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本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本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01 09:1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检测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生产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
B. 降低新装修房屋内的甲醛含量,最好的方法是紧闭门窗并在房间内放一盆水
C.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 提倡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2.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四种化肥,只知道是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钾、磷矿粉Ca3(PO4)2。现各取少许进行鉴别,下列四种物质中能将上述肥料一次性区别开来的一种试剂是(  )
A. 熟石灰
B. 水
C. 稀盐酸
D. 氢氧化钡溶液
3.某建筑工地发生民工食物中毒事件,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4
D. +5
4.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5.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H2SO4+2NaOH===Na2SO4+2H2O
B. 2H2O2H2↑+O2↑
C. 2CO+O22CO2
D. Fe+CuSO4===FeSO4+Cu
6.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
B. 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
C. 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
D. 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则丙一定是单质碳
7.化学肥料和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KNO3是复合肥料
B. 残留农药可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中
C.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
8.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某固化化肥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氨味,可证明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B. 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 唾液淀粉酶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所有化学反应
D. 利用洗洁精和汽油来清除衣服上的油污都属于乳化作用
9.常温下将下列各组内的溶液两两相互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Ba(NO3)2、K2CO3、Na2SO4
B. AgNO3、HCl、MgCl2
C. NaOH、MgSO4、BaCl2
D. Ca(OH)2、K2CO3、HCl
10.下列属于有机氮肥的是(  )
A. NH4NO3
B. K2SO4
C. CO(NH2)2
D. Ca(H2PO4)2
11.已知化学反应:4Al+3MnO23Mn+2Al2O3,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将干燥的紫色小花(石蕊浸泡)放到二氧化碳气体中,小花由紫色变成红色
B. 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
C. 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D.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13.甲、乙、丙三种物质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14.常温下,有反应:M+N→盐+水,其中M、N的类别不可能是(  )
A. 酸、碱
B. 单质、氧化物
C. 氧化物、酸
D. 氧化物、碱
15.草木灰是一种碱性农家肥,下列肥料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的是(  )
A. KNO3
B. NH4HCO3
C. KCl
D. Ca3(PO4)2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漳州小吃手抓面,制作时要用到大树碱,大树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为了测定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小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托盘天平称取10 g大树碱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如图所示,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
(3)把大树碱样品和水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大树碱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配好的溶液中逐渐加入CaCl2溶液,生成1 g沉淀(假设大树碱中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K2CO3===CaCO3↓+2KCl)。计算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
(5)小文同学在配制好溶液后,发现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计算出的大树碱K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17.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2)若NaCl的产率偏低(产率=×100%),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用上述实验所得NaCl晶体配制5% NaCl溶液50.0 g,需称取NaCl________g,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滴管、________。
18.医用氯化钙常用于合成药物。以工业碳酸钙(含少量Fe3+等杂质)为原料生产二水合氯化钙(CaCl2·2H2O)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1)写出第①步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________(填“是”或“否”)。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足够的钙,写出一种合理的补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 g全部溶解于150 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 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并露天焚烧废弃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错误;B项,降低居室甲醛含量,应该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错误;C项,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以避免污染水体,是可取的,正确;D项,提倡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会造成空气污染,错误。答案C。
2.【答案】D
【解析】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钾都是白色的晶体;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据此结合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3.【答案】B
【解析】设化合物NaNO2中N元素化合价为x,其中Na为+1价、O为-2价,依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有(+1)+x+(-2)×2=0,解得x=+3。故选B。
4.【答案】D
【解析】A项,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CO+O22CO2,错误;B项,该化学方程式锰酸钾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MnO4K2MnO4+MnO2+O2↑,错误;C项,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错误;D项,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故选D。
5.【答案】B
【解析】A项,H2SO4+2NaOH===Na2SO4+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B项,2H2O2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正确;C项,2CO+O22C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错误;D项,Fe+CuSO4===FeSO4+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A项,甲不可能是硝酸钠,因为硝酸盐、钠盐都为可溶性盐,故硝酸钠不可能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错误;B项,因为丙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等,错误;C项,因为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等,故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正确;D项,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为二氧化碳,则丙可能是单质碳和氧气,错误。故选C。
7.【答案】D
【解析】A项,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称为复合肥,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正确;B项,残留的农药会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内,所以严禁使用高毒、残留性强的农药,要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正确;C项,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正确;D项,合理施用化肥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水体的污染,错误。故选D。
8.【答案】A
【解析】A项,根据铵态氮肥遇碱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解答;B项,根据正常雨水中的pH约为5.6,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雨水解答;C项,根据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中性,到了胃后,由于胃酸的作用,使唾液淀粉酶失活,故失去催化作用解答;D项,根据利用洗洁精清除衣服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汽油清除衣服上的油污属于溶解解答。
9.【答案】D
【解析】A项,Ba(NO3)2与Na2SO4和K2CO3反应,但Na2SO4与K2CO3不反应,错误;B项,AgNO3和HCl反应,但是MgCl2与HCl都不能反应,错误;C项,BaCl2和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但是不能和NaOH反应,错误;D项,K2CO3和HCl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K2CO3和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HCl和Ca(OH)2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正确。故选D。
10.【答案】C
【解析】氮肥含有的是氮元素,排除B、D两项。其中A为盐类物质,不属于有机物。C为有机物。所以应选C项。
11.【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4Al+3MnO23Mn+2Al2O3,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属于置换反应。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项,二氧化碳本身不具有酸性,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变红,错误;B项,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为黄色,错误;C项,硫酸铵属于铵盐,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正确;D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错误。故选C。
13.【答案】B
【解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14.【答案】B
【解析】A项,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B项,单质和氧化物能反应,但不可能生成盐和水,错误;C项,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D项,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故选B。
15.【答案】B
【解析】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分析,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会释放氨气,降低肥效。
16.【答案】(1)往左盘加树碱至天平平衡 (2)胶头滴管 (3)搅拌,加速溶解 (4)13.8% (5)偏小
【解析】(1)指针偏右,说明左盘树碱样品小于10 g;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3)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4)根据碳酸钙的质量计算碳酸钾的质量,进而求质量分数;(5)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溶液中溶质偏小,质量分数偏小。
17.【答案】(1)CBA (2)BC (3)2.5 量筒
【解析】(1)操作①为粗盐溶解;操作②含有泥沙的混合液经过过滤,得较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操作③蒸发滤液,得氯化钠晶体。(2)若NaCl的产率偏低,可能原因:蒸发时有固体溅出,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3)要配制5% NaCl溶液50.0 g ,则可求氯化钠的质量;熟记所需仪器。
18.【答案】(1)CaCO3+2HCl===CaCl2+CO2↑+H2O (2)是 (3)过滤 引流 (4)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②步中氯化铁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FeCl3+3Ca(OH)2===2Fe(OH)3↓+3CaCl2,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通过过滤与滤液分离,在过滤的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多吃富含钙的食物或合理服用钙片都可以摄入足够的钙元素。
19.【答案】(1)8.8
(2)解:设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
x=21.2 g,y=23.4 g
反应后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4%。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