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题 多边形(1)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多边形和正多边形的定义,掌握各元素的名称及表示。 2、经历探求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过程,掌握并应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3、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 探求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教 学 过 程
问题导入 展示教材P34“观察”(多媒体显示): 你能从生活中的这些实物中找出怎样的几何图形? 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引入课题:多边形。
自学指导 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P34~P36例1前内容: 1、什么是多边形? 什么是正多边形? 2、多边形中有哪些元素?我们怎样表示? 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怎样?我们怎样获得? 完成学法P17“课前预习”(1)和(2)的第一点。
合作交流 讲述: 1、在平面内,由若干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边相等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即正多边形。 注意:多边形有凹多边形和凸多边形之分。 表示时用顶点字母按顺(逆)时针顺序写出表示。 2、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 注意:n应该大于等于3 应用: 教材P36 例1 (公式的简单应用)。 补例:学法P17 例1 (正多边形) 练习: 教材P36“练习”T1、T2(学生板演)。
小结归纳 1、定义。 2、公式。 3、方程思想应用。
作业布置 必做:教材习题2.1A组P39 T1;B组 T7。 选做:学法P17~P18 “课堂探究”(一)“课堂达标”。
板书设计
反思回顾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题 多边形(2)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多边形外角的定义,准确找出多边形的外角,理解内外角关系。 2、掌握多边形外角和性质,并利用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习惯。
重点 多边形外角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 综合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性质解决问题。
教 学 过 程
复习导入 展示教材P36“图2--6”五边形(多媒体显示):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应该怎样表示?内角和是多少? 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引入课题:多边形。
自学指导 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P36~P38内容: 1、什么是多边形的外角? 每个顶点上有几个外角? 2、多边形外角有怎样的性质? 3、举例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完成学法P17“课前预习”(2)的第二点。
合作交流 讲述: 1、多边形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一个外角。 注意:每个顶点上有两个外角,互为对顶角。 2、外角的性质: 一个外角与相邻的内角互补。 n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注意:外角和是将每个顶点上取一个外角再求和。 应用: 教材P37 例2 (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简单应用)。 补例:学法P17 例2 (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综合应用) 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 练习: 教材P38“练习”T1、T2(学生板演)。
小结归纳 1、定义。 2、性质。 3、方程思想应用。
作业布置 必做:教材习题2.1A组P39 T2、T3、T4。 选做:教材习题2.1B组P39 T5、T6;学法P18 “课后提升”。
板书设计
反思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