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化学能力训练(100)
1. 下图表示反应X(g) 4Y(g)+Z(g),,在某温度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6min后,反应就终止了
B.X的平衡转化率为85%
C.若升高温度,X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若降低温度,将以同样倍数减小
2.( 已知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封容器甲和乙,甲中加
入H2和I2各0.1mol ,乙中加入HI 0.2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HI的
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甲中加入0.1mol He,乙不改变
C.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甲增加0.1mol H2,乙增加0.1mol I2
3. 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O2+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溶液的0.02倍,导致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
B.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
C.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D.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4. 2SO2(g)+O2(g) 2SO2(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
5.( )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CO(g) N2(g)+CO2(g) △H= —373.4kJ·mol-1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6.( 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
kJ/mol。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
体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气体体积/L
C(Y)/mol·L-1
1
2
3
100
1.00
0.75
0.53
200
1.20
0.90
0.63
300
1.30
1.00
0.7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
B.Q<0
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少
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7. 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答案:
1B2C3C4D5C6C7D
化学
化学能力训练(10)
1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CH3COCH3+Br2→CH3COCH2Br
+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初始浓度c/mol·L—1
溴颜色消失所需时间t/s
①
②
③
④
CH3COCH3
HC1
Br3
0.80
1.60
0.80
0.80
0.20
0.20
0.40
0.20
0.0010
0.0010
0.0010
0.0020
290
145
145
580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增大增大 B.实验②和③的相等
C.增大增大 D.增大,增大
2 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 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3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 N2(g)+2CO2(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4难挥发性二硫化钽(TaS2 )可采用如下装置提纯。将不纯的TaS2 粉末装入石英管一端,抽真空后引入适量碘并封管,置于加热炉中。反应如下:
TaS2 (s)+2l2 (g) Tal4 (g)+S2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不同温度区域,Tal4 的量保持不变
B.在提纯过程中,l2 的量不断减少
C.在提纯过程中,l1 的作用是将TaS2 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Tal4 和S2 的浓度乘积成反比
5取5等份NO2 ,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 N2O4(g),<0 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量(NO2%),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BD
6
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HCOOCH3+H2O(l) HCOOH(l)+CH3OH(l) △H>0
某小组通过试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
组分
HCOOCH3
H2O
HCOOH
CH3OH
物质的量/mol
1.00
1.99
0.01
0.52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
(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反应时间范围/min
0—5
10—15
20—25
30—35
40—45
50—55
75—80
平均反应速率/(10—3mol·min—1)
1.9
7.4
7.8
4.4
1.6
0.8
0.0
请计算15-20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 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min-1(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
(3)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则该反应在温度T1下的K值为 。
(4)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2(T2大于T1),在答题卡框图中画出温度T2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答案:
1D2C3A4C5BD
6.(共10分)
【命题意图】考查考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化学平衡的了解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对化学平衡常数简单计算的掌握;考查考生知识迁移、读图及表达能力。
(1)0.045 9.0×10-3
(2)该反应中甲酸具有催化作用
①反应初期:虽然甲酸甲酯的量较大,但甲酸量很小,催化效果不明显,反应速率较慢。
②反应中期:甲酸量逐渐增多,催化效果显著,反应速率明显增大。
③反应后期:甲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成主导因素,特别是逆反应速率的增大,使总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3)0.14
(4)
化学
化学能力训练(1)
1 (10分)联氨(N2H4)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火箭燃料,N2H2与N2O4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1)已知:2NO2(g)=====N2O4(g) ΔH=-57.20 Kj·mol-1。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
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2转化率的是 (填字母)
A.减小NO2的浓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NO2的浓度 D.升高温度
(2)25℃时,1.00 g N2H4(1)与足量N2O4(l)完全反应生成N2(g)和H2O(l),放出
19.14 kJ的热量。则反应2N2H4(l)+N2O4(l)======3N2(g)+4H2O(l)的ΔH=
▲ kJ·mol-1。
(3)17℃、1.01×105 Pa,密闭容器中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c(NO2)=0.0300 mol·L-1、c(N2O4)=0.0120 mol·L-1。计算反应2NO2(g) N2O4(g)的平衡常数K。
(4)现用一定量的Cu与足量的浓HNO3反应,制得1.00 L已达到平衡的N2O4和NO2为混合气体(17℃、1.01*105 Pa),理论上至少需消耗Cu多少克?
