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5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5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31 18:2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春秋时期形势图
秦穆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宋襄公
齐桓公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秦伯说,与郑人盟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说,通“悦”,高兴。)
(阙,通“缺”,侵损,削减。)
(已,通“矣”,了。)
(共,通“供”,供给。)
(厌,通“餍”,满足。)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5、亦去之。
6、是寡人之过也。
从属二主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使者,出使的人
那个人
以(之)为,把……作为
离开

把握课文情节结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迫晋撤围
朗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翻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以:因为
军队 驻军。
名作动
贰:从属二主
《翻译全文》
读课文1——2自然段
1. 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
2. 郑国君臣为什么一开始就把劝说目标锁定在“秦军”而不是“晋军”?你能从文中找到根据吗?
诵读提示
一、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二、在晋国与楚国的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协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
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你知道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故事吗?
晋军以少胜多,大败楚军。是我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退避三舍
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
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翻译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师:军队
子:对男子的尊称
是:这
壮:壮年
已:通“矣”,语气词。
烛之武
烛之武
郑伯哪些话打动了烛之武?
烛之武是怎样的一个人?
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翻译
烛之武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服秦伯退兵呢?结果如何?
齐读第三段,共同探讨。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夜:夜晚—>在夜里
名作状
烛之武
敢以( )烦执事

之,这件事,
即灭掉郑国
3、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思考:1、烛之武劝说秦伯的说辞可以分为几层?
2、你认为哪一句说辞最能打动秦王?
3、简单品析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转语言艺术
1、烛之武劝说秦伯的说辞可以分为几层?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利晋
亡郑无益
存郑利秦。
存郑有益
有害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晋不讲信用,过河拆桥。
晋必将攻秦
亡郑无益于君
第1层:郑既知亡。(语气沉着真挚。)
第2层:亡郑利晋。
第3层:存郑利秦。
第4层:回顾过去,晋不讲信用。
第5层:展望未来 ,晋必将攻秦。
讨论: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君
一、展示态度诚恳:示弱,以退为进
二、分析利害关系:亡郑无益于君,存郑对秦有利
三、挑拨秦晋关系:忘恩负义,晋贪得无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翻译
鄙:以…为鄙,把…作为疆界。
焉:为什么
陪:通“倍”,增加
厚:变雄厚
薄:变薄弱
形作动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以为:把……作为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使者
共:通“供”
乏困:缺少的物资。
形→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翻译
为:给
晋君
赐:恩惠
朝:早晨—>在早上
夕:傍晚—>在晚上
名作状语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东:在东边。
名→状
封:使…成为疆界。
使动
阙:使…..受损
焉:哪里
厌:通”餍”满足
利:使…..获利
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翻译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之:代指秦军
夫人:那人
因:依靠
敝:损害
所与:同盟
知:通“智”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去:离开
翻译
“子犯请击之。”说明了什么?
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
“亦去之。”晋文公为什么要离开郑国?
讨论:谁是智者,为什么?
烛之武、秦伯、晋侯、佚之狐、郑伯
烛之武的闪光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1、“师必退” →“臣老矣,无能为也矣” →许之
——深明大义、义不容辞的志士
2、夜缒而出
——敢于担当、义无反顾的勇士
3、游说秦君
——沉着冷静、机智善辩的辩士
分析人物形象
深明大义
临危受命
智勇双全
能言善辩
1、烛之武是怎样的一个人?本文还刻画了哪些人物 他们的性格特点怎样?
烛之武
郑伯
次要人物
佚之狐
秦伯
晋侯
虚心纳谏 勇于改过
知人善举 慧眼识珠
善于决策 善谋利益
头脑清醒 随机应变
完成课后练习三中的文言文翻译
天下之事以①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
晋连兵②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
穆公,立谈之间③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
而又得秦置戍④而去,何移⑤之速也!烛之
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
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因为
合作
站着说会话的功夫
联合出兵
出来游说
不但
设立戍守
改变
多么
舍弃成功、触犯危险
因为
一席话
强大的援军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⑥若是乎?秦穆
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
厚也,一怵⑦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
亦何有⑧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
吾知秦穆必翻然⑨从之矣!
形容转变很快。
有何,有什么(不能抛弃的)。
jù,岂能,怎么能。
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
翻脸去谋取那种更大的利益了
一旦恐惧于
利益与危害
击中
相互结交,相互信任,相互结盟
鼻涕唾沫
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
1、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
2、讵能若是乎?
3、亦何有于郑乎?
4、利(有大于烛之武)者
亦于郑有何乎?
于将亡存郑
(有大于烛之武)之利者
基础知识讲解
一、一词多义

1、既东封郑
2、又欲肆其西封
使…… 成为疆界
疆界
重要实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因为)
(拿,用)
(表顺承,来)
(来)
(把)
重要虚词
2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代词,自己的)
(代词,指代“那件事”)
(他们,代词,指代“行李”)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且焉置土石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兼词,于之)
(哪里)
(哪里)
(为什么)
(啊,句末语气词)
基础知识·重要虚词 (☆)
2、之
  ①公从之 (代词)
  ②是寡人之过也 (的)
  ③行李之往来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
  ④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4、而
  ①夜缒而出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③因人之力而弊之
 
(连词, 表修饰)
(连词,表顺承)
(却,连词,表转折)
5、之
  ①臣之壮也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行李之往来
  ④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主谓间,取独)
(的)
(主谓间,取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