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31 15:0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段:七年级 学科:历史
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时 1
课标要求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本课共设“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分立”三个子目,三个子目之间是因果关系。 讲述了盛唐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直下并最终走向灭亡的过程。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揭开了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斗争的序幕,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中央政府统治越来越腐朽,最终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乱世。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则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混乱局面中孕育着统一,凸显了政治清明与国家兴亡之间的关系。 本课上承“开元盛世”,下启“陈桥兵变”,保证了第一单元隋唐知识的完整性。
学习重点 重点: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 难点:认识到唐朝灭亡后的分裂格局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唐玄宗前期的通知了解较多;通过影视剧等途径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容易受到影视剧的误导,缺乏对唐朝衰亡原因的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需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图表、视频、史料研读,来培养他们获得历史信息的能力及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研读诗歌、相关史料,观看视频,了解唐朝衰亡的基本过程,理解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发展的影响。 2、通过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的形式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结合相关史料研读,分析安史之乱原因和影响。培养提炼有效信息、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地图的运用和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研读史料,识读图表,学生认识五代十国时期分裂格局孕育着统一的因素。理解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查阅资料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相关史实。
学习策略 学法:观察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 新课 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通过时间轴展示唐玄宗在位的44年,前期统治使唐朝进入开元盛世的鼎盛时期,后期统治如何呢? 学生回忆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活动一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学习任务和预习提纲,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解决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小组内展示学习成果并提出质疑。 使学生整体把握本课的内容,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培养了学生通过阅读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第一内容:危机四伏——安史之乱 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师生互动,共同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安史之乱的经过。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研读、分析诗歌、图表和史料,使学生真正理解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国势衰败的史实。 第二个内容:致命打击——黄巢起义 首先,学生朗诵诗歌《不第后赋菊》。 了解黄巢的人物介绍。让学生通过观察漫画,阅读知识链接,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史料分析归纳出黄巢起义的原因。组织学生阅读教材24页,讲述黄巢起义的经过和影响。 第三个内容:谋权篡位——唐朝灭亡 教师通过层层设问,师生互动,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前后知识衔接,分析,解决,归纳唐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 利用时间轴,回顾唐朝历史发展线索,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思维拓展题。 第四个部分:武将称雄——五代十国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25页课文,结合五代十国形势图及图表,找出五代十国分别包括哪些政权?概括总结这段历史时期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课文材料,分析归纳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安史之乱的经过。 学生通过诗歌、图片、史料研读,理解安史之乱的影响。 学生通过诗歌、图片、史料研读,理解黄巢起义的原因,影响。 前后知识联系,总结唐朝灭亡的原因。 小组讨论:从唐朝的兴盛到衰亡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教材25页课文,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提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提升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史料实证意识,渗透学科素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史料实证的能力。回归教材,培养学生复述表达能力,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时空观念。 培养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讨论,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以史为鉴,要居安思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知识拓展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活动三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纵观历史发展,得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增强唯物史观。
达标 检测 1. “安史之乱”爆发于哪个皇帝在位期间(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白居易《长恨歌》中写道“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与诗中描述相关的场景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黄巢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3.下列事件技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4.如图《吴越钱王》是一部以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为背景的历史剧,该剧塑造了“以人为本、保境安民、打造天堂杭州、开发长江三角洲”的草根国王钱镠的艺术形象。下列关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方地区的十个政权,史称“十国” B.五代十国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D.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