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达标检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达标检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1 07:3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 共60分)
1.1957年,苏联相继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洲际导弹和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终于使西方人相信“苏联人现在可以制造能够打到世界任何既定目标的弹道导弹了”。受到党派政治攻击的刺激,以及美苏之间“异弹差距”的恐惧,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将颗科学地球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材料表明
A.冷战初期苏联优势明显 B.美国党派政治决定冷战走向
C.军备竞赛推动冷战升级 D.世界格局因冷战发生了改变
2.主要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关贸与贸易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3.在二战结束后到80年代末陆续爆发了200余场局部战争,其中战后初期19场,50年代48场,60年代73场,70年代34场,80年代35场。这一现象表明
A.战争形势受美苏争霸态势的影响 B.战争与革命是这一时代的主题
C.热战取代冷战成为主要对抗手段 D.核武器制约着战争规模的扩大
4.“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创造了2000多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的最低点……出现了42年间第一次的连续财政盈余。”(克林顿总统2000年1月国情咨文)与克林顿总统描述的这一社会现象无关的是
A.“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 B.政府积极地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C.贯彻执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D.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
5.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A理论坚持反对政府干预 B.经济滞胀促使A理论复苏
C.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D.B理论扼杀经济发展活力
6.《全球通史》中说:“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西方人对苏联的态度主要是因为
A.西方国家的经济远比苏联发达
B.长期对立造成对苏联的不了解
C.坚守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
D.苏联社会缺乏自由平等的精神
7.1949年,康纳德·阿登纳成为联邦德国首任总理(1949-1963),西方评论界赞誉他“以他的铁肩支撑危局,使一个战败的、几乎气息奄奄的民族经受住了考验”。阿登纳在任时强力推进
①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②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③《欧洲煤钢联盟条约》的签署 ④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旨在
内容 1982财年 1983财年 1984财年
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
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
其他项目 21.8 29.7 35.3
A.减少国家干预 B.恢复自由放任
C.扩大福利规模 D.扩大政府职能
9.电子计算机是二十世纪科技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二十世纪
A.三十年代 B.四十年代 C.五十年代 D.六十年代
10.从1948年8月4日起,苏联对柏林实施全面封锁。美国克莱将军则坚决主张留在西柏林,并声称:“一旦柏林失落,西德便是下一个,如果我们想在欧洲抵制共产主义,我们就不能移动半步……我相信德国的未来需要我们留下来。”这一局势(  )
A.使“冷战”范围扩大到欧洲 B.加速了两个德国的形成
C.推动了美苏“冷战”的开始 D.迫使美国修筑了柏林墙
11.下表是《战后日本生产增长和就业增长比较简表》(人数:千人指数:1975年为100)。这表明了二战后日本
A.国家失业人口逐渐增多 B.奉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C.经济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D.大力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12.上述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漫画)反映了
图1二战时期美国的宣传画 图2 1954年美国漫画:美国队长重击共产主义
A.国家利益决定了国家间的关系 B.美苏争霸中苏联的战略收缩
C.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D.意识形态影响美国外交政策
13.学者杰里·本特利说:“超级大国看起来已经摆出了要进行核对抗的姿态,在这两周的时间里(1962年10月),全世界的人都屏住了呼吸。两周后,苏联政府终于认识到即将到来的核战争的可能性,答应了美国的要求。”导致当时世界局势紧张的直接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 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14.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中说道:“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在于恢复世界范围内的正常经济秩序,从而提供一个自由制度得以存在的政治社会环境。”马歇尔的这一演说
A.促进了世界金融贸易秩序的恢复
B.加速了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
C.体现了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企图
D.为苏联解体埋下了政治经济条件
15.下表是1910-1990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不能准确反映各国整体实力 B.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各国的发展意义重大
C.美国长期稳居世界霸主地位 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16.1962年中印边界武装冲突前后,美国对印度军事援助达到顶峰,苏联也大幅度增加对印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印度领导人尼赫鲁为获得援助,背叛了自己创立的不结盟政策,与美苏关系亲热起来.据此推知
A.美苏争锋加剧了亚洲矛盾 B.美苏争夺重点转移到亚洲
C.不结盟运动最终走向失败 D.多极化格局引发中印冲突
17.以下是日本广播协会的民意调查抽样数据表,这说明
调查项目 1973年 1983年
出生在日本好 91% 96%
日本是第一流的国家 41% 57%
日本国民比其他国民更加优秀 60% 71%
A.日本经济跃居世界第二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C.经济发展影响国民信心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8.1959年9月,赫鲁晓夫提到“……艾森豪威尔总统明白必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因此,我们这方面应该尽力排除作为解决争端的手段的战争,应该用谈判解决争端。”任何企图“用武力去试试资本主义的稳固性都将是错误的。”材料反映了
A.苏联与美国的外交关系融洽 B.苏联放弃了与美国军备竞赛
C.不同制度国家交往成为共识 D.苏联领导较为务实外交态度
