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课件4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课件4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31 18:1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知人论世
谈谈你所了解的陶渊明……
陶渊明
又名:
字:
自号:
谥号: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开创 诗一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元亮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东晋
———
田园
后世称他为
“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
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陶诗总体特征是自然:
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
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陶诗的“人性之光”
不沉迷物欲,崇尚精神。
不摧眉折腰,坚守节操。
不随波逐流,坚守本性。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jī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zhuō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yīn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fán笼里,复得返自然。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
拙:原始的、本真的、愚拙
荫:名词用作动词,遮盖(词类活用)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
上升
墟里:村落
古今异议:依依:古义:轻柔而缓慢的飘升今义:形容留恋,不容分离自然:古义:田园生活,自然的本性今义:自然界,理所应当的省略句:狗吠(于)深巷中鸡鸣(于)桑树颠开荒(于)南野际第一层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
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这一层写归园田前的情况。、一个“无”字,一个“爱”字,表露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和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把官场视为尘世的罗网,可见作者对当时的社会是非常反感的。“误落”一词,既是对自己出仕官职的感叹,又是对尘网般的官场的蔑视。一个“误”字,包含了无限的辛酸。“误落尘网中”写环境之劣。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以“羁鸟”、“池鱼”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迫心境和心恋田园的情怀,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 。“恋旧林”、“思故渊”表明了作者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两句是上下文的过渡,既总结了上文辞官回归故园的述说,又为下文描写归田后的田园生活作引子。“守拙归园田”这一句点明了题目,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第二层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这一层写回归园田后的生活情况,描写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总写诗人俭朴的生活环境。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住所四周的近景:屋外榆柳笼罩,堂前桃李争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所见的远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近处的所闻,这是太平景象的显示。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小结,从家庭生活与自己的心境两个方面概括地写出了归园田后自由自在的情况。
第三层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这是对全诗的总结,写出了归园田后的愉悦心情:像久在笼子里的鸟儿一样,又能重返大自然。
这两句回答了人们的疑问:作者为什么对平凡的茅舍草木、鸡鸣狗吠如此津津乐道呢?原来,这是因为作者“久在樊笼里”的缘故。“樊笼”,原指鸟笼,这里比喻仕途,即上文的“尘网”。“尘网”,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乐在其中。
首尾相应。诗的结尾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抒发了回归园田的乐趣,与开头两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抒写自己的本性遥相呼应,使全诗有击首尾应,击尾首应之妙。
语言朴实。诗人用朴实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展现了田园生活和农家景象的画卷。平中见奇,淡中有味。诗意似浅实深,感情似淡实浓。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题目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

1、从何而归?
2、因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官场
尘网、樊笼
2、因何而归
(1)本性爱田园
(2)官场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理想,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自谦之辞,这里引申为“原始,本真的”。 “守拙”表示自己安守本分,反对虚伪技巧,向往反璞归真。同时也反衬出官场生活中的百面玲珑、尔虞我诈, 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弃。
3、归向何处
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优美、宁静、和谐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自由、安逸、喜悦
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归隐后的情感的词语。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手法:比喻、动静结合、白描、借景抒情
4、归去如何




田园: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官场:
尘网
樊笼
闲适、幽美
归 园 田 居


黑暗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作者为何刻意隐去现实生活的艰难和困顿,将田园生活写的如此美好呢?
思考讨论
把握思想
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宁静。作者的归隐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出于内心的意愿。
小结: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官场黑暗,政治上无法作为
田园静美,精神上自由闲逸
远离尘世,道德上抱朴守拙
探究
拓展——
像陶渊明一样在官场和田园选择中挣扎的中国文人
中国文人的几种类型——
推波助澜型……秦桧、严嵩、和珅
随波逐流型……李斯、徐阶、宋玉
独立洁行型……屈原、阮籍、嵇康、杜甫、海瑞、袁崇焕
独善其身型……老子、庄子、范蠡、陶渊明、王维
思考:
从上述古代文人的遭遇中你发现了什么?假如你生活在古代,你将如何选择自己的路?

古代文人的可悲命运——
要么变节,要么屈节;
要么毁没,要么埋没。
文人的出路
希望在今天
我们身处的“多元化”时
代,同时也是个“追星”的时
代:有人追“名星”,有人追
“官星”,有人追“财星”……
明星滚滚,粉丝碌碌,又有几
人坚持追求自我的“本星”?!
孟子曰:“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胡适复曰:“时髦不能赶。”
可以相信,倘若陶潜陷此
“追星”大潮,必不至于迷失自
我。
请与陶渊明同行!
结 语
  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出陶渊明舍去官场的尔虞我诈,回到田园求得一种平和、宁静和精神的自由,他不仅因此留下很美的诗文,而且也塑造了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和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作 业:
1、背诵本诗。
2、将课堂讨论题中自己的观点形成文字。
题目:
从陶渊明看中国文人的二难选择
教师寄语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追求,
当这追求如夜空中的星斗可望
而不可即的时候,会有烦恼
和痛苦,你要做的不在困苦中
消沉,而是要学会舍得。
围绕”归”,看图背诵《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