB与直径6cm的⊙O相交, OD⊥AB于D,则OD的取值范围是( )
A.OD>3 B.OD<3 C.0<OD<3 D.OD=3
4.如图,D是弧 AC的中点,则图中与∠ABD(不包括∠ABD)相等的角的个数有( )
A.1个 B. 2个 C.3个 D.4个
5.已知⊙O1与⊙O2的半径分别为4和6,O1O2=2,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 】
A.内切 B.相交 C.外切 D.外离
6.小红要过生日了,为了筹备生日聚会,准备自己动手用纸板制作一个底面半径为9cm,母线长为30cm的圆锥形生日礼帽,则这个圆锥形礼帽的侧面积为(  )
  A.270πcm2  B.540πcm2  C.135πcm2  D.216πcm2
7.如图,PA、PB分别切⊙O于点A、B,点E是⊙O上一点,且∠AEB=60°,则∠P的度数为
(A)120° (B)90° (C)60° (D)75°
8.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7,3,圆心距为4,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为【 】
A.外离 B.内切 C.相交 D.内含
9.如图,BD是⊙O的直径,∠A=30°,则∠CBD=_________.
10.如图,是的直径,是的切线,点在上,,则的长为(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1.已知一个半圆形工件,未搬动前如图所示,直径平行于地面放置,搬动时为了保护圆弧部分不受损伤,先将半圆作如图所示的无滑动翻转,使它的直径紧贴地面,再将它沿地面平移50米,半圆的直径为4米,则圆心O所经过的路线长是 __________ 米.
12.如图,⊙O的半径OA=10cm,弦AB=16cm,P为AB上一动点,则点P到圆心O的最短距离为 cm.
13.已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是和,则其内切圆的半径是______.
14.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30,侧面展开后所得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则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15.善于归纳和总结的小明发现,“数形结合”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中.用数量关系描述图形性质和用图形描述数量关系,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小明在研究垂直于直径的弦的性质过程中(如图,直径弦于),设,,他用含的式子表示图中的弦的长度,通过比较运动的弦和与之垂直的直径的大小关系,发现了一个关于正数的不等式,你也能发现这个不等式吗?写出你发现的不等式 .
16.如图,方格纸中4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图中阴影部分三个小扇形的面积和为 (结果保留π).
评卷人
得分
三、计算题
17.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cm,侧面展开图是圆心角为120o的扇形,求圆锥的全面积。
18.已知:如图,AB为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C为半圆上一点, OE⊥弦AC于点D,交⊙O于点E. 若AC=8cm,DE=2cm. 求OD的长.
评卷人
得分
四、解答题
19.如图,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AB经过圆心O,且与小圆相交于点A.与大圆相交于点B.小圆的切线AC与大圆相交于点D,且CO平分∠ACB.
(1)试判断BC所在直线与小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试判断线段AC.AD.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求大圆与小圆围成的圆环的面积.(结果保留π)
20.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A(1,3)B(-2,0),△AOB的外接圆M交y轴于E点,AC是直径,AD⊥OD于D。
(1﹚求证:AD·AC=AB·AO;
(2﹚求E、C两点坐标。
21.如图,线段AB经过圆心O,交⊙O于点A、C,∠BAD=∠B=30°,边BD交圆于点D。
(1)求证BD是⊙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2,求弦AD的长。
22.(1)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BC的外接圆⊙O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若∠ABC=110°,求∠AOC的度数。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ABCO,B点的坐标为(12,6),点C、A在坐标轴上.⊙A 、⊙P的半径均为1,点P从点C开始在线段CO上以1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运动到点O处停止.与此同时,⊙A的半径每秒钟增大2个单位,当点P停止运动时,⊙A的半径也停止变化.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在0<t<12时,设△OAP的面积为s,试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t为何值时,s为矩形ABCO面积的;
(2)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A 与⊙P相切,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4.如图,已知⊙O的直径AB与弦CD相交于点E,AB⊥CD,⊙O的切线BF与弦A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求证:CD∥BF;
(2)若⊙O的半径为5,cos∠BCD=,求线段AD的长.
25.已知a、b是正实数,那么,是恒成立的.
(1)(3分)由恒成立,说明恒成立;
(2)(3分)填空:已知a、b、c是正实数,由恒成立,猜测: ▲ 也恒成立;
(3)(2分)如图,已知AB是直径,点P是弧上异于点A和点B的一点,PC⊥AB,垂足为C,AC=a,BC=b,由此图说明恒成立.
参考答案
1.A
2.D
3.C
4.C
5.A。
6.A
7.C
8.B
9.60°
10.A
11.(2π+50)
12.6
13.1
14.10
15.,或,或,或等
16.
17.
18.解:∵OE⊥弦AC,
∴AD=AC=4.
∴OA2=OD2+AD2
∴OA2=(OA-2)2+16
解得,OA=5
∴OD=3
19.(1)BC所在直线与小圆相切.
理由如下:
过圆心O作OE⊥BC,垂足为E;
∵AC是小圆的切线,AB经过圆心O,
∴OA⊥AC;
又∵CO平分∠ACB,OE⊥BC,
∴OE=OA,
∴BC所在直线是小圆的切线.
(2)AC+AD=BC.
理由如下:
连接OD.
∵AC切小圆O于点A,BC切小圆O于点E,
∴CE=CA;
∵在Rt△OAD与Rt△OEB中,OA=OE,OD=OB,
∴Rt△OAD≌Rt△OEB(HL),
∴EB=AD;
∵BC=CE+EB,
∴BC=AC+AD.
(3)∵∠BAC=90°,AB=8,BC=10,
∴AC=6;
∵BC=AC+AD,
∴AD=BC-AC=4,
∵圆环的面积为:S=πOD2-πOA2=π(OD2-OA2),
又∵OD2-OA2=AD2,
∴S=42π=16π(cm2).
20.(1)证明见解析(2﹚E(0,4),C(-3,1)
21.(1)连接OD,证∠BDO=90° (2)AD=2
22.(1)(2)140°
23.解:(1)∵B点的坐标为(12,6)
∴OA=6,AB=12
∴OP=12-t
当0<t<12时,s===
∵s=
∴=
解得:
即当t=4时,s为矩形ABCO面积的.
(2)如图1,当⊙A 与⊙P外切时
OP=12-t,AP=1+2t+1=2t+2
在Rt△AOP中,AO2+PO2=AP2

