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二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二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20 09:2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二语文试卷
?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
第Ⅰ卷??积累·运用(24分)
一、本题包括1~6小题,全部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蜿蜒(wān)??????????????胆怯(què)??????愚钝(yú)?????????即物起兴(xīng)
B.酬和(hé)????????????????绯红(fēi)???????牟取(móu)????相形见绌(zhuó)
C.黝黑(yǒu)???????哂笑(shěn)????侏儒(rú)???????颔首低眉(hàn)
D.咫尺(zhí)???????锃亮(zhèng)???腌制(yān)??????广袤无垠(yín)
?
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2分)
A.托辞??蓬篙??犀利??囊萤映雪?????????B.凛洌??仓茫??藉贯??藏污纳诟
C.禁固??褪尽??升滕??引经据点?????????D.滞留??召徕??譬喻??粗制烂造
?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不逊(谦虚)?深恶痛疾(厌恶)??????????????长烟一空(全)???????????薄暮冥冥(迫近)
B.匿名(隐藏)??蹲踞(蹲或坐)???????????抑扬顿挫(停顿转折)???????莫衷一是(正确)
C.熹微(天亮)?囿于(局限,拘泥)????无可置疑(怀疑)???????林壑尤美(尤其)
D.诘责(责备)?器宇(外表,风度)????横无际涯(边)????任劳任怨(任何)
?
4、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谁能
???????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拼命地扩大生产规模,???????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公害。
(3)汶川地震,举世同悲;???????,患难与共,尤显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
A.预言??从而??风雨飘摇????????????B.断言??进而??风雨飘摇
C.断言??从而??风雨同舟????????????D.预言??进而??风雨同舟
?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B.外面雨很大,是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D.中国猿人在我国的发现(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由于你的艰苦努力,又为单位节省了30万元的损失。
B.宇航员连续可以在舱外工作六七个小时。
C.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D.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有经验的语文老师。
?
二、按课文原文填空,每空0.5分。(共8分)
l、佁然不动,俶尔远逝,??????????????,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2、??????????????,??????????????;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岳阳楼记》)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最富有哲理意味的句子是:??????????????,?????
????????。
4、《过零丁洋》中比喻国家和作者自身摇摆不定的句子是:??????????????,???????
??????????。
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
6、《行路难》中体现出昂扬奋进情感的句子是:??????????????,??????????????。
7、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己亥杂诗》中体现作者辞官后仍关心国家命运的句子是:??????????????,?????
????????????。
?
三、简答题。(共4分)
1、《藤野先生》《雪》分别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和散文诗集《?????????????》。
2、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在唐代就已声名远播,更因??????????代??????????????(作者)的名文《岳阳楼记》而熠熠生辉。
3、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
秋日,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是:???????????????????
?
第Ⅱ卷??理解·感悟(36分)
?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1)水声潺潺???????????????????????????????(2)树林阴翳???????????
(3)山肴野蔌????????????????????????????????????(4)伛偻提携???????????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蔚然而深秀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
(3)杂然前陈者?????????????????????????(4)宴酣之乐???????????
?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
4、文章使用了很多“乐”字,其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禽鸟知山林之乐???????????????????????D.而不知人之乐
?
5、最后一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用????????????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再用游人之乐衬托????????????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
五、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0分)
(1)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2)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它本地好听曲子。(3)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4)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5)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6)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7)我以一个客人身分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8)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9)集会表面说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10)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11)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12)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13)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14)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15)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16)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1)面善:?????????????????????????(2)熟习:???????????
?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2分)
?
3、文中第(4)句“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指的是怎样的唱法?(2分)
???????????????????????????????????????????????????????????
?
4、文中第(14)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
?
5、下列关于“金满斗会”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参加的人员很多,唱歌的时间长,参会的妇女居多而且打扮得非常漂亮,老年人在场上格外兴奋活跃,都体现了“金满斗会”是“最热闹的”。
B.?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村子里的小商贩或普通的村民,表明了“金满斗会”的规格不太高,水平较一般,从而体现了“金满斗会”的大众化、普遍性的特点。
C.召开“金满斗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D.“金满斗会”是民歌的展览,它气势壮观,且深入民心。
?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系在风筝线上的……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 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没女孩子手巧,这岂不有些重女轻男了么!不是吹,我们男孩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这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常趁放学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 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 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 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 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 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第①段描写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2分)
???????????????????????????????????????????????????????????
???????????????????????????????????????????????????????????
?
2、根据第④段内容填空。??(2分)
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糊纸涂色→(????)
?
3、⑤⑥两段已写了放风筝时的欢快情景,为什么还要写第⑦段?(3分)
???????????????????????????????????????????????????????????
???????????????????????????????????????????????????????????
?
4、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3分)
????????????????????????????????????????????????????????????
???????????????????????????????????????????????????????????
5、作者称他的童年是鹅黄色的,请你找一种色彩来形容自己的童年,并简述理由,不超过50个字。(4分)
?
第Ⅲ卷??表达·交流(40分)
六、作文。(40分)
请以“面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记叙文;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1.C??2.B??3.D??4.C??5.A??6. D????二、略
三、1.《朝花夕拾》《野草》????2.宋??范仲淹??3.秋山人似画中游(行)
四、文言文阅读
1.略
2.茂盛的样子????情趣????摆开????以……为乐??3.略??4.A
5.禽鸟????太守????与民同乐(“同其乐”)
五、1.面善:面熟。????熟习:对歌曲学习得很熟练,了解得很深刻。
2.村寨传歌??3.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声音极其轻柔,合起来如一片松涛。
4.肖像描写,表现了老人的兴奋活跃,热情专注????5.B
六、1.(1)点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
(2)触景生情,自然引起下文对童年的回忆。
2.制作骨架????系缠放线
3.(1)第7段写放风筝失败的体验,与前两段写放风筝成功的快乐,都是童年生活的真实反映;(2)使童年的生活更有情趣。(3)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4.(1)放风筝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2)已经逝去的童年,在记忆中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是永难忘怀的。
(3)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眷恋之情。
5.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