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旦充分自由这个抽象概念进入个人和民族的头脑,就没有什么比它更难以控制的了。 ——黑格尔
人身自由
信仰自由
理性自由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何为“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
1.资产阶级革命
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基本上是在资产阶级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战斗的。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通过革命道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国家在历史上只占少数,多数国家是经由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过渡的。但在17、18世纪还没有国家是经由改革完成过渡的。
2.资本主义制度
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逐渐形成的条件下,欧美国家逐步建立起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制度。它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渐确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也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并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作为新的商业强国崛起,资本主义加速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从15世纪晚期起,通过圈地运动,英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起来,出现了与资产阶级利益一致的新贵族,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①经济:16—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
材料二:查理一世经常不顾议会的反对任意征税,还提高关税,并强制发行公债,为了搜刮钱财,他还把持出售肥皂、盐、酒煤等商品的专卖权,许多其他沉重捐税仍继续违法征收,有些甚至不合理到这种程度,纳税的总数甚至超过货物的价值。 ——《英国资产阶级给国王的抗议书》
②政治:英国王权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材料三: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
③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材料四:1215年《大宪章》规定:若不经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的审批,(国王)不得将任何人逮捕监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不得施加任何折磨,也不得命我等群起而攻之和肆行讨伐。
④历史传统:王在法下、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
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1.背景
1640
第二次
内战
英吉利共和国时代
革命
爆发
1642-1646
第一次
内战
1648.3-5
查理一世
被送上断头台
1649
1653
克伦威尔
独裁时期
詹姆士二世
继位
《权利法案》
颁布
1653-1659
1660-1685
查理二世
复辟
1685-1688
斯图亚特王朝
1688
1689
“光荣革命”
威廉和玛丽
承袭王位
君主立宪制
确立
2.过程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即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为什么是“传统的沿袭”?
特点:通过妥协的、不流血的方式完成,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贵族之间妥协的产物。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3.光荣革命
4.意义
①英国逐渐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对欧洲和
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②英国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推动了英国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
君主立宪制
最终,英国通过光荣革命
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君主立宪制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又称“有限君主制”,以世袭君主( 国王、皇帝等) 为国家元首, 但其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请在此输入标题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立法权
征税权
军事权
集会权
选举权
历史意义:《权利法案》扩大了议会权力,限制了王权限制了国王权力,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实现了议会和国王的集体的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限制
扩大
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否定了君权神授,进一步限制王权;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请在此输入标题
责任内阁制(p52历史纵横)
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英国王位,即乔治一世。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罗伯特 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2.完善和成熟——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1832年议会改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通过议会改革,在议会中取得更多席位;
1867年和1884年议会改革给予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人、农业工人以选举权;
1928年实现公民民主。
知识扩展
渐进性
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首相
国王
内阁
议会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形式任命
提出成员名单
形式任命
对议会负责
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对
议
会
负
责
监督内阁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地位更突出;
(2)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3)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4)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4.英国的政党政治
托利党
1832年
辉格党
保守党
自由党
保守党
工党
土地贵族
国教僧侣
新贵族
城市商人
金融家
20世纪初
贵族
其他阶层
工商业
资产阶级
(1)类型:两党制
(2)地位:最先确立和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1924年至今,英国一直保持着由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首先,保守党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须单独拥有下院中一半以上的席位或与其他党派联合拥有一半以上的席位);
其次,本人必须是保守党的领袖;
最后,要由国王任命。
鲍里斯·约翰逊(保守党)要成为首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决议会不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 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首相及其内阁下台;首相及其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对于英国的脱欧问题,人民议论纷纷。那么:
1.背景
材料一:英国所关注的是保证北美殖民地供应英国所需要的基本原材料,并消费英国制造的货物,因此殖民地的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大规模栽种烟草、稻谷和蓝靛等经济作物;中部殖民地则大量种植小麦,享有面包殖民地的美誉;而北部则大力发展渔业和毛皮贸易。与此同时,殖民地工商业也开始萌芽和成长,造船业成为殖民地的工业龙头,它还带动了冶金、机械、油漆、制缆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食品、纺织品等手工行业也悄然兴起。在北部新英格兰地区,商业贸易尤其活跃,波士顿、费城、纽约成为著名的工商业中心。
——纪录片《世界通史》解说词
