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精品学案专题三十五: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精品学案专题三十五: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新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1-20 12:5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2013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精品学案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精品学案专题三十五
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
【重点知识解读】
物理学史
牛顿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运动定律。
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胡克研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得出胡克定律。
开普勒通过研究第谷的观察数据,总结得出了关于行星运动的开普勒定律。
牛顿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
库伦通过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总结得出了库仑定律。
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形象化的描述磁场。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现象,安培发现了安培定则。
物理方法
理想模型法:质点、点电荷;
理想实验法:伽利略应用理想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放大法:微小形变的演示、卡文迪许扭秤测出引力常量,库伦扭秤研究电荷之间作用力。
微元法: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
极限思想法:瞬时速度定义,瞬时加速度定义。
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类比法:电势能类比重力势能,电场力做功类比重力做功;磁感线类比电场线;
科学假说法: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原子核式结构假说;
等效替代方法:引入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分力与合力。
【高考命题动态】
高考对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的考查,一般以了解、知道为主。难度较易。
【最新高考题分析】
典例1.(2012·山东理综)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C.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
D.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
1.【答案】AD
【解析】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选项A正确;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选项B错误;伽利略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选项C错误;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选项D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电磁感应、牛顿第一定律及其相关知识。
典例2. (2012·安徽理综)如图1所示,半径为r均匀带电圆形平板,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其轴线上任意一点P(坐标为x)的电场强度可以由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
=2,方向沿x轴。现考虑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0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从其中间挖去一半径为r的圆板,如图2所示。则圆孔轴线上任意一点Q(坐标为x)的电场强度为
A. 2
B. 2
C. 2
D. 2
2.【答案】A
【解析】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0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其x轴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都相等,与x无关。分析题给的四个关系式,只有选项A当r趋近于0时圆孔轴线上任意一点Q的电场强度是一常数,所以选项A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利用相关知识对物理关系式的分析鉴别能力。
典例3. (2012·北京理综)“约瑟夫森结”由超导体和绝缘体制成.若在结两侧加恒定电压U,则它会辐射频率为v的电磁波,且与U成正比,即ν=kU.。已知比例系数k仅与元电荷e的2倍和普朗克常量h有关。你可能不了解此现象为机理,但仍可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在下列选项中,推理判断比例系数k的值可能为
A.h/2e B.2e/h C.2he D.1/2he
3.【答案】:B【解析】:由公式ν=kU可知,k的单位为(sv)-1,由四个选项的量纲分析可知,比例系数k的值可能为2e/h,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量纲分析及其相关知识。
典例4.(2011山东理综卷)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事实的是
A.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
B.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C.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D.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AB
解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选项C错误;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
典例5.(2011·海南物理)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答案:ACD
解析:此题考查物理学史及其相关知识点。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间存在联系,选项B错误。
典例6. (2011·福建理综)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和的物体和。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磨擦。设细绳对和的拉力大小分别为和,已知下列四个关于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对表达式的判断能力。若=,系统将处于静止状态,由已有物理知识可知=m1g。将=代人四个表达式中,满足=m1g的即为正确的。据此可判断表达式C正确。
【最新模拟题训练】。
1.(2013山东枣庄检测)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用了放大法
B.伽利略为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答案:AD
解析: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用了放大法,选项A正确;伽利略为了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选项B错误;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选项C错误;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选项D正确。
2.(2013杭州七校联考)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答案:A
解析: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选项A不正确;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选项B正确;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选项C正确;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选项D正确。
3、(2013上海理工大学附中检测)从科学方法角度来说,物理学中引入“平均速度”概念运用了( )
(A)等效替代方法 (B)控制变量方法
(C)理想实验方法 (D)建立模型方法
答案:A
解析:物理学中引入“平均速度”概念运用了等效替代方法,选项A正确。
4.(2013上海理工大学附中检测)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D.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
答案:C
解析:伽利略著名的“斜面实验” 得出的结论是: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C正确。
5(2010新课标理综)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答案:AC
解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A正确B错误;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选项C正确D错误。
6.(2013湖南洞口一中测试)科学家并不比常人有太多的身体差异,只是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有更好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毅力。下列规律或定律与对应的科学家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与自由落体定律 B.开普勒与行星运动定律
C.奥斯特与电磁感应定律 D.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C
解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与电磁感应定律无关,选项C叙述不正确。
7.(2013北京东城区示范高中综合测试)如图10甲中所受,MN为很大的薄金属板(可理解为无限大),金属板原来不带电。在金属板的右侧,距金属板距离为d的位置上放入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产生了如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P是点电荷右侧,与点电荷之间的距离也为d的一个点,几位同学想求出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但发现问题很难。几位同学经过仔细研究,从图乙所示的电场得到了一些启示,经过查阅资料他们知道: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与图乙中虚线右侧的电场分布是一样的。图乙中两异号点电荷量的大小均为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d,虚线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由此他们分别求出了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一共有以下四个不同的答案(答案中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正确的是,选项A正确。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和场强叠加原理,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E=k- k=,选项A正确。
