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荷塘月色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20 09:2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7张PPT。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莲,花之君子者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 池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出淤泥而不染,
濯青莲而不妖。“月”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张九龄《望月怀远》)(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水调歌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荷塘月色朱自清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散文家、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在杭州第一师范(现在杭州高级中学)、扬州第八中学等校教书。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任教。
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自称“我是 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当时的诗坛。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著名的散文家。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作者简介朱自清主要作品有:
《雪朝》(诗集)1922,
《踪迹》(诗与散文)1924,
《背影》(散文集)1928,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散文名篇
《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
《荷塘月色》(1927.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
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
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
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从他一生的 言行来看,他是始终以极其诚实 的态度对待人生和时代的选择。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先生的胞弟朱国华曾有过这样的回忆:
父亲失业四十年,为了培养我们兄弟四人上学,借了三千元高利贷,利上滚利,无力偿还。大哥这时考上了北大预科,须读两年才能考本科。为了早日结束学业,为家中分担债务,他没有读预科,想了个办法,把名字“自华”改为“自清”,直接报考本科。
这就是“自清”这个名字的由来。 朱自清“四奇”
19岁考入清华
28岁任教清华
得领袖毛泽东之盛赞
数篇文章入选中学教材 朱自清故居在今扬州城安乐巷27号,大门朝东。进门北向,有小院一区,内有客房两间,乃朱自清的住处。此宅二道门内,有上堂屋三间,下堂屋三间和两侧厢房,系朱自清的父母及姐妹们的住所。而今房屋保护良好,环境雅静,已列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朱自清故居内陈列着朱自清曾经使用过的部分家具、朱自清著作及一些实物照片,正屋内还有朱自清塑像。1992年10月,朱自清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江泽民总书记亲笔提写了"朱自清故居"的挂牌。 1916年12月15日,朱自清在扬州琼花观街朱宅与武钟谦女士完婚。武钟谦曾随朱自清辗转杭州、台州、温州、白马湖、北京等地,夫妻感情甚好。1929年11月26日,武钟谦因肺病逝于扬州家中。朱自清有小说《笑的历史》、《别》、散文《给亡妇》和一些旧体诗词记述了他们美好而深厚的感情。 1932年8月4日,朱自清与陈竹隐在上海结婚。1932年与英国友人摄于伦敦,二排右二为朱自清。 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在拒绝“美援”和“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名。
6月19日平津各大报纸刊登朱自清等一百一十名教师签名的严正声明。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相关图片 1978年秋,清华大学纪念朱自清逝世三十周年时,将原清华园内的古亭命名为“自清亭”,以示纪念。清华园中的荷塘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荷塘自清亭 这是1927年7月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夜不成寐, 悄悄披衣来到的“日日走过的荷塘”。
现已建为“荷塘自清亭”清华河塘有仙则名 本文写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写作背景配乐朗读课文字词生字词:
xiè   pì duó wěng mí niǎo nuó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弥望  袅 娜
sè bó qiàn yua?n zhào liǎn jū  
羞涩 斑驳 倩影 媛女 櫂 敛 裾
fàn zhuì shāo xì hān wǎn
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酣眠 宛然
题解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整体把握提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
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心里颇不宁静”一(1—3)二(4—6)漫步荷塘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月色夜赏缘起回到现实 荷塘月色图“另有一番样子”水墨荷叶图光影素淡图蝉唱蛙鼓图“到底惦着江南”三(7—10)结构修辞课文分析 本文的三“美”
画面美
语言美
情调美第4段:月下荷塘
第5段:第6段:荷塘月色荷塘四周
荷叶、荷花、荷香、荷水塘中景物、月光、光影组合树色、灯光、蝉蛙声一.画面美:文中写景的语段,勾勒了一幅幅经典的画面。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袅娜地开着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叶子和花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月下荷塘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荷叶荷叶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以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叶子,有一种舒展、旋转的美。荷叶本是静的,作者想像它是动的,这是以动写静,以虚写实。 为什么要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荷叶呢?   因为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转的动感,它亭亭玉立,灵动飘逸的状态正好表现出了荷叶柔美的风姿.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拟人比喻(博喻)为什么要用“袅娜”和“羞涩”来形容荷花?  将用来描写女子姿态和神情的词语用在花身上,赋予了物以灵动的生命力.博喻手法的运用闪闪发光
忽明忽暗晶莹剔透
冰清玉洁纤尘不染
优雅高贵为什么此处要用博喻手法来修饰荷花?1.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