19.如图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二战后英镑、法郎等退出世界金融市场
B.美元确立了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C.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运转处于无序状态
D.美元霸主地位的确立推动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20.1922年,第12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对某条目进行解释时写道:“宇宙图景”的新情景不再是“三维空间中一片以太海洋的受迫振动”,而是“四维空间世界线上的一个纽结”。据此可知该条目是
A.牛顿力学 B.量子论 C.相对论 D.进化论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出现一个宽松的社会,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环境。工业革命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发动,这是一个最值得注意的问题。工业革命创建一种新的文明形式,我们把它叫作“工业文明”或“现代文明”。英国是走进现代世界的第一个国家,它领先了世界现代化。现代化是可以“输出”的,凭借它的工业力量,英国把触角伸向世界,用早期资本主义的血腥手段,竟夺取一个世界帝国!……不过,英国的辉煌终究成为过去,20世纪两场大战耗尽了它的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终于从世界帝国的顶峰上跌落下来,跌到与它人口和面积相匹配的位置上。……英国是一个有意思国家,它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凭借着制度性的创新成为世界霸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英国就可以一直保住这个霸主地位。因为,工业化不是一个可以垄断的过程,也就是说,当英国开始享受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成果的时候,其他国家就要开始效仿和跟进了。……战后的英国实际上就已经成为二流国家了,美国成为世界新的领导者,苏联的整体实力也远远超出了英国。最后,德国和法国借助于共同体的优势,很快再次超过英国。而且,英国战后的发展思路战略本身就存在着问题。面对困境,无论是保守党还是工党的英国政府,都无法阻止英国持续地衰落下去,最后沦落为“欧洲病夫”。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崛起为世界霸主和沦为世界二流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的兴衰史所留下的丰富遗产。
22.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是国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一定协议形式而建立的各种国际机构。以下是小钱同学收集的20世纪以来有关国际组织的徽标。
问题
(1)请将上述徽标与下列的国际组织相对应(填写字母)
①联合国②国际联盟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④世界贸易组织⑤世界银行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请将下列的叙述与上述徽标所代表的有关国际组织相对应(填写字母)
①诞生最晚,但在经济全球化中影响力最大。
②实行以“大国一致”原则决议重大国际事务
③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④二战后成立,被誉为驱动世界经济的“三驾马车”
(3)在上述国际组织中,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具有历史继承和发展关系的分别是 和 , 和 (填写字母)
(4)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小孙同学摘录的有关章程,与其相关的组织分别 和 (填写字母)
材料一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材料二 承认其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应旨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与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为持续发展之目的扩大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
(5)依据第4题材料,请概述这两个组织的异同。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路德维希 艾哈德,1949—1966年间历任联邦德国经济部长、总理之职,是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缔造者。艾哈德认为"社会市场经济"是"自由市场经济"中的"理想模型",离不开自由的市场价格。他猛烈批评"垄断",认为"垄断"以"价格协定"的形式使市场调节机制失灵。以"控制市场"代替"自由市场",这样"垄断"势必使获得经济特权的企业以"垄断价格"获利,而广大中小企业则因丧失了竞争条件而破产。所以,"国家也要负责有关的经济政策,以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德国政府制定实施了《税收修正法》,废除了"国营企业"的减税免税"特权";同时,也制定了《反对限制竞争法》。从实际效果看,1965年联邦德国有130多个垄断组织是官方许可的,比1930年政府核准的3000个要少得多。
——摘编自陈亚温《艾哈德的经济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概括艾哈德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艾哈德经济改革的历史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D
4.C
5.B
6.D
7.A
8.A
9.B
10.B
11.C
12.A
13.D
14.C
15.A
16.A
17.C
18.D
19.B
20.C
21.(1)英国崛起为世界霸主的原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光荣革命后,议会主权的逐步确立,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国家;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通过血腥的殖民侵略,英国建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世界工厂”;英国在各个领域的制度创新。
沦为世界二流国家的原因:两次世界大战损耗了英国国力;享受旧有成果,创新乏力;被后起的国家赶超;战后在发展战略和思路上存在失误;受人口和面积的制约。
(2)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包括工业化、民主化、世界化、城市化等);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优势;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变革之路;盛极而衰给世界带来的思考。
22.(1)①F②B③A④E⑤C⑥D。
(2)①E②F③B④ACD。
(3)BF;AE。
(4)B;E。
(5)同:都是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异:目的不同,前者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后者旨在促进世界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异:性质不同,前者是偏重于国际政治和军事组织;后者偏重世界经济与贸易组织。
23.(1)指导思想:主张自由竞争;反对垄断;对经济进行适度但不过多的干预。
(2)意义:促进德国经济在战后的恢复和发展;检验了“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正确性;丰富了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为70年代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借鉴;限制了德国垄断组织的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