材料二:对法战争结束后,英国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因之它在北美的领土大大扩张,为了保卫辽阔的帝国疆域,也需要巨额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统治当局却决定把税的负担转嫁到殖民地居民身上。1765年颁布的《印花税法案》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抗议。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②宗主国对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
(三)美国独立战争
①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主发展需求)。
材料三:到18世纪中叶,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族——美利坚民族。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自决也日益增长。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材料四:在独立前的100多年中,他们也不断地从欧洲先进思想中汲取滋养……在英、法启蒙思想的熏陶下,在北门殖民地上也产生了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③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意识日益高涨。
④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北美人民要求独立。
《常识》 托马斯潘恩
提出“美利坚合众国”一词
号召殖民地人民与英国人决裂
“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3年 英国议会通过了《茶叶法》
允许东印度公司将茶叶直接向北美倾销,从而垄断殖民地的茶叶市场。殖民地人民阻止卸货或者封存茶叶,波士顿人在亚当斯的领导下,于1773年12月16日,在波士顿湾夜袭了3艘茶船并将价值约9000英镑的90000磅茶叶倾入海中。
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惩罚性的法令:
《波士顿港口法》、《马塞诸萨政府法》、《司法法》和《驻营法》,接着,英国议会又通过了《魁北克法》。这些法令规定了关闭波士顿港并禁止其沿海贸易;改变马塞诸萨殖民地的特许状,以任命的参事会取代选举产生的参事会。加强总督的权力;被控在镇压骚乱或执法过程中犯有杀人罪的人可在英国审讯;英军可自由驻扎在旅馆或无人居住的建筑物中;把密西西比河以西和俄亥俄以北的土地并入加拿大。这些强制法令严重侵犯了殖民地人民的权利和自由,被称为“不可容忍的法令”,它们剥夺了殖民地人民的政治和司法权利,《魁北克法》加剧了北美殖民地人民在宗教上与英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了英国同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激起了他们的联合反抗。
2.过程
莱克星顿的枪声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美国诞生
约克镇大捷
取得决定性胜利
英美两国签署《巴黎和约》
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1775.4
1776.7
1781.9
1783.9
影响: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了先例。
3.战后过渡期
邦联制
邦联条例内容选编:
①宪法容许各州享有征税、征兵及发行纸币的权力。国家有事时,中央政府只能请求各州提供军队。
②中央不设置国家元首,只是在国会下面设立一个诸州委员会,委员由各州选出,每州一人。
③中央无权管理洲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无权干涉各州内部事务。
松散联邦
统一联邦
(四)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1.内容:
①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
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
政权和司法权;
②联邦制原则:美国为联邦制国
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
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③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
员都由选举产生。
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被总统否决的法案
可宣布总统违宪
提名联邦大法官
大法官的任命必须经参议院批准
最高法院可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宪
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
国 会
(立法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总 统
(行政权)
原则:分权制衡
理论:孟德斯鸠
1.美国1787年宪法协调的矛盾:(1)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联邦制)(2)人民自由与政府权力的矛盾( 分权与制衡)(3)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国会议员分配:参议院议员每州2名,有利于小州;众议院议员按照各州人口比例选出,有利于大州。)(4)南方与北方的矛盾(奴隶按3/5计算人口)2.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1)联邦制原则(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2)分权制衡原则(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衡)(3)民主原则(国家元首、议员由民选产生)美国总统选举:总统选举—间接选举每个州根据人数分配一定的选举人票,再由选举人组成各州选举团选举总统。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政客向选民虚假承诺骗取选票。各个州拥有的选举人票数同该州在国会参众两院拥有的议员人数相等。据规定,美国参议院由每个州选举出的2名议员组成,而众议员则按照各州人口比例来确定。因此,人口多的州产生的众议员就多,该州拥有的选举人票也多。如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的选举人票多达55张,而人口较少的阿拉斯加州只有3张选举人票。选举人计票制度:“胜者全拿”,即在该州获得多数选民票的候选人就获得该州所有的选举人票。总统候选人获得全国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总共538张选举人票的一半以上(270张以上)即可当选。2.评价:材料:人们对美国1787年宪法有过种种评价,19世纪的一名英国著名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2页思考:1.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中有哪些观点?2.我们到底该怎样来看待这部宪法呢?进步性:①1787年宪法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基础;②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制衡的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③确立共和制,保障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建立联邦制,强调国家权力,既避免了邦联制的弊端,又防止了中央权力过于集中,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局限性: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 子相等的权利。留下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烙印。3.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发展——两党制的形成
形成
萌芽于联邦之际,终成于19世纪
基础
驴——民主党(南方种植园主)
象——共和党(北方工业集团)
特点
分权制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党
Democratic
1854年
共和党
Republican
1828年
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知识扩展
1、拜登总统可以对国会颁布的法律予以否决。
2、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国会无权过问。
3、国会复议时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了被总统否决的法律。
4、美国总统认为某最高法官不合格(该法官也没有犯罪记录),就下令解除该法官职务
5、拜登总统可以不经国会同意就下令对某国发动战争。
×
×
×
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美国总统虽为军队总司令,却无宣战权。
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向国会负责。
(五)法国大革命
思考:观看视频,思考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18世纪初,法国的资本主义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在一些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出现了大量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其中雇佣千名以上工人的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雇佣百人左右的集中手工工场也不为罕见。到18世纪中叶,一些工业部门如采矿、冶炼等行业,已经开始使用先进的机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也逐渐发展壮大。
