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选择题
1.关于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
B.外围是山地和丘陵
C.中间是广阔的平原
D.内部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回答2~4题。
2.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位置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东北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有( )
①煤 ②铁 ③石油 ④有色金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显著特征是( )
①耕地面积广大 ②宜农荒地多 ③土壤肥沃 ④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东北三省东面和北面的邻国分别是( )?
A.朝鲜、俄罗斯
B.俄罗斯、蒙古
C.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D.哈萨克斯坦、印度
6.东北地区的地形以( )为主。
A.山地和平原
B.高原和平原
C.高原和山地
D.山地和盆地
7.未发源于长白山的河流是( )
A.嫩江
B.松花江
C.图们江
D.鸭绿江
8.东北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线是( )
A.黑龙江
B.松花江
C.图们江
D.黄河
9.东北三省没有跨越的温度带是( )
A.寒温带
B.中温带
C.暖温带
D.亚热带
10.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前以朱开山一家为典型代表的山东人到东北谋生创业的艰苦历程。电视剧中,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去开荒谋生,主要原因是当时东北( )
A.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B.森林资源丰富
C.社会秩序安全稳定
D.交通便利
11.下列山脉没有位于东北地区的是( )
A.太行山脉
B.大兴安岭
C.小兴安岭
D.长白山脉
12.关于东北地区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B.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
C.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D.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13.下列有关黑龙江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著名的“北大荒”位于该省东部
B.地表“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C.是著名的小麦、大豆、甜菜生产基地
D.北与蒙古、东与朝鲜相邻
14.位于松花江畔的城市是( )
A.长春
B.大庆
C.漠河
D.哈尔滨
15.关于黑龙江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位置最偏北的省
B.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C.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D.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凉爽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完成16~18题。
16.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
C.生物活动微弱
D.秸秆还田
17.辽河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水稻
18.呼伦贝尔草原的农业生产类型为( )
A.种植业为主
B.畜牧业为主
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D.淡水养殖业为主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信息说明该区( )
A.水资源短缺
B.农业粗放经营
C.劳动力数量少
D.水土流失严重
20.该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增施化肥和农药,提高单产
B.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C.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给
D.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
二、综合题
2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以及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1)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其原因是什么?
(2)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什么?
(3)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其原因是什么?
(4)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筑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其原因是什么?
(5)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其原因是什么?
22.读我国重要商业中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商业中心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_____的东部地区,在地形上以_____为主,属于我国地势第____级阶梯。
(2)大型商业中心城市大多分布在_____、____或 ____沿线。其中南方商业中心多分布在______沿线,北方商业中心多靠 _____分布。
(3)东部最大的商业中心是____,东南最大商业中心是 _____ 。
(4)长江沿岸的全国性重要商业中心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商业中心城市较少,分析其原因。
23.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甲图乙
(1)图甲地形区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原则,A地适合发展__________,B地适合发展____________。
(2)图乙农业基地名称为__________,该基地著名经济作物为____________,该区域同江汉平原相比,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图甲所示区域水资源紧张,为解决该区农业用水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有(双选)( )
A.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实施“引嫩入辽”调水计划 D.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4)甲、乙两图所示地区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
A.冻土广布 B.河流的汛期只出现在春季
C.都有小麦种植 D.黑土肥沃
参考答案
1.A解析:东北地区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2.A解析: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资源优势主要是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与矿产资源关系不大,地理位置优势不属于资源优势。
3.A解析:东北地区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煤、铁、石油。
4.D解析: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主要有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宜农荒地多。
5.A解析:东北三省东面和北面分别与朝鲜和俄罗斯相邻。
6.A解析:东北地区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7.A解析: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
8.B解析:东北地区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松花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线。
9.D解析:东北地区自北向南跨越了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
10.A解析:东北地广人稀,土壤肥沃,吸引大量山东人来此地开荒谋生。
11.A解析:太行山脉位于华北地区。
12.D解析:东北地区冬季降雪较多,但不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13.D解析:黑龙江只有一个邻国——俄罗斯。
14.D解析:位于松花江畔的城市是哈尔滨
15.D解析:是我国位置最偏北的省,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16.A解析:东北地区的黑土因被冲刷变薄而使其肥力不断下降,辽河下游平原水稻种植面积广大,呼伦贝尔草原是重要的畜牧业区。
17.D解析:东北地区的黑土因被冲刷变薄而使其肥力不断下降,辽河下游平原水稻种植面积广大,呼伦贝尔草原是重要的畜牧业区。
18.B解析:东北地区的黑土因被冲刷变薄而使其肥力不断下降,辽河下游平原水稻种植面积广大,呼伦贝尔草原是重要的畜牧业区。
19.A解析:从图中各项指标可以看出我国某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该区域发展农业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
20.D解析:从图中各项指标可以看出我国某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该区域发展农业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
21.(1)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获得的能量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利于提高室内温度。
(2)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
(3)我国的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湿度也逐渐加大。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除潮。
(4)因为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为了御寒,北方民居的墙体应严实厚重,所以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5)特别是在冬季,北方的太阳高度比南方低得多,为使北方地区的楼房获得较充足的阳光,楼房的南北间距应比南方大。
解析:本题突出显现了区域内部的整体性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的整体性不仅表现为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也表现为人文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同的区域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2.(1)交通便利 平原和丘陵 三
(2)沿海 沿江 铁路 河流 铁路
(3)上海 广州
(4)重庆 武汉 南京 上海
(5)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商品生产能力弱,人口少,消费量少
解析:本题考查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属于识记的基础知识。
23. (1)辽东丘陵 辽河平原 林果业 种植业
(2)三江平原 大豆\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
(3)AC
(4)C
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度及地理事物可判断A为辽东丘陵,B为辽河平原,丘陵区适合发展林果业,平原区适合发展种植业。第(2)题,乙图农业基地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为三江平原,此区著名经济作物为大豆,发展农业最大的优势为人少地多,即人均耕地多。第(3)题,注意审清题意为“解决该区农业用水问题”。第(4)题,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相比,乙图所示地区有冻土广布、黑土肥沃的特点。两图所示地区河流汛期都有春汛和夏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