8.(2013河北邯郸质检)某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式测力计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向下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冲击力的最大值。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该同学的方法相同的是
A.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B.建立“点电荷”的概念
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
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答案:A
解析:该同学应用的方法是等效法,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是采用等效法,选项A正确。
9.(2013云南昆明调研)一批伟大的科学家在电磁理论的建立过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关于其中一些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奥斯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库仑发现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答案:CD
解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库仑发现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选项CD正确AB错误。
10.(2013辽宁市鞍山一中模拟)物理学中有多种研究方法,有关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牛顿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B.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就有一个沿着等势面的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用的逻辑方法是归纳法
C.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时可以用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图像法
D.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在物体受力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答案:CD
解析:伽利略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选项A错误;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就有一个沿着等势面的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用的逻辑方法是反证法,选项B错误;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时可以用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图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在物体受力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选项CD正确。
11.(2013安徽芜湖一中模拟)关于物理学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笛卡儿明确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使自己沿曲线运动,或直线上运动。
B.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C.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实验,得出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的结论,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绵延两千年的“重快轻慢”的错误说法。
D.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答案:D
解析:笛卡儿明确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选项B错误;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的结论,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绵延两千年的“重快轻慢”的错误说法,选项C错误。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选项D正确。
12.(2013湖北荆州质检)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库仑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并提出元电荷概念
D.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答案:B
解析: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选项A错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选项B正确;库仑发现了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定律,密立根提出元电荷概念并用实验测得了元电荷的数值,选项C错误。第谷通过观察积累了资料开普勒研究这些资料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选项D错误。
13. (2013陕西西安一中期中测试)伽俐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或者说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关于这些要素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A.提出假设(对现象的观察 (运用逻辑得出推论(用实验检验推论(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B.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推论(用实验检验推论(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C.提出假设( 对现象的观察(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运用逻辑得出推论(用实验检验推论
D.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推论(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用实验检验推论
答案;B
解析: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是: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推论(用实验检验推论(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选项B正确。
14、(4分)(2013上海检测)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如图所示,伽利略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
①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②继续减小右边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减小右边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④在两个对接的斜面上,让静止的小球沿左边的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右边的斜面。
(1)请将上述关于理想实验的描述按正确的逻辑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只要填写序号)。
(2)上述关于理想实验的描述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和④是推论 (B)②是事实,①、③和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和④是推论 (D)④是事实,①、②和③是推论
[ ]
答案:(1)④①③②(2)D
15.(2013上海徐汇测试)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g、N、m/s都是导出单位
(B)kg、m、N是基本单位
(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也可以是g
(D)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可以写成F=ma
答案:D
解析:kg、m、s是基本单位,N、m/s是导出单位,选项AB错误;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不是g,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可以写成F=ma,选项C错误D正确。
16.(2013上海徐汇测试))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从而创造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利用斜面实验主要是考虑到( )
(A)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
(B)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
(C)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D)斜面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
答案:B
解析:利用斜面实验主要是考虑到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选项B正确。
17.(2013中原名校联考)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谷通过对天体运动的长期观察,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B.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答案:BD
解析:第谷通过对天体运动的长期观察,积累了资料,开普勒分析研究这些资料,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选项A错误;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BD正确C错误。