2.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形象生动. 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形象,扩大意境,烘托环境优雅、宁静,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荷香荷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 一、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如“风来花底鸟声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她笑得很甜”将视觉转为味觉。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品读下边两个句子,分别指出其感觉的转移,以及产生的表达效果。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解析:由嗅觉向听觉转移
效果:形象地表现出清香的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能够激发人产生美好的想象,烘托出优雅和宁静的氛围。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解析:由视觉向听觉转移
效果:小提琴上演奏的名曲自然是和谐、优美的,以此来形容荷塘中的光与影,充分地表现了它带给人的美感,烘托出一种温馨优雅的氛围。——通感示意相 通
时断时续,隐隐约约和 谐相 通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流水脉脉,拟人,默默而有深情。
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叶子下水,
言有尽而意无穷
荷波 荷波闪电比喻(突出快速凝碧,以静写动)流水月下的荷塘弥望 田田 出水很高 (比喻) 零星点缀(拟人、比喻)缕缕
(通感) 颤动(比喻、拟人)看不见的 脉脉静动幽雅宁静( )
( )
( )

( )

(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结构详解总结: 在这一段里,作者没有提及月光,但不管是静止画面还是动态景象,处处都存在着淡淡的月光,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荷叶、荷花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
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静而动的空间顺序:茂密荷叶→多姿荷花→缕缕荷香→叶花颤动→流水来写的。
这段文字写得形、味、色、声俱全,动静相宜,虚实相应。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月下荷塘的淡雅静美。 第5小节写了什么景色? 写了塘上月色 月光:如流水;? 月影:如名曲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了月色? (1)以流水作比 ,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2)通过雾写月光:薄薄的青雾 ,雾的轻飘壮。(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
(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荷叶、荷花安谧、恬静的情状。5.塘上月色月色本是抽象的事物,很难描绘。作者运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月光?叶子和花青雾树月色本是抽象的事物,很难描绘。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月光?动词的巧妙运用 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
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
“泻”,用“漂”替代“浮”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在这
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泻浮“泻”“浮”二字的审美情趣赏析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照泻流水照“泻”的范围广,与
“流水”相照应,而
且有动态美,显得生
动活泼。“照”的范
围窄,不能与“流水”
相照应,有点呆板,
显得不灵活。结论:清华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漂浮漂“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浮”写出了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情状,描绘雾的轻飘状态。结论:“浮”突出静态美,
“笼”可与之对照。
“漂”突出动态美,
“笼”不能与之对照。结论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洗 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呈现出的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疏的倩影,像是画(印)在荷叶上。 画 “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印”不能写出美)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这种朦胧柔和的月色非常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所以说“恰是到了好处”。画面美: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成的朦胧景色。 荷塘
月色
画 面 是—美丽的气 氛 是—宁静的格 调 是—雅致的美静雅 荷塘上的月色( )
( ) 月光
月影如流水 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浮起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实虚实虚朦胧优雅“叠词”的表达效果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是田田的叶子。
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
4、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6、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7、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8、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9、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10、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
11、这些数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12、树色一例是阴阴的
13、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叠词”表达效果:
(1)准确地表达景物的状态。如“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脉脉”表现出流水的寂静无声,似含情。
(2)增强文章的韵律感,富有诗意。 树色“阴阴的”,月光淡淡的,具有一种朦胧的感觉。灯光“没精打采的”毫无生气。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 景物的特点:淡雅、朦胧 衬托手法:单写月光单调,作者着力摹写月的投影,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美丽的图画。树:远山:小路灯:蝉声蛙声:一团烟雾隐隐约约没精打采热热闹闹