①经济: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强大;
材料二:17、18世纪,法国君主专制下全国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一和第二个等级都享有免税权);第三等级主要是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负担着沉重的捐税。
②政治: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三:通过“社会契约”的学说,卢梭提出了全新的国家组织原则,而“人民主权论”则更是直接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旗帜。
——吕一民《法国通史》
③思想:启蒙思想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材料四:从美国回来的法国人圣西门说:我认为美国革命(独立战争)是代表一个新政治时代的开始,它使人们看到,法国的启蒙思想不再是抽象的,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东西。
——《美国的诞生》
④外因: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背景:
2.过程导火线:1789.5重开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教士、贵族、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始于1300年,通常是在国家困难时召开,故不定期。路易十六:解决财政危机,要求征税,巩固专制统治。法国由于路易十五时代的过度参战又未能打赢(特别是七年战争)而导致国库空虚,以及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带来的财政压力。当时法国国债总量高达20亿法郎。第三等级:宣布成立国民议会,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2.过程爆发:1789.7,14攻占巴士底狱1791制宪议会颁布宪法1793路易十六上断头台1799拿破仑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789.8颁布《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制、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1804年制定《法国民法典》,成为许多国家制定民法典的蓝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拿破仑
3.影响
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
1.艰难曲折的原因:
经济:工业革命尚未完成,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
政治:法国封建势力强大;
思想: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君主思想浓厚;
外因:欧洲其他国家的干涉。
1808
1788
1798
1818
1828
1838
1848
1858
1868
1878
1888
第一共和国
第一帝国
波旁王朝
七月王朝
第二共和国
第二帝国
第三共和国
卡佩王朝
拿破仑登基
滑铁卢战役
七月革命
二月革命
波拿巴政变
普法战争战败
1792-1804
1804-1815
1815-1830
1830-1848
1852-1870
1870-1940
(六)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选举产生总统
副署
任命(众议院同意)
监督总统与内阁
与总统对议会负责
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
议 会
(立法权)
内 阁
(司法权)
总 统
(行政权、军事权、立法权)
权力中心
参议院
(间选)
众议院
(普选)
意义: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一票共和
宪法特点:
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相妥协的结果。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又相互制约。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背景
材料一: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到1825年,俄国已有手工工工厂5000多个,从业人员达21万余人。19世纪30年代,俄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是,与同期的西欧国家相比,俄国的工业化程度和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的阶段,这主要是受农奴制的影响。
材料二:在准备改革的过程中,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革命民主派继承了“十二月党人”的革命思想,主张唤醒人民打起来推翻旧政府,不要相信政府的改革骗局。
材料三:1853年10月,俄国与土耳其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在战争中,充当欧洲封建制度宪兵的沙俄军队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欧洲资产阶级军队面前一败涂地,沙皇尼古拉一世也于1855年在绝望中服毒自杀。这场战争还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朽性,加速了改革农奴制的步伐。
材料四:由于害怕发生类似西欧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亚历山大二世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他曾向贵族们表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以上材料均节选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 背景:
(1)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受农奴制影响很大;
(2)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
(3)克里米亚战争激化阶级矛盾。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2.内容
材料五: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农奴改革法令》。主要内容:规定从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和支配自己财产的权利,可以从事工商业和订立契约,地主不能再把农奴作为商品买卖、典押或交换;农奴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得到一块份地;但土地所有权仍属地主,农奴必须承担相应的劳役地租和代役租;在征得地主同意的情况下,农奴可以赎买份地,赎金标准按当地代役租年利率6%资本化计算;改革后的农民仍组织在原有的村社里,实行联保制度,以监督农民按时完成各种义务。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
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土地仍然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份地;农民要支付高额赎金;解放后的农奴受到村社的管理。
材料六: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
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要求未得到满足。
材料七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编自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3)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评价:(1)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意义: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局限: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3.评价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二)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
1.背景
自由州
自由州
自由地区
南部叛乱的蓄奴州
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的政治形势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西部领土建州
奴隶制
提高
自由州
废除
降低
蓄奴州
维护
矛盾加剧
关
税
1861年
内战爆发
1862年5月
《宅地法》
1862年9月《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结束
2.过程
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1英亩=0.40公顷)作为份地,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从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
《宅地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促进了西部的开发;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黑奴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当他们或他们之中的任何人为自己的自由而作任何努力时,不作任何压制他们的行为。