解得:
此时,P点坐标为(8,0)
如图2,当⊙A 与⊙P内切时
OP=12-t,AP=1+2t-1=2t
在Rt△AOP中,AO2+PO2=AP2

解得:
此时,P点坐标为(,0)
24.(1)略(2)8
25.(1)略(2)(3)略
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单元测试六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两圆的半径分别为1和2,圆心距为3,两圆的位置关系为(  )
A.外切 B.内切 C.相交 D.相离
2.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 ( )
A. 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B. 同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C.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D. 以定点为圆心, 定长为半径可确定一个圆
3.直线AB与直径6cm的⊙O相交, OD⊥AB于D,则OD的取值范围是( )
A.OD>3 B.OD<3 C.0<OD<3 D.OD=3
4.如图,D是弧 AC的中点,则图中与∠ABD(不包括∠ABD)相等的角的个数有( )
A.1个 B. 2个 C.3个 D.4个
5.已知⊙O1与⊙O2的半径分别为4和6,O1O2=2,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 】
A.内切 B.相交 C.外切 D.外离
6.小红要过生日了,为了筹备生日聚会,准备自己动手用纸板制作一个底面半径为9cm,母线长为30cm的圆锥形生日礼帽,则这个圆锥形礼帽的侧面积为(  )
  A.270πcm2  B.540πcm2  C.135πcm2  D.216πcm2
7.如图,PA、PB分别切⊙O于点A、B,点E是⊙O上一点,且∠AEB=60°,则∠P的度数为
(A)120° (B)90° (C)60° (D)75°
8.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7,3,圆心距为4,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为【 】
A.外离 B.内切 C.相交 D.内含
9.如图,BD是⊙O的直径,∠A=30°,则∠CBD=_________.
10.如图,是的直径,是的切线,点在上,,则的长为(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1.已知一个半圆形工件,未搬动前如图所示,直径平行于地面放置,搬动时为了保护圆弧部分不受损伤,先将半圆作如图所示的无滑动翻转,使它的直径紧贴地面,再将它沿地面平移50米,半圆的直径为4米,则圆心O所经过的路线长是 __________ 米.
12.如图,⊙O的半径OA=10cm,弦AB=16cm,P为AB上一动点,则点P到圆心O的最短距离为 cm.
13.已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是和,则其内切圆的半径是______.
14.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30,侧面展开后所得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则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15.善于归纳和总结的小明发现,“数形结合”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中.用数量关系描述图形性质和用图形描述数量关系,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小明在研究垂直于直径的弦的性质过程中(如图,直径弦于),设,,他用含的式子表示图中的弦的长度,通过比较运动的弦和与之垂直的直径的大小关系,发现了一个关于正数的不等式,你也能发现这个不等式吗?写出你发现的不等式 .
16.如图,方格纸中4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图中阴影部分三个小扇形的面积和为 (结果保留π).
评卷人
得分
三、计算题
17.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cm,侧面展开图是圆心角为120o的扇形,求圆锥的全面积。
18.已知:如图,AB为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C为半圆上一点, OE⊥弦AC于点D,交⊙O于点E. 若AC=8cm,DE=2cm. 求OD的长.
评卷人
得分
四、解答题
19.如图,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AB经过圆心O,且与小圆相交于点A.与大圆相交于点B.小圆的切线AC与大圆相交于点D,且CO平分∠ACB.
(1)试判断BC所在直线与小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试判断线段AC.AD.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求大圆与小圆围成的圆环的面积.(结果保留π)
20.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A(1,3)B(-2,0),△AOB的外接圆M交y轴于E点,AC是直径,AD⊥OD于D。
(1﹚求证:AD·AC=AB·AO;
(2﹚求E、C两点坐标。
21.如图,线段AB经过圆心O,交⊙O于点A、C,∠BAD=∠B=30°,边BD交圆于点D。

