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1 11:1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第15课
课程标准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重点难点 1.明朝中后期的白银货币化。
2.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原因、影响。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中国近代的货币
最初:海贝
商开始:(铜)铸币
宋元:纸币
明朝:铜钱、纸币并行
明清:白银货币化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近代的货币
重难拓展
1、西汉 五铢钱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于是悉令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五铢钱轻重合宜,自汉至隋七百余年,基本上行用不废。
思考:汉武帝统一货币的意义?
1.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2.对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有促进作用
3.五铢钱大量流通,使币制和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并影响后世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近代的货币
重难拓展
2、北宋 交子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禁民私造。
-一(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使用交子的原因?
传统货币携带不便;四川富商的推动;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外贸易繁荣;造纸术、印刷术发展;应对“钱荒”问题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近代的货币
重难拓展
3、明代 白银货币化
明初,政府禁用金银交易,先是推行“洪武通宝” 铜钱,后又印制“大明宝钞”纸币,故当时的典章制度中只有“钞法”“钱法”,而没有“银法”。但是鉴于铜钱铸造不易、纸币容易贬值,白银作为货币始终在民间流通,其贮藏、交易的优势日益明显。1530年政府推行一条鞭法,把所有的地税、贡纳、赋役、人头科,都归入田亩里面,计亩征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一条鞭法的实施,表明明朝政府承认白银法币的合法地位,扩大了白银的适用范围,使得白银的货币地位更为巩固,白银货币化过程至此达到高峰。
——据孙良玉《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白银成为普通流通货币的原因?
传统货币存在缺陷(金属货币不便于携带,纸币易贬值);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贮存交易方便);政府赋税制度改革的推动;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大;新航路开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古代的货币
重难拓展
4、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
材料一据《尚书。盘庚中》记载:“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
材料二 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
之,号“飞钱”。 一一《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三 白银在宋代已具有货币的各项职能,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流通更加广泛。1436年解除银禁,白银的流通便公开化,且更普遍,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成了正式通货。到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政府又规定了白银同钱的比价,还规定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遂取得法定通货的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基本趋势
由多样走向统一;金属货币向纸币发展;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转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繁荣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近代的货币
晚清、民国:银元
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
1948年国民政府:金圆券、银圆券
解放区:人民币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近代的货币
重难拓展
1、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以中央、中国、交通(1936年又增加了中国农民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发行的、现在正流通市面的纸币,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停止使用······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只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偷漏。”······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和银类者,均必须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如有故存隐蔽,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惩治。”. . . 根据中国货币近五年来对英镑的平均汇价规定,法币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
--《财政部改革币制令》 (国民党政府1935年11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国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西方各国的货币政策引发中国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发展困难;
国内:国民政府初步实现国家统一;借此进一步加强对国家金融的控制和垄断
统一了全国的货币,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从而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推动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近代的货币
重难拓展
2、解放区人民币的发行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至1953 年12月陆续发行。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
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平(今北京), 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内流通(西藏地区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人民币发行的背景,分析人民币发行的作用
背景:①解放战争时期各地地方性货币价值不同,币值难以稳定②统一货币,促进经济发展③共产党巩固政权的需要,加强民族认同;
意义:①实现了全国货币的真正统一,为全国建立统一的人民币市场奠定了基础②巩固了人民政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2.发展:
(1)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
(2)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3.评价:
(1)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产生:
中国现代的货币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世界货币体系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它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整方式。
发展演变
概念解释
国际金本位制
(1816-1929)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1973)
(1976-至今)
牙买加体系
(一)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1)以英镑为中心金本位制的形成原因
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的货币结算日益复杂。
英国:英国建立和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市场;
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光荣革命
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
(2)金本位制的形成
①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②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流通为主的金本位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的特点
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确立金本位货币制度。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自由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利于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4)金本位制产生的影响
(5)金本位制的崩溃
原因:①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②各国转嫁危机,实行货币贬值与关税战,各自
构建以英镑、法郎、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
③欧洲及英国实力的下降。
表现:禁止黄金出口及流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
——英国首相丘吉尔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背景
材料:美国的经济在战争期间获得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1006亿美圆上升到1945年的2136亿美圆。……美国的黄金储备1945年已占到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1948年更增至74.5%。美国已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残破的英国
①二战使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
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
②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③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建立:布雷顿森林会议
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内容
黄金
美元
各国货币
①确定国际货币制度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1盎司黄金=35美元
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影响: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有利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条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其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世界银行(WB)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其职责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银行贷款对象最初是西欧国家,后来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
②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4)瓦解
时间:20世纪70年代
过程:
①1971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脱钩;
②1973年3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布雷顿森林制度最终解体。
原因: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
②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美国的霸权;
③美国实力相对下降。
(三)牙买加体系——目前的国际货币状况
(1)多元化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
(2)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
欧元
日元
课堂检测
1.二战后,为重塑世界货币体系,美国主导
A.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C.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A
2.它的建立,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它”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世界贸易组织
A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稳定国际汇率,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
4.二战后旨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银行 B.关贸总协定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C
5.二战结束前后,美国取得了制定国际金融运作规则的主导权,曾任美国财政部长的福勒不无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上述材料反映了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B.美元随时可以调整与其他成员国货币的汇率
C.支持英镑继续作为最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
D.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
A
6.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这里所说的“美元特权”是基于( )
A.关贸总协定的规定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
7.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货币体系。“行星围绕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美元转”是这一体系的写照。下列属于货币体系的机构或组织有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世界银行
③关贸总协定 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A
8.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
A.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C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苏联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总额为280亿卢布的货款,向这些国家输出了大量资金、机械、化学、煤炭、动力等各种成套设备和零配件,还输出了大量其他产品和原料,发展了对外贸易,扩大了经济、科技文化的合作,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初期的建设。同时,苏联也从这些国家获取了必要的物质技术资源,弥补了苏联经济中的某些缺陷,刺激了苏联生产的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经济取得较大进展,尤其在军事工业方面,如原子弹、火箭、字航等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阵营在世界上已占有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三分之一的人口,它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 二战后,经过自我调节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西欧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基本恢复了经济,并随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开展,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又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和“起飞”。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达到世界贸易总额的7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先进技术占全世界的85%以上,而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及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基本上都在发达国家控制之中,发达国家成为世界市场的支柱。资本主义国家所拥有的资金、科学技术、科学人才、设备,物质资源乃至经营管理等诸方面,都是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远远不及的。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不仅未因两极对峙而瓦解,而且依然是以资本主义为主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祥泰《简评斯大林关于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理论的是非得失》
(1)根据材料一,分析20世纪50年代,苏联经济取得较大进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并评价这些组织在冷战时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原因: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社会主义阵营市场的扩大;苏联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获取必要的物质技术资源等;
(2)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影响:在冷战中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活动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经济协调是由于各国间经济矛盾的存在而产生的国家之间相互磋商、协调及联合的行动。国际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活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重要的作用。这些机构主持制定的有关国际贸易及金融的各项规范,是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体现,此外,遍及全球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和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也对协调区域经济活动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