2)铁和铝是两种重要的金属,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有着各自的性质。
(1)在定温度下,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发生下列反应:
Fe2O3(s)+3CO(g) 2Fe(s)+3CO2(g)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②该温度下,在2L盛有Fe2O3粉末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气体,10min后,生成了单质铁11.2g。则10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请用上述反应中某种气体的有关物理量来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① ②
(3)某些金属氧化物粉末和Al粉在镁条的引燃下可以发生铝热反应。下列反应速率(v)和温度(T)的关系示意图与铝热反应最接近的是 。
(4)写出氢氧化铝在水中发生酸式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欲使上述体系中Al3+浓度增加,可加入的物质是 。
3(15分)
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左表中数据,在右图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t/min
X/mol
Y/mol
Z/mol
0
1.00
1.00
0.00
1
0.90
0.80
0.20
3
0.75
0.50
0.50
5
0.65
0.30
0.70
9
0.55
0.10
0.90
10
0.55
0.10
0.90
14
0.55
0.10
0.90
(2) 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
(4)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右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本题10分)
(1)BC (2)-1224.96
(3)根据题意知平衡时:;
K= 答:平衡常数为13.3。
(4)由(3)可知,在17℃、1.01×105Pa达到平衡时,1.00L混合气体中:
则
由=可得
答:理论上至少需消耗Cu 1.73 g.
2.(本题共8分)
(1)
0.015mol/(L·min)
(2)①CO(或CO2)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②CO(或CO2)的质量不再改变
(3)b
(4)Al(OH)3 H++AlO-2+H2O 盐酸 (合理即给分)
3答案
(1)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运用,注意图像和有关计算。
(1)根据题目中表格给出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相应的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描点即可。
(2)根据题意,可以利用“三步法”求解
aX + bYcZ
开始 1.00 1.00 0
转化 0.45 0.9 0.9
平衡 0.55 0.1 0.9
根据各物质的量之比可得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X+2Y2Z。
(3)根据图像可知在3min时,生成物Z的物质的量为0.5mol, 其平均速率为0.083mol/L·min。
(4)X的转化率等于0.45。
(5)由题目所给图象可知,在1中,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的物质的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条件为升高温度。在2中,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且速率加快,条件为加入催化剂;在3中,平衡正向移动,且速率加快,条件为加压。
化学
化学能力训练(2)
【例1 】模拟质子交换膜氢氧燃料电池是利用质子(H+)的定向移动导电。该电池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可能为 ( )
A.O2+4H++4e—=2H2O B.O2+4e—=2O2—
C.H2-2e—=2H+ D.2H2+2O2—-4e—=2H2O
【命题意图】考查燃料电池问题。
【解析】燃料电池一般以天然燃料或其它可燃物质如H2、CH4等作为负极反应物质,以O2作为正极反应物质,因此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故选A。
【答案】A
【例2】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在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指悬吊的金属圈) ( )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状态不变
C.铁圈向下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
【命题意图】考查原电池知识的延伸。
【解析】滴入硫酸铜溶液后,铁作为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而溶解:Fe-2e=Fe2+;银作为原电池的正极,Cu2+得电子生成铜在电极上析出:Cu2++2e=Cu。所以,银圈的质量大于铁圈,银圈向下倾斜。故选D。
【答案】D
【例3】大雪后使用融雪盐清除道路积雪,过去常用以氯化钠等无机盐,降低冰雪的冰点,而现在往往用环保型有机盐与缓蚀剂,但它们的融雪原理相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环保型有机盐与缓蚀剂的融雪原理为盐溶于水后,使冰雪的冰点降低
B.使用环保型融雪盐可以减缓对路面和桥梁中钢筋的腐蚀
C.使用环保型融雪盐可以减少对植物的危害
D.使用环保型融雪盐主要是给植物补充养分
【命题意图】考查钢铁的电化腐蚀原理
【解析】本题关键搞清钢铁的电化腐蚀原理,使用氯化钠等无机盐形成电解质溶液,加速了钢铁的腐蚀,而使用环保型有机盐与缓蚀剂,不仅能够起到融雪的效果,而且能够减少钢铁的腐蚀。
【答案】D。
答案:
化学
化学能力训练(3)
1.我国是世界上研究超导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在高温超导材料中,铊(Tl)是重要成分之一。已知铊与铝是同主族元素,关于铊的性质的推断可能错误的是( )
A.铊是银白色、质软的金属 B.铊不能形成气态氢化物
C.铊与稀硫酸反应生成Tl2(SO4)3
D.T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
2.人造骨是一种具有生物功能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它类似于人骨和天然牙的性质和结构。人造骨可以从人体液中补充某些离子形成新骨。可在骨骼接合界面产生分解、吸收、析出等反应,实现骨骼牢固结合。人造骨植入人体内需要吸收人体中( )离子形成新骨。
A.Ca2+ B.Cl- C.Na+ D.PO43-、Cl-
?
