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学情评估
九年级化学上册R版
时间:70分钟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1 731 g月壤,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 B. 2 C. 3 D. 4
2. 下列关于H2、H2O、H2O2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含有1个氢分子 B. 均含有2个氢原子
C. 均含有氢元素 D. 均含有2个氢离子
3. 自然界中存在形形色色的粒子,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INCLUDEPICTURE"J-12.TIF" INCLUDEPICTURE "F:\\英语\\22秋\\化学\\R-山西\\文件\\word\\J-1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J-13.TIF" INCLUDEPICTURE "F:\\英语\\22秋\\化学\\R-山西\\文件\\word\\J-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J-14.TIF" INCLUDEPICTURE "F:\\英语\\22秋\\化学\\R-山西\\文件\\word\\J-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J-15.TIF" INCLUDEPICTURE "F:\\英语\\22秋\\化学\\R-山西\\文件\\word\\J-15.TIF" \* MERGEFORMATINET
A B C D
4. 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汞元素:HG B. 镁离子:Mg2+
C. 高锰酸钾:K2MnO4 D. 2个氮原子:N2
5. 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
A. 硒 B. 硅 C. 铝 D. 锡
6. 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
C.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7. 通过分析呼出气体中碳14标记的CO2含量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碳14是碳元素的一种,其中子数为8,原子结构示意图为INCLUDEPICTURE"2022-9HXSJ-51.tif" INCLUDEPICTURE "F:\\英语\\22秋\\化学\\R-山西\\文件\\word\\2022-9HXSJ-51.tif" \* MERGEFORMATINET 。下列有关碳1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14的核外电子数是14
B. 碳14的质子数是8
C. 碳14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D. 该粒子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8. 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把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归为一种元素
B.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以再分,而原子可以再分
D.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物质是质子和电子
9. 下图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第9题)
A.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发生改变
C. 反应后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10. 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了以下几步实验:①打开瓶盖,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INCLUDEPICTURE"2022-9HXSJ-53.tif" INCLUDEPICTURE "F:\\英语\\22秋\\化学\\R-山西\\文件\\word\\2022-9HXSJ-5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2022-9HXSJ-54.tif" INCLUDEPICTURE "F:\\英语\\22秋\\化学\\R-山西\\文件\\word\\2022-9HXSJ-54.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0题)
A. MN段对应的实验操作是①
B. NP段变化更快是因为手握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
C. NP段与PQ段相比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 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时几乎不再变化
二、生活、生产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关注生活现象】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就相关问题表达观点,完成11题-13题。
11.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重要原料的气体的化学符号为______;6 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说明______。
(第12题)
12. 如图为生活中常见的食用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盐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图中的“碘”指的是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3)食用盐中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由______(填符号)构成的。
13. (1)博物馆把贵重的书画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圆桶中,使用氮气的原因是______。
(2)使用医用过氧化氢消毒液消毒时会分解生成氧气,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变化的本质是________。
14. 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1号~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对它进行研究:
INCLUDEPICTURE"2022-9HXSJ-56.tif" INCLUDEPICTURE "F:\\英语\\22秋\\化学\\R-山西\\文件\\word\\2022-9HXSJ-56.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4题)
(1)从上表中我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______(写一条即可)
(2)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______。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填序号)。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关注生产实际】
15. 工业合成氨是指在铁的催化作用下,用空气中的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氨气(NH3),其生产流程如下(如图1)。
INCLUDEPICTURE"2022-9HXSJ-57.tif" INCLUDEPICTURE "F:\\英语\\22秋\\化学\\R-山西\\文件\\word\\2022-9HXSJ-5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2022-9HXSJ-58.tif" INCLUDEPICTURE "F:\\英语\\22秋\\化学\\R-山西\\文件\\word\\2022-9HXSJ-58.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5题图1) (第15题图2)
(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工业利用液氮和液氧的______不同分离得到氮气。
(2)氮气和氢气进入压缩机压缩的微观实质是______,工业合成氨过程中的铁可以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改变”)反应速率。
(3)由图2分析,合成氨“高温、高压”的最佳条件是______。
(4)工业合成氨的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
16.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生活垃圾去哪儿了?
