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1-20 09: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
环境的影响考纲要求:
1、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不断的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地理环境。其改变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总是从对区域环境的某一因素产生影响开始,进而引起整个区域环境的改变。(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点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就是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进行建设的过程。(以山西煤炭资源的 开发为例说明其对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一)矿产资源的开采 山西矿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12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占三分之一,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居第一位,分别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四,是世界年产1亿吨以上六大煤炭基地之一。 省境含煤面积达6.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9.1%,遍布全省94个县(市、区),从北向南分布有大同、宁武、西山、霍西、沁水、河东6大煤田.
山西省省情 山西已基本形成一个以重型结构为特征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煤炭、冶金、电力、化工、机械是全省工业发展的优势,其中煤炭、电力尤为突出。
山西省地处南北同蒲、京包、大秦、石太、太焦等重要铁路干线交汇处,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发展较快。目前已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为辅的交通运输网络,成为华北乃至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全省已开通铁路运营里程2540.7公里。陆路运输可直达我国目前最大的现代化煤炭出口港石臼港、天津港和秦皇岛港等码头。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山西的人均收入曾一度在全国排名处于中上水平,GDP值最高时曾排到第14位。山西临汾是全球最脏地方 山西临汾是全球最脏地方 山西临汾是全球最脏地方 全球最脏地方
---山西临汾山西宁武一煤矿有害
气体涌出18人遇难 山西省省情采煤大省几乎变成塌陷大省,水土流失严
重,环境污染严重,成于煤败于煤让各界
有识之士夙夜长叹A大B阳C晋D平练习1: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
以利用的能源之一。我国煤炭的
主要生产地是山西省。虽然山西
省是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
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
成为经济强省。为改变这种状况,
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
调整的战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山西省主要煤矿的分布。将下列煤矿的代号填在图上。
A.大同煤矿 B.阳泉煤矿
C.晋城煤矿 D.平朔煤矿
例如:
露天煤矿表土的剥离、井矿巷道的开挖、矿区道路的铺
设,以及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等,都需要大面积开
挖地表、扰动地层构造、排弃大量土石,如果处理不
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大气污染、
水污染等。(2)上述煤矿中产量最大的是 大同 煤矿,设备最先进的是 平朔 煤矿。
(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此,正在建设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
(4)山西省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试举例说明。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矿产资源的开采1、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能够促进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1)利于加快全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2)促进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3)提供能源;
(4)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矿产资源的开采2、不合理地开采和利用,会给区域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1)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
(2)破坏自然景观;
(3)产生环境污染;
(4)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因此,一要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利用率;二要加强矿山环境治理;三要加强环境立法,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水资源和用水需求空间分布不均南水北调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结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决定南水北调的根本原因。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问题延伸:
南方的珠江流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的人均水量比长江要高,为什么要选择从长江调水?提示:长江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兴建引水到北方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从长江调水,路径较短,投资较少,调水难度较小,长江水量较大。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1、三条线路的比较
2、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读“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总结: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增加水资源调入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2. 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水源调入区的
气候,缓解生态缺水,改善生态环境;
3. 有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防止地面沉降;
4. 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的循环,从而利于水土的保持。?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受水区域会产生什么影响?。为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带来可能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
将有效缓解 的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 和地区的 ,具有巨大的 效益、 效益、 效益。
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
漏斗面积进一步地扩大,控制地面沉降,是南水北
调带来的 ( )
A.社会效益 B.生态效益
C.经济效益 D.环境问题调入区水资源紧缺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生态B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两地是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1)长江径流减少,海水将会上溯,河口地区盐度
,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 ,使航
道淤塞。
(3)调水会对江淮沿线地区的 的生长带
来不利影响。
(4)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 ,天
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 。
(5)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
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
量的 会降低水质。升高泥沙淤积加重水生生物较高盐碱化污水排放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讨论问题:
如何解决南水北调带来的环境问题?结论:预先采取防范、补偿和综合治理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尽量减少不利影响。问题延伸:
1、为什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结论: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优先实施东线工程。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问题延伸:
2、华北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华北地区降水总量不大,地表径流量小,蒸发强;
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因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问题探究:
南水北调将缓解北京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如果只调水不节水,南来之水,北京能用多久?结论:长江水终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采用先进技术,科学用水,有效节水,才能实现“长流水,不断水”。总 结