18.(2013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测试)在科学的发展史上,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符合事实的是
A.哥白尼首先提出了日心说      
B.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行的三个规律
C.伽利略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D.牛顿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答案:AB
解析: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选项CD错误。
19. (2013河南三市联考)某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 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 上留下球的水印。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秤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 向下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台秤的示 数,然后根据台秤的示数算出冲击力的最大值。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该同学的方法相同的是
A.建立"质点”的概念 B.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C.建立“电场强度”的概念 D.建立“点电荷”的理论
答案:B
解析:测量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方法是等效法,与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方法相同,选项B正确。
20.(2013北京海淀期中)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答案】: B
【解析】: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的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选项A错误B正确;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有关,时间与倾角有关,选项CD错误。
21.(2013宝鸡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牛顿认为质量一定的物体其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
B.亚里士多德认为轻重不同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C.伽利略通过实验研究物体下落过程,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
D.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所有物体将下落的同样快
答案:AD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质量一定的物体其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选项A正确;亚里士多德认为轻重不同物体下落快慢不相同,重物体下落快,选项B错误;伽利略通过实验研究物体下落过程,验证了所有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选项C错误;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所有物体将下落的同样快,选项D正确。
22(2013兰州一中月考)伽利略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固定,让小球从固定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斜面倾角逐渐改变至零,如下图所示.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
B.如果没有摩擦,物体运动时机械能守恒
C.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
答案:C
解析: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选项C正确。
23、(2013黄冈月考)关于物理学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B.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C.笛卡儿明确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D.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答案:ACD
解析: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斜面理想实验和牛顿逻辑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选项A正确。英国科学家牛顿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选项B错误。笛卡儿明确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选项C正确。伽利略在 1638 年出版的《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地研究了抛体运动.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选项D正确。
24.(2013山东潍坊期中联考)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利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A.伽利略证明了轻物和重物下落的速度不受其重力大小的影响
B.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
D.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AC
解析:伽利略证明了轻物和重物下落的速度不受其重力大小的影响,选项A正确;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开普勒定律,选项B错误;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选项C正确;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
25.(2013山东枣庄检测)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用了放大法
B.伽利略为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答案:AD
解析: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用了放大法,选项A正确;伽利略为了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选项B错误;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选项C错误;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选项D正确。
26.(2013江苏常州模拟)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A、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B、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
答案:⑴B(4分)
解析:(1)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选项A错误;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选项B正确;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根据α散射实验结果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C错误;居里夫人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选项D错误。
27. 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下列关于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
A.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总结得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C.牛顿总结出了牛顿运动三定律,奠定了动力学的基础
D.库伦通过对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研究,总结得出了库仑定律
27.答案:CD 【命题意图】 本题以物理学史切入,意在考查考生对物理学重大事件的了解情况。
【解题思路】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A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楞次总结得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选项B错误;牛顿总结出了牛顿运动三定律,奠定了动力学的基础,选项C正确;库伦通过对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研究,总结得出了库仑定律,选项D正确。
28. 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下列关于物理学上一些事件和科学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用自己设计的理想斜面实验,观察出没有摩擦力作用时,小球就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从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结论
B.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行的三个规律,伽利略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D.建立“点电荷”的概念采用的是等效的方法
28.答案:C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和科学方法,意在考查考生对物理学一些重大事件的了解和一些重要科学方法的理解。
【解题思路】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不能观察出没有摩擦力作用时小球的运动,选项A错误;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行的三个规律,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选项B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楞次总结得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选项B错误;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选项C正确;建立“点电荷”的概念采用的是理想模型法,选项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