生活垃圾通常指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大多数生活垃圾可进行无害化处理,包括卫生填埋和焚烧两种方式,部分生活垃圾可进行循环利用。
厨余垃圾可以被加工成有机肥或复合肥料,用于绿化或农业施肥。
金属垃圾中,铝的回收使用率最高。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氧化铝,化学式是Al2O3)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产铝和氧气,回收铝所需的能量比工业生产铝所需能量的10%还要低。
塑料垃圾中,回收的塑料瓶经初步分拣后,严重污染的瓶子被挑出,合格的瓶子则被送到再生工厂进行再次分拣。塑料标签因不能再生,会被集中处理;塑料瓶盖经加工后可制成地垫、提手等;塑料瓶身被粉碎、消毒、去污处理后,熔融、造粒为米粒大小的再生聚酯切片,进而用来制造新瓶子或被拉丝制作成衣服面料、布袋等。
废纸,根据其不同材质,可回收制成不同的再生复印纸、再生包装纸。废纸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制得乳酸,而乳酸又可进一步合成可降解塑料。
INCLUDEPICTURE"2022-9HXSJ-59.tif" INCLUDEPICTURE "F:\\英语\\22秋\\化学\\R-山西\\文件\\word\\2022-9HXSJ-59.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6题图1)
(1)生活垃圾的去向有卫生填埋、焚烧和______。
(2)铝土矿中所含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图2微粒与铝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序号)。
INCLUDEPICTURE"2022-9HXSJ-60.tif" INCLUDEPICTURE "F:\\英语\\22秋\\化学\\R-山西\\文件\\word\\2022-9HXSJ-60.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6题图2)
(3)电解铝土矿生产铝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4)用于加工成衣服面料的原料是______。
(5)下列属于垃圾加工产品的是____(填序号)。
A. 复合肥 B. 地垫 C. 可降解塑料
四、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17. 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一个电子,C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其原子得到2个电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元素与B元素为同一周期的元素,且与C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1)A元素的名称是______,B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C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在空气中含量为______。
(2)D元素组成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为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
五、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18. 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以元素锶(Sr)的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38,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88,一个碳原子质量为1. 993×10-26kg。则求:
(1)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核内中子数为______。
(2)求锶元素原子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基本实验】
19. 如图是探究分子性质实验的示意图。已知: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为1. 29 g/L,氨气(NH3)的密度为0. 77 g/L,氯化氢气体的密度为1. 63 g/L。
INCLUDEPICTURE"2022-9HXSJ-61.tif" INCLUDEPICTURE "F:\\英语\\22秋\\化学\\R-山西\\文件\\word\\2022-9HXSJ-61.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9题)
(1)先滴入浓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再滴入浓盐酸,观察到塑料瓶内自下而上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发生化合反应的生成物氯化铵,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3)滴入浓氨水的细导管下端较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4)上述探究实验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有______(填序号)。
A. 分子种类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
B. 密度越小的物质,其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5)塑料瓶内最终充满白烟,这说明原来塑料瓶内的气体分子间有______。
【科学探究】
20. 星期天,小星的妈妈在厨房做饭,不一会儿,厨房里飘来阵阵香味,激发他探究分子运动的欲望。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为什么能闻到香味呢?
【作出猜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网上查询】①干燥的氨气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②氨气极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形成氨水;③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第20题)
【进行实验】实验一:往少量蒸馏水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入几滴氨水,现象是______。
实验二: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观察到纸蝴蝶变为____色,大烧杯中纸蝴蝶换上了新装;若将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纸蝴蝶晾干后悬挂在盛有浓氨水的烧杯口上方,纸蝴蝶还会变色吗?____。
【实验结论】______。
【表达交流】(1)设计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_;
(2)纸蝴蝶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反思】分子运动的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继续探究。
【假设】______;【实验方案】______。
答案
一、1. B 2. C 3. D 4. B 5. B
6. B 7. C 8. A 9. B 10. C
二、11. N2;分子间有间隔,而且压强越大,间隔越小
12. (1)混合物
(2)元素
(3)Na+、Cl-
13. (1)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2)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和氧分子
14. (1)电子层数相同(或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逐渐减小
(3)A
15. (1)78%;沸点
(2)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减小;加快
(3)300 ℃、500大气压
(4)N2、H2
三、16. (1)循环利用
(2)铝的质子数为13(合理即可);AC
(3)氧化铝铝+氧气
(4)再生聚酯切片
(5)ABC
四、17. (1)铝;Cl-;21%
(2)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
五、18. 解: (1)38;38;50
(2)设锶元素原子的质量为x,则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88,x≈1. 46×10-25kg。
六、19. (1)棉花团自下而上依次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
(2)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3)防止氨气从另一导管逸出(合理即可)
(4)A
(5)间隔
20. 【进行实验】溶液变红;红;不会
【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
【表达交流】(1)对比实验,证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合理即可)
(2)氨气分子从小烧杯中运动到纸蝴蝶上,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合理即可)
【假设】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合理即可)
【实验方案】取用两套实验二装置分为A、B两组,在A组浓氨水烧杯下用热水加热,B组如实验二步骤,测量A、B两个实验纸蝴蝶变色的时间,A组中纸蝴蝶变色时间更短(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