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牛奶
B. 酱油
C. 蒸馏水
D. 葡萄酒
2.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白糖
B. 白醋
C. 食用油
D. 食盐
3.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氯化钠
B. 硝酸铵
C. 生石灰
D. 氢氧化钠
4.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在20 ℃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 g 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B. 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 ④→⑤可析出53.9 g KNO3晶体
5.一定温度下,向碳酸钠饱和溶液里不断加水(V),溶液里碳酸钠的质量(W)、碳酸钠的质量分数(a%)、碳酸钠溶液的pH、以及碳酸钠的溶解度(S),随加水的质量变化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20 ℃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20 ℃时10 g水最多能溶解4 g NaCl
C. ③④中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 20 ℃时NaCl的溶解度是3.6 g
7.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a、b、c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B.t2℃时30 g物质a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80 g溶液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b>a=c
D. 若a中混有少量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8.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9.下列几种溶液中,溶剂相同的是( )
①碘酒 ②糖水 ③70%的酒精 ④稀硫酸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0.要配制100 g 5%的NaCl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 烧杯、试管、玻璃棒
B. 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C. 烧杯、胶头滴管、漏斗
D. 烧杯、酒精灯、玻璃棒
11.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常温下,NH4Cl易溶于水
B.t2℃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3℃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D. 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均有晶体析出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口可乐汽水和白蒲黄酒都属于溶液
B.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 某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13.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 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14.下列关于石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饱和石灰水是浓溶液
B. 饱和石灰水是纯净物
C. 澄清石灰水一定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D. 加热饱和石灰水有沉淀产生,溶液变浑浊
15.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醋
B. 蔗糖
C. 面粉
D. 食盐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若6.5克锌与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在100克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其质量是__________,溶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其质量为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其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其质量为__________。
17.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某班同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为把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一并除去,将教材中实验方案修改设计如下,请据此回答问题:
(1)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同学认为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请你为他找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以下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1)用以上仪器名称填空:溶液蒸发、结晶应选用的容器是________;量取液体药品应选用________;制取O2、H2和CO2都可选用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2)用以上仪器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实验步骤是计算、________和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500克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约为多少克?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18%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20.20 g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锌样品,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80.5 g,同时生成氢气0.4 g。试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完全反应后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0.01%)。
21.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二者的本质区别是看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A项,牛奶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B项,酱油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C项,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项,葡萄酒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C。
2.【答案】C
【解析】食用油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3.【答案】B
【解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A项,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错误;B项,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正确;C项,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错误;D项,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D错误。
4.【答案】C
【解析】在20 ℃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则:①已知在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则20 g硝酸钾全部溶解;②又加入的30 g硝酸钾只能溶解11.6 g;③加热至50 ℃时,50 g硝酸钾全部溶解;④再加30 g硝酸钾,全部溶解,因为在50 ℃时,其溶解度为85.5 g;⑤降温至20 ℃时,有晶体析出,只能溶解31.6 g。A项,由以上知,④中的溶质为80 g,在50 ℃时,其硝酸钾溶解度为85.5 g,所以应再加5.5 g,达到饱和,错误;B项,②中溶质为31.6 g,③中的溶质是50 g,⑤中的溶质是31.6 g,所以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C项,由以上分析知,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正确;D项,④→⑤可析出的晶体为80-31.6=48.4 g,错误。
5.【答案】D
