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次函数的应用
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2.能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难点利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脚印专家”根据脚印的大小,能够推测出罪犯的身高,这是符合科学的.科学家们测量了许多人的身高和脚印长度之后,得出了从脚印长度推算身高的公式:身高(厘米)=脚印长度(厘米)×6.876.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运用到一次函数模型的例子,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次函数模型在生活中的应用.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多媒体显示教材P133“动脑筋”,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展示讨论.说明:教师深入学生中间,根据学生的情况,可对应作提示:1.本题为分段函数的应用,电费与用电量相关.用电量x在0≤x≤160及x>160两个区间时,对应的电费收费标准不同(即所列函数解析式不同).2.列出分段函数解析式,对应作出图象,由用电量的区间范围分别算出用电量为150 kW·h和200 kW·h时对应的电费,从而解决(3)的问题.例题点拨多媒体显示教材P134例1.说明:本例为两个一次函数在同一坐标系的应用.教师点拨:先让学生完成(1)问,再分别画出y1,y2的图象,根据图象提问:小红比小明晚出发2小时,在图象上怎样体现出来?【教学说明】培养学生观察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y=kx+b中,k和b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安排学生自主学习例2,解决例2的问题,教师可适当点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例1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增强居民节水意识,某市自来水公司对居民用水采用以户为单位分段计费的办法收费:月用水10 t以内(包括10 t)的用户,每吨收水费a元;月用水超过10 t的用户,10 t水仍按每吨a元收费,超过10 t的部分,按每吨b元(b>a)收费.设某户居民月用水x t,应收水费y元,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求a的值,并求出该户居民上月用水8 t应收的水费;(2)求b的值,并写出当x>10时,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3)已知上月居民甲比居民乙多用4 t水,两家共收水费46元,他们上月分别用水多少吨?【分析】(1)用水量不超过10 t时,设其函数表达式为y=ax,由上图可知图象经过点(10,15),从而求得a的值;再将x=8代入即可求得应收的水费;(2)可知图象过点(10,15)和(20,35),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b的值和函数表达式;(3)分别判断居民甲和居民乙用水比10 t多还是比10 t少,然后用相对应的表达式分别求出甲、乙上月用水量.解:(1)当0≤x≤10时,图象过原点,所以设y=ax.把(10,15)代入,解得a=1.5.所以y=1.5x(0≤x≤10).当x=8时,y=1.5×8=12,即该户居民的水费为12元;(2)当x>10时,设y=bx+m(b≠0).把(10,15)和(20,35)代入,得解得即超过10 t的部分按每吨2元收费,此时函数表达式为y=2x-5(x>10);(3)因为10×1.5+10×1.5+4×2=38<46,所以居民乙用水比10 t多.设居民乙上月用水x t,则居民甲上月用水(x+4) t.y甲=2(x+4)-5,y乙=2x-5.由题意,得[2(x+4)-5]+(2x-5)=46,解得x=12.即居民甲用水16 t,居民乙用水12 t.【方法总结】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出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再得出相关结论.例2 广安某水果店计划购进甲、乙两种新出产的水果共140千克,这两种水果的进价、售价如表所示: 进价(元/千克) 售价(元/千克)甲种 5 8乙种 9 13 (1)若该水果店预计进货款为1000元,则这两种水果各购进多少千克?(2)若该水果店决定乙种水果的进货量不超过甲种水果的进货量的3倍,应怎样安排进货才能使水果店在销售完这批水果时获利最多?此时利润为多少元?【分析】(1)根据计划购进甲、乙两种新出产的水果共140千克,进而利用该水果店预计进货款为1000元,得出等式求出即可;(2)利用两种水果每千克的利润表示出总利润,再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得出最大值即可.解:(1)设购进甲种水果x千克,则购进乙种水果(140-x)千克,根据题意可得5x+9(140-x)=1000,解得x=65,∴140-x=75(千克).答:购进甲种水果65千克,乙种水果75千克;(2)由图表可得甲种水果每千克利润为3元,乙种水果每千克利润为4元.设总利润为W,由题意可得W=3x+4(140-x)=-x+560,故W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x越小,W越大.∵该水果店决定乙种水果的进货量不超过甲种水果的进货量的3倍,∴140-x≤3x,解得x≥35,∴当x=35时,W最大=-35+560=525(元),故140-35=105(千克).