3.氧化铝有两种变体,一种是α-Al2O3,另一种是γ-Al2O3。γ-Al2O3可用Al(OH)3在723K时加热制得,它不耐酸;α-Al2O3是天然刚玉的主要成分,硬度很高,且对酸有极强稳定性。α-Al2O3可以用γ-Al2O3于高温煅烧制得。已知氧化铝可由铝铵明矾加热制得,铝铵明矾[NH4Al(SO4)2·12H2O]受强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NH3、N2、SO3、SO2和H2O。
(1)写出铝铵明矾受强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__,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
(2)把上述反应中的Al2O3加入适量氧化铬在氢氧焰上强热熔融后,使其结晶可以制成人造红宝石,可用于作激光器材和装饰品。所得人造红宝石是哪种Al2O3的变化?答:______________。怎样用简便方法说明它确实是该种Al2O3的变体?答:______________。
?
4.将硼砂(Na2B4O7)与NH4Cl一同加热,再用盐酸、热水处理,可制得白色固体氮化硼(BN)。
(1)配平反应式:
□Na2B4O7+□NH4Cl——□NaCl+□B2O3+□BN+□
?
(2)BN是一种新型的无机材料,它有两种结构,一种具有石墨型结构,可用作润滑材料,它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一种具有金刚石型结构,可用作耐磨材料,它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
?
5.在材料家庭中______________称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随着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需要,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特殊功能的新材料相继研制出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我们称这些材料为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是:(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AD
3.(1)6NH4Al(SO4)2·12H2ON2↑+4NH3↑+3SO2↑+9SO3↑+3Al2O3+18H2O N2 SO2 1∶3 (2)人造红宝石为α-Al2O3 取最少量样品加稀盐酸,若溶解,为γ-Al2O3,若不溶解,则为α-Al2O3。
4.(1)1、2,2、1、2、4H2O (2)熔点高、硬度小 熔点低、硬度大
?
5.硅酸盐材料 半导体材料 发光材料 超硬耐高温材料 (1)有电学特性 (2)有光学特性 (3)有生物功能 (4)耐高温强度高
?
化学
化学能力训练(4)
1.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的是( )
A.花岗岩和大理石 B.高岭石和金刚石
C.陶器和瓷器 D.钴玻璃和石英玻璃
2.石灰石是许多工业的原料之一,但制取下列物质不需用石灰石的是( )
A.水泥 B.玻璃 C.漂粉精 D.纯碱
3.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久置不会变质的是( )
A.水泥 B.玻璃 C.水玻璃 D.漂白粉
4.纯碱、生石灰和过量的河砂熔化后生成( )
①水泥 ②玻璃 ③瓷器 ④混凝土 ⑤一种硅酸盐产品
A.①和④ B.②和⑤ C.③ D.②
5.钢化玻璃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制造汽车窗,合成钢化玻璃的主要原料是( )
A.纯碱、石灰石、石英、硼砂
B.纯碱、石灰石、石英
C.石英
D.纯碱、石灰石、石英、氧化铝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aCO3和CaSiO3的热稳定性关系是CaCO3弱于CaSiO3
B.H2SiO3与H4SiO4是两种不同的酸,其酸酐也不同
C.硅酸盐均难分解,难溶于水
D.玻璃通常为固体,具有很高的熔点
7.熔融烧碱应选用的器皿是( )
A.石英坩埚 B.普通玻璃坩埚
C.铁坩埚 D.陶瓷坩埚
答案:
1.解析:排除法.花岗岩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金刚石为碳单质.石英玻璃主要成分为SiO2.
