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

文档属性

名称 长亭送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20 09:2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西厢记王实甫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中国元代戏剧家。编撰杂剧 14 种 ,现仅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为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新杂剧,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夺魁。
——贾仲明续编《录鬼簿》王实甫和《西厢记》第六才子书
——金圣叹初遇匪惊赖婚相思佳期送别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长亭送别分角色朗读:
莺莺、张生、红娘、其他
莺莺唱词 全体同学一起读泪光盈盈处的
离愁别恨
——走进崔莺莺的情感世界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 。泪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泪[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 ,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泪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 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泪问题:1、崔莺莺在什么场合流泪?
2、眼泪表达了崔莺莺怎样的情感?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解读崔莺莺眼泪之一场合:
感情:送别路上悲苦(泪中见悲)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泪解读崔莺莺眼泪之二场合:
感情:告别宴中怨恨、愤恨(泪中见恨) 母亲 怨恨
世俗观念 愤恨[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 ,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泪解读崔莺莺眼泪之三 场合:
感情:夫妻话别忧愁(泪中见忧)★崔莺莺担忧什么?
1、怕张生考中状元,“停妻又娶妻”
2、怕张生考不中,“金榜无名誓不归”
3、怕张生考不中,“一春鱼燕无消息”
4、怕张生见了“那异乡花草”“似此处栖迟”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 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泪解读崔莺莺眼泪之四场合:
感情:马嘶远别悲愁(泪中见愁)崔莺莺:是一个对爱情执著追求的人。为了爱情,可以“屈身”与书剑飘零的一介书生相爱;为了爱情,可以向至高无上的老夫人反抗;为了爱情,可以把功名看作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些都体现了崔莺莺珍视自由爱情,厌弃功名利禄的价值追求。拓展练习一:
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像,假如来年春天仍在十里长亭:
①张生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崔莺莺长亭相迎…
②张生名落孙山,落魄而还,崔莺莺长亭相迎…
③张生一去不返,杳无音信,崔莺莺长亭思盼…
根据以上三种背景,分别仿写一曲[端正好]描绘崔莺莺的心境,不注重词曲格律。强调情境交融的抒情意境。第一种情境:
①碧云天,芳草地,东风醒,双燕衔泥。晓来谁奏春归曲?却是百灵啼。
②绿杨堤,香石径,红枝头,蜂蝶乱舞。青山暗传马啼叩,欲见却先羞。第二种情境:
①东山绿,西山青,十里亭,一路相迎。杨花有情点点飞,唤我张郎回。
②穿芳径,过画桥,见长亭,垂杨袅袅。人道花开又易谢,且把人儿慰。第三种情境:
①长亭外,古道边,春山蹙,一帘雨幕。乱红可曾迷君眼?莫作负心汉。
②楚天遥,春归路,梨花白,海棠零落。谁道眼前春又驻?可知韶光渡。拓展练习二:
欣赏品评下列四首曲词,然后选择其中一首,保留其意境,把它改写成现代诗歌。
[滚绣球][叨叨令][一煞][收尾] 赏析[滚绣球]: 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这支曲子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柳丝 玉骢
疏林 斜晖
马儿 车儿
松了金钏 减了玉肌借景抒情夸张,身心交瘁 改诗例:
修长的柳丝挽不住远行的脚步
萧瑟的树林止不了迫近的日暮
唉!马儿怎会了解离别的苦楚
夕阳又怎能体会相思的孤独
幸福的清泉为你在瞬间干枯
从今以后,伤心向谁来倾诉[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得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改诗例:
青山,你为什么阻隔我送行的目光
疏林,你怎么这般的无情
四周升起的暮霭,遮住了你远行的背影
夕阳下的古道,吹刮着让人心痛的寂寞
莫非是马儿也不忍分离,才发出阵阵的嘶鸣
恍惚间,我听到你归来时马蹄的声音
唉,你是否知道我心中的痛苦
我对你的爱恋使我不忍离去
为你送行,在这秋风中,在这十里长亭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 改诗例:
山影寂寞
包围
重叠的泪水
夕阳萧瑟
埋葬
冰冷的花蕊还在待谁
车载来思念的气味
带不走秋风的寒冷
还在待谁
空气里布满了心事
装不下
也无法入睡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腊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语言艺术:
作者采用古典诗词情境交融的艺术手法,既吸收了古典诗词语言的精华,又提炼、融会生动的民间口语,加重文章的斑斓色彩,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使这部作品辞藻纷呈,艳丽典雅。形成自身华丽秀美的语言特色。形成全剧“花间美人”艺术风格。课外练习:1、背诵[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
2、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写一篇鉴赏文章。
①一景一物总关情
②等闲拈来便超然
③揣摩语言品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