答:当购进甲种水果35千克、乙种水果105千克时,此时利润最大为525元.【方法总结】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得出函数最值是解题关键.例3 为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某自行车俱乐部利用周末组织“远游骑行”活动.自行车队从甲地出发,途经乙地短暂休息完成补给后,继续骑行至目的地丙地,自行车队出发1小时后,恰有一辆邮政车从甲地出发,沿自行车队行进路线前往丙地,在丙地完成2小时装卸工作后按原路返回甲地,自行车队与邮政车行驶速度均保持不变,并且邮政车行驶速度是自行车队行驶速度的2.5倍,如图表示自行车队、邮政车离甲地的路程y(km)与自行车队离开甲地时间x(h)的函数关系图象,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各题:(1)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____km/h;(2)邮政车出发多少小时与自行车队首次相遇?(3)邮政车在返程途中与自行车队再次相遇时的地点距离甲地多远?【分析】(1)由速度=路程÷时间就可以求出结论;(2)由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求出邮政车的速度,再由追击问题,设邮政车出发a小时两车相遇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3)由邮政车的速度可以求出B的坐标和C的坐标,由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求出D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求出BC,ED的解析式,即可得出结论.解:(1)由题意得,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72÷3=24 km/h.(2)由题意得,邮政车的速度为24×2.5=60(km/h).设邮政车出发a小时两车相遇,由题意得24(a+1)=60a,解得a=.答:邮政车出发小时与自行车队首次相遇;(3)由题意,得邮政车到达丙地所需的时间为135÷60=(h),∴邮政车从丙地出发的时间为+2+1=(h),∴B(,135),C(7.5,0).自行车队到达丙地的时间为:135÷24+0.5=+0.5=(h),∴D(,135),设BC的解析式为y1=k1x+b1,由题意得∴∴y1=-60x+450,设ED的解析式为y2=k2x+b2,由题意得解得∴y2=24x-12.当y1=y2时,-60x+450=24x-12,解得x=5.5.y1=-60×5.5+450=120.答:邮政车在返程途中与自行车队再次相遇时的地点距离甲地120 km.【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综合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例4 小明练习100米短跑,训练时间与100米短跑成绩记录如下:时间(月) 1 2 3 4成绩(秒) 15.6 15.4 15.2 15 (1)请你为小明的100米短跑成绩y(秒)与训练时间x(月)的关系建立函数模型;(2)用所求出的函数解析式预测小明训练6个月的100米短跑成绩;(3)能用所求出的函数解析式预测小明训练3年后的100米短跑成绩吗?为什么?【分析】(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每加1个月,成绩提高0.2秒,所以y与x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可设y=kx+b,利用已知点的坐标,即可求解;(2)令(1)中的x=6,求出相应y值即可;(3)不能,因为短跑的成绩在短时间内可能呈某种趋势,但在较长的时间内,受自身的发展极限的限制,不会永远如此快的提高.解:(1)设函数表达式为y=kx+b,依题意得解得∴y=-0.2x+15.8;(2)当x=6时,y=-0.2×6+15.8=14.6.答:小明训练6个月的100米短跑成绩为14.6秒;(3)不能,因为短跑的成绩在短时间内可能呈某种趋势,但在较长的时间内,受自身的发展极限的限制,不会永远如此快的提高.【方法总结】根据表格的分析可知函数是随着自变量均匀变化的,由此可知这个函数应是一次函数,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在进行预测时要注意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远离当前值,就不能将自变量代入求值,因为这个一次函数只能预测邻近的数据.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教材P134及137练习.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高效课堂》“随堂演练”内容.五、反思小结,梳理新知1.会从函数图象中正确读取信息.2.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3.画图象时注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利用一次函数等知识进行合理预测,预测时注意自变量取值要在已知数据邻近,这样预测结果才与事实更好地吻合.六、布置作业1.学生完成“课时作业”.2.教材P139~141第1~4及6~8题.
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
1.理解作函数图象的方法与代数方法各自的特点.2.掌握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进一步理解方程与函数的联系.