南水北调工程贯通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将成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同时,充分考虑了特大水利工程的生态保护和污水治理等问题,将建设成为一项生态工程。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思考: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部地区会产生哪些有利与不利的影响?资料窗:西气东输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的深远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对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保持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影响可以列表表示:资料窗:西气东输工程我国其它的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
晋煤外运
西电东送
巴西拥有四百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面积与西欧的面积相当,占国土总面积的60%。专家说,近年来,经济开发、滥砍滥伐和农耕破坏了1/5的雨林。 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科学家迪亚士·席尔瓦日前在一次亚马孙雨林专题研究会议上说,亚马孙的热带雨林正在被“草原化”。席尔瓦预计,以目前的森林大火发生频率和砍伐速度(一年减少3万平方公里),在未来50年至100年内,亚马孙热带雨林最多将有60%消失殆尽;至少,也会有20%到30%的丛林转化为草原。BBC——《中国家具摧毁世界森林》 由于中国生产木制品的需求旺盛,全球森林资源正遭到严重破坏.估计去年印尼近80%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至少90%的森林,都遭到非法滥砍,多数外销到中国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三)生物资源的利用 ?生物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资源利用形式。?对生物资源不合理地利用,既破坏了环境,又影响人类健康。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
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
3、生物资源的利用生态破坏,生
物多样性减少产量、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
改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利用过渡合理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改良品种培育良种植树造林产量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练习3、读亚马孙平原环流
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空
气的垂直运动,回答下列
问题。
(1)A处降水类型为
此时日本东京的气候特征
是 。
(2)据研究,该地区地表
水的直接蒸发量很小,其原因是: 对流雨寒冷干燥植物蒸腾作用消耗(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上升冷却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 。大西洋(4)近年来,亚马孙河
流域某些地区降水量
减少约20%,其原因是


虽然降水量减少,但流入
河中的水量反而增加了,
其原因是:热带雨林被破坏,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含量减少森林破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下渗的雨水
减少,大量汇入河中。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名词链接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第二产业——即广义的工业。一般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第三产业——即广义的服务业。是为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服务的产业部门。如商业、金融、保险、运输、公务、教育和公益事业等。中国美国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构成比较(2000年)16.450.224.933.473.5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他们代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收入继续提高后,劳动力便会向第三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会遵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规律。产业结构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一般来讲,从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越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发达区域的产业升级,使低级落后的产业向欠发达区域迁徙,形成产业转移。产业移出地产业移入地练习4: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亚洲出口型劳动
密集型工业分布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20世纪60-90年代,亚洲出口型劳动密集型
工业的分布变化是: (2)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生产基地主要集中
在 地区。
(3)越南劳动密集型出口工业的发展滞后于东盟
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4)这种产业转移形成的原因是
,对移入区和移出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东南沿海经济开发较晚区域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 广东副省长在2005年7月8日召开的“全省产业转移
工业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全省由于自然条件、经
济基础、市场环境等环境因素的差异,珠江三角洲和山区
及东西两翼地区存在典型的“核心——边缘式”差别,产业、
工业园的建设有赖发挥山区及东西两翼资源及珠江三角洲
的优势,如“东莞石龙与韶关始兴”、“中山与阳西”、“中山
与河源”的合作很好地体现了这种优势的互补,实现山区及
东西两翼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共同发展的目标。阅读材料(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群挥师粤北、粤东、粤西山区,其考虑的布局因素是: ( )
A 劳动力 B 环境 C 土地成本 D 原料回答下列问题AC(2)在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发展过程中,山区及东西两翼和珠江三角洲各自具有哪些优势? 山区:土地价格低,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水电充足等
珠江三角洲: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市场广阔;政府信誉;城市品牌;招商引资的经验;经营管理水平高。(2)分析影响该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投资厂的主要因素读某跨国公司家用电器工厂地理转移示意图,回答问题:(1)简述该跨国公司的生产布局2000年和1999年相比的主要变化。生产工厂由墨西哥(墨西哥城)转移到中国(上海),产品以出口为主转为内销为主(或将工厂设到市场所在国家)占领中国市场,利用中国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 纺织和服装工业的跨国生产一般先向工资较低的邻近国家转移。请依据下表资料判断:美国纺织服装业应向_______(国家)转移,德国纺织
服装业应先向 ___________ (国家)转移。探究思考捷克、匈牙利墨西哥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移出地产业移入地低级产业迁出带来环境的优化和改善产业升级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型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兴起,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经济收入。低级产业迁入带来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有关产业转移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有:1、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产业转移的主要部门和方向:
3、产业转移的影响: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
国家政策、地价、环境污染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 资本、技术密集型发达国家或地区 欠发达国家或地区1.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
2.因环境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提高1.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增加
2.因环境污染增加,环境质量降低1.劳动力从第二产业移向第三产业
2.国民经济收入提高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二产业
2.国民经济收入提高产业移出地产业移入地知识梳理区 域 地 理 环 境 1、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自然资源开发和产业升级过程中,人类都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深刻影响。这些影响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正面影响有利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而负面影响则是相反的。 2、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同样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开发,可以为区域经济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在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压力是巨大的。如果开发不合理,可以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受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制约,有时因开发某种自然资源,会造成整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恶化。 3、在区域间产业转移过程中,怎样才能实现产业移出地与产业移入地的合作共赢?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实现产业移出地与产业移入地的合作共赢,必须把产业移出地的资金、技术等优势与产业移入地的资源等优势紧密联系起来,真正达到优势互补。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对于移出地,容易带来失业率上升问题;对于移入地,容易带来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