答案:C
2.解析:水泥、玻璃工业都用到石灰石.漂粉精用到Ca(OH)2,Ca(OH)2来自于CaCO3煅烧生成的CaO.工业上制取纯碱采用侯氏制碱法,用到NaCl、NH3、CO2、H2O等,未用到CaCO3.
答案:D
3.解析:水泥在空气中久置会硬化变质,玻璃很稳定不会变化,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在空气中会与CO2反应生成H4SiO4而变质,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会与CO2反应生成易分解的HClO而失效.
答案:B
4.解析:河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Na2C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Na2SiO3,SiO2与生石灰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aSiO3,故生成了玻璃.
答案:B
5.解析:钢化玻璃是对普通玻璃再处理制得的,所以原料同普通玻璃的相同.
答案:B
6.解析:用排除法确定.B中两种酸的酸酐相同;C中Na2SiO3就可溶于水;玻璃是玻璃态,没有固定熔点.又SiO2+CaCO3CaSiO3+CO2↑,所以CaSiO3比CaCO3稳定.
答案:A
7.解析:实验室中选用器皿,既要考虑器皿材料的熔点,又要考虑材料与所盛物质之间能否反应.
石英、普通玻璃、陶瓷中均含有SiO2.高温下,烧碱能与SiO2反应而使坩埚腐蚀:
,铁在高温下不与烧碱反应,故答案为C.
答案:C
化学
化学能力训练(5)
1.(STSE)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的氢微粒,该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关于这种微粒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
B.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C.该微粒的组成可用H3表示
D.该微粒比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解析:选D。该新的氢微粒的符号为H,它是一种离子,不是单质,因而不是同素异形体;也不是原子,因而也不是同位素;此微粒可以看作是氢气分子结合了一个氢离子而形成的,因而D正确。
2.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b.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e.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
f.①②③是三种不同的原子
A.a、f B.b、c
C.d、e D.e、f
解析:选A。由题意知,①为H,②为H,③为H,所以①②③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互为同位素,具有不同的质量,但化学性质相同。
3.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 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A-N+m)mol B.(A-N)mol
C.(A-N)mol D.(A-N+m)mol
解析:选A。根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可知X的质子数为(A-N),HmX的质量数为(m+A),则a 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N+m)mol,故选A。
?题组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试回答:
(1)当x-y=10时,该粒子为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21世纪教育网]
(2)当y=8时,粒子可能为(填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y=3与y=7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当x-y=10时,x=10+y,说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粒子应为原子;(2)当y=8时,应为有18个电子的粒子,所以可能为氩原子、氯离子、硫离子、钾离子、钙离子;(3)y=3时为铝原子、y=7时为氯原子,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铝和高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答案:(1)原子 (2)氩原子 氯离子 硫离子 钾离子 钙离子 (3)Al(OH)3+3H+===Al3++3H2O
5.(2011年河北沧州高三模拟)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产生氡(Rn),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请回答:[21世纪教育网]
(1)该原子的质量数是________,中子数是________。 (2)请将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补全:
(3)请根据氡的原子结构预测氡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非常活泼,容易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B.比较活泼,能与钠等金属反应
C.不太活泼,与氮气性质相似
D.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解析:由符号Rn可知Rn的质量数是222,质子数是86,中子数=222-86=136,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氡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稀有气体,其性质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
答案:(1)222 136 (2) (3)D
答案:
化学
化学能力训练(6)
1. 下列各反应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在同种元素中进行的是( )
A.
B.
C.
D.
2.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有( )
A. B. C. D. 醋酸铵
3. 加入适量的硫酸,与下列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 B. C. D.