重点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近似解. 难点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下面3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能从函数的角度对解这3个方程进行解释吗?(1)2x+1=3;(2)2x+1=0;(3)2x+1=-1.2.下面3个不等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能从函数的角度对解这3个不等式进行解释吗?(1)3x+2>2;(2)3x+2<0;(3)3x+2<-1.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问题: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写出其中的几个解来.解:方程x+y=5的解有无数多个,如:2.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以这些解为坐标的点,它们在一次函数y=5-x的图象上吗?3.在一次函数y=5-x的图象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5-x的图象相同吗?归纳:在上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以x+y=5的解为坐标的点,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些点都在一次函数y=5-x的图象上.在函数y=5-x的图象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一定适合方程x+y=5.以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5-x的图象是相同的.综上所述,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有如下关系:(1)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象上.(2)反过来,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问:你能找出下面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吗?(1)解方程:3x-6=0.(2)已知一次函数y=3x-6,问x取何值时,y=0 学生讨论后归纳:一般地,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是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就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示例 已知一次函数y=2x+6,求这个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解法一:令y=0代入…… 解法二:画图(略).讨论: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5-x和y=2x-1的图象,这两个图象有交点吗?交点的坐标与方程组的解有什么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解:一次函数y=5-x和y=2x-1的图象的交点为(2,3),因此,就是方程组的解.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解:由x-2y=-2可得y=+1,同理,由2x-y=2可得y=2x-2,在同坐标系中作出一次函数y=+1的图象和y=2x-2的图象,观察图象,得两直线交于点(2,2),所以方程组的解是同学们你从本题中感悟到什么?归纳:我们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除了代入法和加减法外,还可以用图象法,那么用作图法来解方程组的步骤如下:1.把二元一次方程化成一次函数的形式;2.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并标出交点;3.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试一试1.有一组数同时适合方程x+y=2和x+y=5吗?2.一次函数y=2-x,y=5-x的图象之间有何关系?你能从中“悟”出些什么吗?学生经过尝试很容易发现x+y=2和x+y=5是没有一组数同时适合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即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对于一次函数y=2-x,y=5-x的图象,可以让学生作出它们的图象,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图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即它们无公共点.【归纳总结】方程组的解与函数图象交点之间的关系:当函数的图象有交点时,说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解;当函数的图象(直线)平行即无交点时,说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反之也成立.我们可以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 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无交点).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一解 一次函数的图象相交(有一个交点).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无数个解 一次函数的图象重合(有无数个交点).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例1 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求得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 )A.x=-1 B.x=2C.x=0 D.x=3【分析】∵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2,3)(0,1),∴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由x+1=0,解得x=-1,故选A.【方法总结】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例2 直角坐标系中有两条直线:y=x+,y=-x+6,它们的交点为P,第一条直线交x轴于点A,第二条直线交x轴于点B.(1)求A,B两点的坐标;(2)用图象法解方程组(3)求△PAB的面积.【分析】(1)分别令y=0,求出x的值即可得到点A,B的坐标;(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作出两直线,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解;(3)求出AB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1)令y=0,则x+=0,解得x=-3,所以点A的坐标为(-3,0),令-x+6=0,解得x=4,所以点B的坐标为(4,0);(2)如图所示,方程组的解是(3)AB=4-(-3)=4+3=7,△PAB的面积为×7×3=.【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两个方程的解的对应点分别在两条直线上,所以作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所对应的两条直线,求出交点,则交点的坐标同时满足两个方程,即为方程组的解.例3 某销售公司推销一种产品,设x(件)是推销产品的数量,y(元)是付给推销员的月报酬.公司付给推销员的月报酬的两种方案如图所示,推销员可以任选一种与公司签订合同,看图解答下列问题:(1)求每种付酬方案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当选择方案一所得报酬高于选择方案二所得报酬时,求x的取值范围.【分析】(1)由图,已知两点,可根据待定系数法列方程,求出函数关系式;(2)列出方程得出两直线的相交点的坐标,即可知选择方案一所得报酬高于选择方案二所得报酬时x的取值范围.解:(1)设方案一的解析式为y=kx,把(40,1600)代入解析式,可得k=40,解析式为y=40x;设方案二的解析式为y=ax+b,把(40,1400)和(0,600)代入解析式,可得解得解析式为y=20x+600.(2)根据两直线相交可得方程40x=20x+600,解得x=30,当x>30时,选择方案一所得报酬高于选择方案二所得报酬.【方法总结】解决此类识图题,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教材P139练习.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高效课堂》“随堂演练”内容.五、反思小结,梳理新知1.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实际上就是一次函数的图象.2.用图象法不仅可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也可以用几何的图象法来解代数问题.六、布置作业1.学生完成“课时作业”.2.教材P140习题4.5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