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无言之美(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无言之美(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3 12:0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无言之美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阅读文章,了解作者提出的观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过程与方法 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会欣赏艺术作品,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学习 重点 学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
学习 难点 理清作者论述无言之美的思路。
学法 指导 情景导入法;引导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同学们,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会有意识地运用“无言”来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那么“无言”到底指什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诵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并说说自己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作者为什么不说出这其中的“真意”?也许,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能够解答这个疑问。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无言”到底指的是什么,到底美在哪里,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因此,有必要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诗句开始,先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认识,知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样能减轻学生对这类文章的心理畏惧,达到深文浅入的教学效果。)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翻译家。他的《谈文学》《谈美》等,深入浅出,内容详尽,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代表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意蕴(yùn) 缥缈(miǎo) 譬如(pì) 颦(pín) 笼统(lǒnɡ) 蛾眉(é) 寂寥(liáo) 谚语(yàn) 顷刻(qǐnɡ) 铢两悉称(chèn) 心旷神怡(kuànɡ) 惟妙惟肖(xiào) 栩栩如生(xǔ) 信手拈来(niān) 理解词语。 附丽:附着,依附。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处。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课文,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2段):由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 第二部分(3—6段):阐述言和意的关系——文学能不能、要不要尽意。 第三部分(7—12段):列举绘画、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论证无言之美。 第四部分(13段):总结归纳,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一、深层探究 1.作者引出“无言”这一话题后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认为要明了“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请阅读课文第三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用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言不尽意”。 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在文学作品中“言”与“意”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引起美感?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如果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不能,“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旨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①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以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②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③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④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证无言之美。 6.你能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美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 7.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予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这不正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写作特点 1.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把深奥的美学理论和人们日常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易于读者接受,并从中学到一定的鉴赏方法。 2.文章论证思路清晰。作者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接着论述言意关系,然后从绘画、文学、音乐、雕刻四个方面来论证无言之美,最后归纳出自己的观点。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文 章 主 旨 作者以绘画、文学、音乐、雕刻等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最后归纳出自己的观点。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教 学 板 书 无言之美
环节五 拓 展 延 伸 请你在下面的体现“无言之美”的古诗词名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①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④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在注重理清文章思路的同时,也注重对“无言之美”深刻内蕴的探索。讲课时以诗歌为探究中心,深刻挖掘中国古典诗词的无言之美。在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观点内蕴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篇课文整体上不易理解,但是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尽量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无言之美”的概念不仅针对文学,还针对其他艺术,而学生对其他艺术的了解不深,因此,在把握论据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宜增加相应的辅读资料,加强学生对其他艺术“无言之美”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