4. 在电解质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阳离子和阴离子数目一定相等
B. 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和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C. 除阴、阳离子外,溶液中不会再有其他粒子
D.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5. 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6. 加入盐酸,离子浓度显著减小的是( )
A. B. C. D.
7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 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 溶液与氨水反应:
D. 少量溶液中通入过量气体:
8. 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B.
答案:
1. A 2. D 3. D
4. B 5. C6. B 7. C 8. C
化学
化学能力训练(7)
1、人类探测月球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He,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该种氦原子应表示为:
A He B He C He D He
2、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已知铱元素的一种原子可表示为Ir,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 )
A 77 B 114 C 191 D 268
3、已知R2+核内共有N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A。m g R2+中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A B
C D
4、对粒子X和X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其质量数近似相等 B 核外电子数相等
C 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 D 原子序数相等
5、元素Y的阴离子Yn-,核外共有b个电子,该元素的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该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为( )
A a-b-n B a-b+n C a+b-n D a+b+n
答案:
化学
化学能力训练(8)
1、石榴石是石榴石族矿物的总称,颜色随成分的不同而变化,其组成可以表示为A3B2(SiO4)3,式中A、B均为金属元素,则A、B对应的化合价依次为
A. +2,+3 B. +3,+2 C. +2,+2 D. +3,+3
2.高温时不和碳反应的是 ( )
A. CuO B. CO2 C. SiO2 D. CO
3、镁橄榄石(2MgO·SiO2)中阴离子是 ( )
A. SiO32- B. SiO64- C. SiO44- D. SiO54-
4、向下列物质的溶液中通入CO2,不发生反应的是 ( )
A. Na2CO3 B. NaHCO3 C. Na2SiO3 D. CaCl2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硅酸是不挥发性酸,它与食盐反应生成氯化氢
B.氢氟酸能和玻璃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氢氟酸要存放在塑料瓶中
C.水玻璃有粘性,所以要存放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D.烧碱液能腐蚀玻璃并生成硅酸钠,所以烧碱液要存放在带橡胶塞的玻璃瓶中
6、9、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纽约带来了一场严重的环境灾难——石棉污染,使吸入石棉纤维者易患肺癌。已知石棉是硅酸盐矿物,某种石棉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a2MgXSiYO22(OH)2,X、Y的值分别为
A. 8,3 B. 5,8 C. 3,8 D. 5,5
7、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高纯度的硅,工业上制高纯硅常用以下反应实现
①Si(s)+3HCl(g)======SiHCl3(g)+H2(g) ②SiHCl3+H2======Si+3HCl
对上述两个反应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不是置换反应
C.由于反应②放热,则反应①一定吸热 D.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1、A
2.D
3、C
4、B D
5、A
6、B
7、 B C
化学
化学能力训练(9)
1 . 向倒扣在水槽中盛有NO的试管中缓缓通入35 mL O2,反应完毕后试管内液面仍保持在原来的位置,则试管中原来的NO体积是
A.20 mL B.15 mL C.10 mL D.5 mL
2. 3.2 g铜投入到30 mL 8.0 mol·L-1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和NO2.若反应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为a mol,则此时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为
A.0.1 mol C.(a+0.1) mol D.a mol
3.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催化剂存在下建立如下平衡:
N2+3H2 2NH3
测得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为 a%,在维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再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充入1mol NH3,待新平衡建立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为b%,则a与b的关系为
A. a<b B. a=b C. a>b D. 无法判断
4.对于可逆反应:A2(g)+3B2(g)2AB3(g)+Q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5. 次氯酸是比碳酸还弱的一种酸,当反应Cl2+H2O(l) HCl(l)+HClO(l) 达平衡后,为了增大溶液中HClO的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入CaCO3固体 B. 加入NaOH固体
C. 加水 D. 加压
6. 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结构相似,又已知NH4H与水反应有H2生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H4H是共价化合物
B.NH4H溶于水后,所形成的溶液显酸性
C.NH4H溶于水时,NH4H是氧化剂
D.NH4H固体投入少量水中,有两种气体生成
7. 某单质能跟浓硝酸反应,若参加反应的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该元素在反应中所显示的化合价可能是
A.+1 B.+2 C.+3 D.+4
答案:
A
C
C
AB
AD
D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