赢得了民众支持,扭转了战局;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3.影响
支持者庆祝奥巴马获胜
马丁·路德·金( 1929—1968 年)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在美国,黑人等少数民族始终是二等公民,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问题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近年来,美国种族歧视丑闻迭起。
1992年白人警察殴打黑人司机罗德尼·金引发了洛杉矶大规模的种族冲突;1999年黑人迪亚洛在纽约被4名白人警察枪杀再次引发了抗议浪潮。种族歧视问题成为美国“人权记录”中最不光彩的一页。
实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评价:维护了国家统一,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但黑人备受歧视。
(三)意大利的统一
1.背景:19世纪中期,意大利分裂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过程:
①1861年,意大利经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建立了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通过收复失地,于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3.意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统一之前的意大利半岛
马志尼
加富尔
加里波第
意大利统一三杰
(四)德意志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背景:四分五裂状况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邦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2.方式:自上而下,武力统一德国.
3.过程:三次王朝战争(1864、1866、1870)
4.结果: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在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
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选材料: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使帝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但规定德意志皇帝拥有任命官吏、统率军队、创制法律、决定对外政策、主宰议会等大权,实质上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皇权与贵族掌握大权)(五)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民族危机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幕藩体制衰落;
③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黑船事件);
④社会矛盾尖锐。
幕府拥有约占全国领土1/4的直辖领地,其余土地则分封给260余个大名作领地。……在幕藩统治下,日本实行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居民被划分为士、农、工、商4个等级。……自18世纪后半期起,日本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从1633年起,德川幕府曾5次发布“锁国令”,使日本成为闭关自守的国家。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事件,迫使日本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后又同英、法、俄、荷等国签订类似不平等条约,被迫打开了国门,被给予列强诸多权力。
在德川幕府统治的两个半世纪内总共发生农民起义2600余次,而1854-1867年间就占319次。 ——以上材料均选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黑船事件
倒幕运动
2.内容
①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③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
明治天皇
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国家,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明治政府出售国营企业价格极其低廉,有时近乎无偿赠与。政府投资兵库造船所81万日元,财产估价32万元,出售价格18万元;政府投资釜石铁矿237万元,财产估价73万元,出售价格仅1万多元。 ——《殖产兴业建议书》
3.评价
①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富国强兵。
②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③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国家 时间 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日本 1868—1873 32.2%
英国 1851—1873 3.3%
美国 1861—1873 5%
德国 1861—1873 3.8%
【归纳总结】英、美、法、德四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政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确立文件 1689年《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选民间接选举 议会选举 世袭
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元首有无实权 无 有 有 有
元首与议会(国会) 议会不受国王干预 否决、复议、弹劾 议会选举,对议会负责 皇帝控制议会
行政权 首相 总统 总统与内阁 皇帝与宰相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总统 宰相
首脑产生方式 议会选举 选民间接选举 议会选举 皇帝任命
政府与议会(国会) 首相对议会负责 相互制衡 总统对议会负责 对皇帝负责
立法机构 议会 国会 议会 议会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拓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
材料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由于1832 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 年的48.8 万人上升到1833 年的80.8 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 增加到3.3%。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西迁中约减少了1/3 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1)进步性:
①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矛盾,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
③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④其建立方式和政体形式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世界意义。
(2)局限性: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
①对内,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劳动人民很少享受到民主、自由的权利;
②对外,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课堂总结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概念解释: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与君主立宪的确立
美国独立战争与共
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的确立
资本主义的扩展—
—俄、意、德、日
拓展延伸: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评价,对资本主义代议制的认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经过、结果、意义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的两党制——最先确立和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北美独立战争:背景、过程、意义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内容、意义、局限、修正案
美国共和制的发展——南北战争:背景、过程、历史、局限
美国的两党制——驴象之争:形成、特点、评价
法国大革命:背景、过程、意义、局限
法国共和制的初步确立
意义: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背景、内容、评价
意大利的统一:背景、过程、意义
德意志的统一:背景、过程、意义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背景、内容、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