(1)求证BD是⊙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2,求弦AD的长。
22.(1)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BC的外接圆⊙O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若∠ABC=110°,求∠AOC的度数。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ABCO,B点的坐标为(12,6),点C、A在坐标轴上.⊙A 、⊙P的半径均为1,点P从点C开始在线段CO上以1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运动到点O处停止.与此同时,⊙A的半径每秒钟增大2个单位,当点P停止运动时,⊙A的半径也停止变化.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在0<t<12时,设△OAP的面积为s,试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t为何值时,s为矩形ABCO面积的;
(2)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A 与⊙P相切,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4.如图,已知⊙O的直径AB与弦CD相交于点E,AB⊥CD,⊙O的切线BF与弦A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求证:CD∥BF;
(2)若⊙O的半径为5,cos∠BCD=,求线段AD的长.
25.已知a、b是正实数,那么,是恒成立的.
(1)(3分)由恒成立,说明恒成立;
(2)(3分)填空:已知a、b、c是正实数,由恒成立,猜测: ▲ 也恒成立;
(3)(2分)如图,已知AB是直径,点P是弧上异于点A和点B的一点,PC⊥AB,垂足为C,AC=a,BC=b,由此图说明恒成立.
参考答案
1.A
2.D
3.C
4.C
5.A。
6.A
7.C
8.B
9.60°
10.A
11.(2π+50)
12.6
13.1
14.10
15.,或,或,或等
16.
17.
18.解:∵OE⊥弦AC,
∴AD=AC=4.
∴OA2=OD2+AD2
∴OA2=(OA-2)2+16
解得,OA=5
∴OD=3
19.(1)BC所在直线与小圆相切.
理由如下:
过圆心O作OE⊥BC,垂足为E;
∵AC是小圆的切线,AB经过圆心O,
∴OA⊥AC;
又∵CO平分∠ACB,OE⊥BC,
∴OE=OA,
∴BC所在直线是小圆的切线.
(2)AC+AD=BC.
理由如下:
连接OD.
∵AC切小圆O于点A,BC切小圆O于点E,
∴CE=CA;
∵在Rt△OAD与Rt△OEB中,OA=OE,OD=OB,
∴Rt△OAD≌Rt△OEB(HL),
∴EB=AD;
∵BC=CE+EB,
∴BC=AC+AD.
(3)∵∠BAC=90°,AB=8,BC=10,
∴AC=6;
∵BC=AC+AD,
∴AD=BC-AC=4,
∵圆环的面积为:S=πOD2-πOA2=π(OD2-OA2),
又∵OD2-OA2=AD2,
∴S=42π=16π(cm2).
20.(1)证明见解析(2﹚E(0,4),C(-3,1)
21.(1)连接OD,证∠BDO=90° (2)AD=2
22.(1)(2)140°
23.解:(1)∵B点的坐标为(12,6)
∴OA=6,AB=12
∴OP=12-t
当0<t<12时,s===
∵s=
∴=
解得:
即当t=4时,s为矩形ABCO面积的.
(2)如图1,当⊙A 与⊙P外切时

OP=12-t,AP=1+2t+1=2t+2
在Rt△AOP中,AO2+PO2=AP2

解得:
此时,P点坐标为(8,0)
如图2,当⊙A 与⊙P内切时

OP=12-t,AP=1+2t-1=2t
在Rt△AOP中,AO2+PO2=AP2

解得:
此时,P点坐标为(,0)
24.(1)略(2)8
25.(1)略(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