我 什么也没有蝉唱蛙鼓图写作顺序由近及远 由静到动写作方法以动衬静 绵绵愁绪 塘 边 杨 柳 月 影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的 乍看像烟雾般整体的风光杨柳树梢远山树缝灯光树上蝉声水里蛙声由远及近、由静及动下荷塘月色荷塘的 四周荷叶月光(叶子和花)树

灯光
蝉、蛙月色下的荷塘上的正写反衬月影(灌木、杨柳)荷花荷香流水静动衬动 静 结 合远 近 结 合荷波虚 实 结 合(第七段)
由 联想旧时江南采莲的情景
想到 ,
想到 。
眼前的荷塘两千里外的江南故乡千余年前的六朝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 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 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 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 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 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 吹梦到西洲。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西洲曲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西洲曲怜子情如水痛苦 少 年 女 子双 关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采莲赋采莲旧俗 采莲名曲
憎恶现实 向往美好自由 快乐
为什么作者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
 由采莲旧俗和乐府诗引发联想,勾起了乡思乡愁。以江南自由快乐的生活来反衬现实的苦闷,暗示不满现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 语言美:
修辞:拟人、比喻、通感
动词:泻、浮、洗等
叠词:曲曲折折、田田、蓊蓊郁郁、亭亭、隐隐约约、淡淡等语言美修辞、炼字、衬托、叠词的巧妙使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浓淡相宜加强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们在遐思中获得无尽的美感享受更添景物灵动秀人的气质使迷人境界又增无限韵致,迷离精妙,令人情动神摇。精当生动,富于表现力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和姿态,又使行文轻缓舒徐,读起来节奏鲜明,令人耳目一新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三.情调美牵住线索、沿波讨源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心里颇不宁静?
哪一个心里描写的句子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朱自清在思想上彷徨于歧路。他既对国民党的“反革命”行径表示强烈不满,又对充满血腥的暴力革命充满疑惧,于是陷入了不知“哪里走”的“惶惶然”中。于是他选择逃避,与政治保持距离,试图埋头于“学问”,以维护知识分子的独立性。但是深受五四精神所哺育的这一代人,完全超脱是不可能的,朱自清在“隐士”的学者的外表之下,埋藏的是一颗炽热的“斗士之心”,所以在文中表现的是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时代背景: “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
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
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
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这
三条路里,我将选择那一条呢?……我既不能参
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
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
目……。“ (《那里走》) “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
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
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要明白些什么,
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一封信》) 朱自清去月下散步的目的是什么?----寻找宁静文中描写心里感受的句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来采莲的事情来了”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不静求静得静出静文章的线索:暗线:情感变化(情感)明线:空间变化(游踪)(圆形结构)出门不静求静出静得静小径归来(联想)荷塘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心里颇不宁静观赏去荷塘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四周淡淡的哀愁联想采莲西周曲淡淡的喜悦回到家中依旧不宁静景 情 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淡淡的哀愁作者的心情:不宁静,
郁闷寻宁静,
自由淡淡
的喜悦淡淡
的哀愁出宁静,
依旧郁闷为什么选取“荷塘”和“月色”来抒情?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
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
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王国维《人间词话》1、不随世俗,洁身自爱的高洁品性。2、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
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高洁映荷当皓月
怎一个“清”字了得!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 不满现实向往光明 李国平苦闷彷徨与寂寞 吴周文内心矛盾与冲突 钱理群彷徨苦闷却无不满 程 翔有浓浓的哀愁 姚效先不消沉,无哀愁 吴海发众说纷纭:《荷塘月色》的思想内容众说纷纭:《荷塘月色》的思想内容(1)怀旧、怀乡。(2)表现了朱自清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所产生的彷徨、苦闷的思想感情。(3)作者沉醉于荷塘月色的美景之中,意在逃避现实,从矛盾痛苦之中得到暂时的解脱,文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4)作者在美景中找到了自由平静的心境,反映了他向往光明美好的情怀。(5)写生活的顿悟。在人间,美无处不在,生命是高贵自尊的,世界是美好的。(6)希望摆脱生活羁绊,表达对自由的向往。3、写景的特点 第一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作者将自己此时的感情巧妙的融入到对眼前景物的描绘之中,收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第二,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把荷塘写“活”。而且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动与静相互衬托,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美。
第三,抓虚实的结合,写出了散文的神韵。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所描绘出来的景物的特点就是“虚”。对眼前景物客观特点的描绘就是“实”以下为自由欣赏内容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