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1.了解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持为八路军伤员 做手术的动人事迹,深切感受并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 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节。 3.理解句子的意思,并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4.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按照要求完成填表。教学重点:理解句子的意思 并体会反问句 的作用。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概括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小朋友,你知道吗?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中有这么一位大夫,他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就是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有关白求恩大夫的故事。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自学生字,归纳课文大意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让我们来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指名读词语。区别“陆续 继续 连续”,完成“词句活动室”1.指名学生交流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 )年春,著名的( )打响了。在( )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 )。战斗越来越激烈,白求恩大夫不肯撤离,他认为( )。他一连工作了( ),直到战斗结束。什么是齐会战斗?学生简介。感悟课文分小组学习课文2、3、4小节,想一想:在不同的情况下,白求恩大夫是如何表现的?完成表格。学习交流板书:镇静 敏捷 争分夺秒 一个又一个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当时情况主要抓住三方面,着重进行朗读指导: ①白求恩身体十分劳累,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眼睛里布满了红丝。朗读时注意重读“两天两夜”、“布满红丝”。 ②三次环境描写。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前后3次环境描写,真切体会当时战斗形势紧张,一次比一次危急——炮弹数量在增加,持续时间在延长,爆炸范围在扩大,方位距离在缩短……。指导有感情朗读,要读出当时的形势紧张、危急,让人犹如身临其境。小组读, ③师卫生部长请求白求恩撤离,注意读出首长恳切的语气。 (2)白求恩的表现充分体现他崇高的品质,教师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品味字词,同时解决学生的疑问。第2节着重抓住关键词“镇定”、“敏捷”、“扔”。 可联系上文,在身体疲劳、战斗紧张的情况下,“镇定”更突出了白求恩沉着不慌张;“敏捷”写出了白求恩做手术非常熟练,突出了他的镇定;“扔”有一定力度,比“放”花力气,表露了他做完手术的宽慰、轻松的心情。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白求恩品质的一些关键词要重读。个别读,齐读。第3节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白求恩大夫对师卫生部长的2次对话。2.理解白求恩大夫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小练笔:对于 白求恩来说救死扶伤是他的职责,老师在查找资料时了解到,在这紧张的69个小时中,白求恩大夫共救治了115名伤员,对于这些战士而言,白求恩大夫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齐会战斗结束了,战士们会对白求恩大夫说些什么? 六.作业布置1.阅读有关白求恩的故事2.完成词语书写本板书设计13.手术台就是阵地 ( )年,著名的( )战斗打响了。在( ),( )正在( )。他已经( )没有休息了。战斗越来越激烈,师卫生部长恳求他撤离,可他认为( )不肯离开,继续( )。他一连工作了( ),直到战斗结束。教学反思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中,我采取“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从疑入手,一开始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 ”“谁把手术台当做阵地 ”“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 ”学生通过质疑,对课文产生了悬念,激起了学习的兴趣。预习课文后,再次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他“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当医生” 通过这些质疑,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进一步激起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教学设计意图简介白求恩,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区别词语的同时,体会文中的用词准确给学生一些提示,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