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人口与地理环境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重难点 运用资料或图表,认识人口迁移的类型,说明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一 课时教学过程(结合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或任务设计)
时长 活动/任务名称 活动/任务设计
20分钟 知识梳理 第一节 人口分布 一、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的含义 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2.人口分布的特点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人文因素 2.人文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3.人口分布的变化 (1)农业社会及以前,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2)农业社会以后,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微点拨]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但自然因素是基础因素,人文因素往往通过自然因素而起作用。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 (1)含义: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 (2)属性 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 空间属性: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 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4)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现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大型工程建设、国家政策等。 (2)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二、国际人口迁移 1.20世纪以前,人口主要迁往人口较少和尚未开发的地区。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由战乱国家迁往非战乱国家。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2)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 (3)美国仍是人口迁入地,但人口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我国人口迁移 1.1949年以前,政治原因、战乱等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发性人口迁移少。方向为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 3.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方向为从中部向东部迁移,西南、西北向东部的迁移也有扩大趋势。 [微点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第三节 人口容量 一、人口增长 1.总趋势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 3.世界人口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一个区域的人口变化,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1.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自然资源。 2.现状:(1)尽管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提升,自然资源的种类、储量、用途等已得到不断丰富、完善,但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 (2)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不合理的行为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限制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措施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需要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三、人口合理容量 1.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 (1)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2)人口容量: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 (3)二者关系:人口容量是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 (3)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10分钟 问题探究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4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及解析
10分钟 典例示范 【补偿训练】 读中国的人口红利图,回答1-3题。 1.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时间大致是( ) A.1958年 B.1994年 C.2012年 D.2021年 2.关于人口红利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重社会负担 B.促进经济增长 C.加速城市化进程 D.拉动消费 3.1976年以后,我国的少儿抚养比逐渐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经济迅速发展 B.医疗条件改善 C.计划生育实行 D.人们观念更新 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深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的人口增长率为0.9%,远低于近10多年来的平均值。常住深圳市的人数达到1 046.74万人,其中非户籍人口778.8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74.4%,比2010年非户籍人口有所减少,这是深圳特区建市以来,首次出现非户籍人口减少。据此回答4-5题。 4.深圳市非户籍人口减少,说明( ) A.深圳市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B.深圳市城市化问题严重,政府采取措施限制人口迁入 C.深圳市处于产业升级阶段,对廉价劳动力吸引力减弱 D.深圳市历史悠久,当地居民“排外”严重 5.为应对深圳市人口的变化,其产业应( ) A.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 B.大力发展电子装配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 D.观光农业面积迅速增大 答案:1、C 2、A 3、C 4、C 5、C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