【解析】A项,向溶液里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碳酸钠的质量应是一条直线,不应减少,错误;B项,向溶液里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而不应变大,错误;C项,碳酸钠溶液的pH>7,而不应小于7,错误;D项,一定温度下,溶质、溶剂确定的情况下,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A项,由③中数据可知,②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项,20 ℃时10 g水最多能溶解3.6 g NaCl,错误;C项,由表中数据可知,③④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项,20 ℃时10 g水最多能溶解3.6 g NaCl,则其溶解度是36 g,错误。
7.【答案】D
【解析】A项,将a、b、c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应该为起始温度中的顺序,为b>a=c;B项,t2℃时30 g物质a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根据溶解度的数值可知50 g水中只能溶解25 g b物质;C项,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b>a=c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没有说明饱和溶液的质量;D项,若a中混有少量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是正确的叙述。故选D。
8.【答案】B
【解析】A项,醋清除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项,选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正确;C项,用加碘盐可以预防大脖子病,错误;D项,用细沙灭火是隔绝了氧气,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着火点一般不变,错误。
9.【答案】D
【解析】①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②糖水中糖是溶质,水是溶剂;③70%的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④稀硫酸中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项,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试管,该组仪器不合适,错误;B项,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正确;C项,配制100 g 5%的NaCl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漏斗,该组仪器不合适,错误;D项,配制100 g 5%的NaCl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加热,则不需要使用酒精灯,该组仪器不合适,错误。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项,在室温(20 ℃)时某种物质溶解度在10 g以上,一般可以称其为易溶物质,NH4Cl在0 ℃下溶解度为29 g,在常温下,易溶于水;B项,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题目中没有说明溶液的状态是否是饱和。在饱和状态下,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项,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t3℃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D项,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都是随着温度上升,即溶解度增大。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均有晶体析出。
12.【答案】D
【解析】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 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谈溶解度时四个条件要同时具备才有意义,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符合溶解度的概念,D选项中温度不确定,所以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项,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错误;B项,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仍为不饱和溶液,错误;C项,甲乙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正确;D项,由于甲乙两饱和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无法比较所含溶质的质量,错误。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项,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饱和石灰水是稀溶液,错误;B项,饱和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错误;C项,澄清石灰水不一定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错误;D项,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加热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变浑浊,正确。
15.【答案】C
【解析】A项,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B项,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C项,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正确;D项,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故选C。
16.【答案】(1)H2SO4 9.8 g H2O 90.2 g (2)106.3 g ZnSO4 16.1 g
【解析】本题考查的目的是化学反应中溶质、溶剂的判断。稀硫酸中的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完全反应后的溶质是生成物硫酸锌,质量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7.【答案】(1)过滤 除去难溶性杂质 (2)MgCl2+2NaOH===Mg(OH)2↓+2NaCl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有氯化钠生成
【解析】(1)经操作A后得到沉淀a和溶液a,故操作A为过滤;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不溶性的杂质;(2)步骤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除去氯化镁,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步骤⑥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3)因为在除去杂质时能生成氯化钠,故最后得到的氯化钠比原粗盐中的氯化钠要多。
18.【答案】(1)蒸发皿 量筒、胶头滴管 试管或广口瓶 (2)玻璃棒 称量 溶解
【解析】(1)蒸发所用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图中有的是蒸发皿,量取液体药品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制取O2、H2和CO2都可选用的玻璃仪器是试管或广口瓶。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要用烧杯和玻璃棒,图中缺少的是玻璃棒;用固体物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
19.【答案】4.5 g 475 g
【解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⑴ 500 g×0.9%=4.5 g
⑵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需1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
X×18%=500 g×0.9%或X×18%=4.5 g
解之得:X=25 g
需加水质量:500 g-25 g=475 g
20.【答案】(1)65% (2)40% (3)28.87%
【解析】样品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可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求出锌的质量;反应后的溶液是硫酸锌溶液,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溶质硫酸锌的质量;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y;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z;
(1)x=13 g,W=×100%=65%
(2)y=32.2 g,W′=×100%=40%
(3)z=19.6 g,W′=×100%≈28.87%
21.【答案】(1)4.4 (2)11.7% (3)16.3%
【解析】(1)纯碱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73 g稀盐酸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达到了最大值,即此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
(2)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106∶44=x∶4.4g
x=10.6 g
117∶44=y∶4.4 g
y=11.7 g
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为。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