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
学段:八年级 学科:历史
章节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时 1学时
课标要求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本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以及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将唐朝的发展推向顶峰。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学好本课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学习重点 知道“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出现的原因。
学习难点 通过分析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学习本课之前对隋朝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对本课的理解。 但学生构建宏观历史结构的能力较弱,分析总结能力也有待提升。 因此需要教师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对比与联系,时刻把握本单元“繁荣与开放”的主题,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整体的理解。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合作探究等方式知道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 (2)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比较他们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3)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做好本课的预习工作。 2.查找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人物史料,以 便于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3.思考唐朝兴盛的原因。
学习策略 1.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教学法、启发法、演示法等。 2.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一、 导入新课 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视频《唐人街》的由来,展示唐朝国力的强盛,唐朝在世界中的地位,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生直观感受唐朝国力的强盛。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用新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视频中唐朝的国力强大引发学生的思考:唐朝为何能够如此兴盛呢?让学生始终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本课知识。
二、 讲授新课 一、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1.隋朝的灭亡原因和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2.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 播放视频《唐太宗》 总结唐太宗的执政措施(表格) 4.材料展示贞观之治局面。 二、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人物生平及地位。 2.武则天的措施、历史影响。 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统治措施。总结到唐玄宗时期为止,科举制的发展情况。 2. 为学生提供杜甫的《忆昔》、经济对比的表格、唐朝前后期疆域的对比等材料,总结开元盛世的局面。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进行归纳 学生根据材料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 通过书中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学生直观感受贞观之治局面。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总结武则天的生平及地位。 学生归纳整理武则天的治国措施,理解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关键地位。 学生概括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分为用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总结隋唐以来科举制的发展情况。 学生总结“开元盛世”的局面。 教师设置简明的问题让学生对唐朝建立的情况进行自主学习。 让学生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掌握朝代兴替的规律。 让学生意识中国古代统治者个人作为至关重要,唐朝的兴盛与统治者密不可分。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还可结合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风气等补充说明。从而突破此重点。 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李世民其人。 利用表格让学生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教师着重讲解唐代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以及对科举制(进士科)的创新发展,使我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更加完善。 教师可对何谓“治世”作出解释。 引导学生理解唐太宗确立了以文治国和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这是贞观时期文治武功的关键。也是学生本课需要重点理解的内容。 女皇帝武则天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教师可对武则天的个人经历作适当补充,便于学生对武则天执政措施和历史作用的理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可对武则天用人的策略和对科举制(殿试)的贡献着重讲解。 教师可补充武则天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对西北地区的控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利用书中《相关史事》让学生体会唐玄宗整顿吏治的情况。 通过对科举制的总结,学生可以认识到隋唐以来科举制的发展情况。同时能够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对比与联系。 让学生直观感受唐朝是我国国力的鼎盛时期,为下一课《盛唐气象》做铺垫。 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这种鼎盛局面是唐太宗贞观以来的局面的继承和发展。理解本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内涵。
三、 巩固提高 1.利用一个表格让学生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人治理国家的共同点。 2.以唐太宗为例,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学生对本课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对比。 以唐太宗为例,评价历史人物。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以唐太宗为例,让学生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或以武则天为例,通过辩论等形式评价其功过是非,让学生能够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四、 知识拓展 思考问题: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探究。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针对本课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思考。 学生在对唐朝兴盛原因的探讨中,能够掌握朝代兴替的规律,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启示经验等等。这就培养了学生通过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规律的能力。做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五、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教师最后做点拨。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抒发感想。联系实际回答学习本课后的启示。 谈古论今,升华历史感悟。从唐朝国力的鼎盛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的繁荣局面,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学习唐朝这段历史,更有助于让学生追随前人的脚步,激发学习热情,提高爱国报国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达标 检测 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做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互帮互助。 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能掌握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程度,也能就本课的疑难点对学生查缺补漏。 选题建议: 选题关系着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应就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 教师还可结合以前所学,让学生做分类对比。比如将秦隋和汉唐作比较,通过找异同点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