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
2.学会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了解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分析迁移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2.归纳人口迁移给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教学难点】
1.比较分析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2.运用实例说明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影响后果。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世界人口的流动和迁移》,认识到世界人口的流动和迁移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
【讲授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和掌握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了解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其具体表现。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及其原因。你知道国际上和我国国内在历史上、当代的人口迁移状况及主要特点吗?人口迁移给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了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板书)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二、国际人口迁移
1. 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
1.国际人口迁移及其变化反映了什么?
2.20世纪前,国际人口的主要目的地有哪些?这种迁移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1.人口的发展变化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而,国际人口迁移往往反映出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学生结合“20世纪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线路示意”图,完成表1.20世纪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流向 主要特点 原 因
迁出区 迁入区
20世纪前 欧洲非洲亚洲 美洲大洋洲 ①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②从已开发区到未开发区(人口较少的地区) 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②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展③欧洲、北美地区人口增长和劳动力需求的差异
师: 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主要有: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条件和原因:
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展;
③欧洲、北美地区人口增长和劳动力需求的差异。
(板书)2.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哪些新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1.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大多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并表现了以下一些新的特点:
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拉丁美洲取代欧洲成为美国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20世纪70年代后,亚洲迁入美国的人数也超过了欧洲。
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小结,完成表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主要特点及原因。
流向 主要特点 原 因
迁出区 迁入区
二战后 拉丁美洲非洲亚洲 西欧北美西亚 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经济发展不平衡
讨论: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人口迁移造成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大量战争难民,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主要由战乱国家迁往非战乱国家。
学生阅读以下材料:了解国际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
国际难民
国际难民(international refugees)主要是由于国际国内战争、政治形势变化、种族与民族冲突以及政治迫害等原因而造成的大批人口流亡异国他乡的人口。国际难民虽历代皆有,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难民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则是空前的。例如,阿富汗、巴勒斯坦等亚洲难民,前南斯拉夫的波黑难民以及中部非洲的难民等。目前,世界各地的国际难民总数已超过2 000万人。其中,中东地区就有约350万巴勒斯坦难民,因战争多年来一直无家可归,流落在邻近的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国际难民是国际人口迁移的一种特殊形式,往往不利于国家及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
以上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及原因。接下来,我们继续来了解我国的人口迁移状况。
(板书)三、我国人口迁移
1. 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知识拓展1】中国客家人的南迁历史。
学生阅读: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支民系。他植根于北方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即河南、安徽等省一带。在历史上,中原地区的人民因战乱、旱灾、涝灾、瘟疫、逃荒、巡兵等,及南去的官宦贬谪,客家人在历朝历代屡次南迁。他们在广东、江西、福建等地的重重山岭之中,传播中原文化和耕作技术,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和繁荣,并创造出了辉煌的客家文化。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以及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发生过的多次大规模人口迁移有何意义?
2.造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生:1.产生的意义:
①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2.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学生读“我国历史上的主要人口迁移示意”图,并阅读以下文字材料,了解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认识到频繁的战争是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阅读: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中国后,建都咸阳,秦始皇出于政治经济的考虑,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
西晋发生的“永嘉之乱”、唐代发生的“安史之乱”、北宋发生的“靖康之难”,都造成了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渗透,促使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的移民快速增加。
在现代,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1942 年发生的中原大饥荒,导致中原人口大规模向西南、西北诸省区迁移
(板书)2.我国当代的人口迁移
自主阅读教材P15“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并回答:
1.我国当代人口的迁移可以划分为哪两个阶段?
2.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和迁移的主流方向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1.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人口迁移状况,又以改革开放前后为界,划分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个阶段。
3.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以组织性迁移为主,自发性迁移一直比较少,规模小、频率低;
主要流向:①从东部向中部;
②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
(问题承上)自主阅读教材P15“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并回答:
3.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和迁移的主流方向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3.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口迁移:
主要特点: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流动人口增加,规模大、频率高。
主要流向:
①农村迁往城市;
②中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地区;
③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部分人口迁往北美、欧洲各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归纳总结1】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所学我国历史上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当代人口迁移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完成表3.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比较。
阶段 方向 原因 特点
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人口迁移 北方→南方迁移黄河流域→长江、珠江流域迁移山东→东北(“闯关东”)山西→西北(“走西口”) 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移民支边 大批迁移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 东部→中部,东部、中部→西北、东北、西南 边疆建设“三线”建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有计划有组织规模小频率低
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后) 山区→平原农村→城市中西部→东部内地→沿海贫困地区→发达地区 国家改革开放,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间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学习、培训 自发迁移规模大频率高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1: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人口迁移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状态,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结合实例,议一议,大规模移民对迁出地、迁入地分别会产生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1)对迁入地的积极影响:可以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边远地区资源的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城市的发展。
对迁入地的消极影响: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2)对迁出地的积极影响:促进迁出地和外界的交流,减缓当地的人口压力,增加当地居民的家庭经济收入。
对迁出地的消极影响:迁出人口一般为青壮年劳动力,人才和资金外流对迁出地来说是一种经济损失,也会造成基础教育投入多而回报少的局面,影响迁出地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拓展2】我国的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性离开原居住地而外出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自发性地涌向城市谋发展,特别是涌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大中城市。
教师讲述:从1980年开始,我国陆续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实施特殊的优惠政策,使这些地区迅速崛起,经济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被称为中国人口流动的“孔雀东南飞”现象,并一直延续至今。
【知识拓展3】人口流动的积极意义与不利影响。
学生阅读认知:人口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促进经济发展、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等都有积极作用。但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入地的住房、交通、市政设施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2:我国人口流动的新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增长很快。与以往相比,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驱动因素更为复杂,流动方向也更为集中。流动人口由生存型逐渐向发展型转变,人们进城干活不单是为了挣钱,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从人口流动方式来看,由劳动力个体流动向举家迁移转变。从流动形态来看,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由于流动人口就业状况有所改善,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一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归属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1)这些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为什么一部分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会有所增强?
生:(可能的答案)(1)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驱动因素更为复杂,流动方向也更为集中。流动人口由生存型逐渐向发展型转变,人口流动方式由劳动力个体流动向举家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
(2)由于流动人口就业状况有所改善,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一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归属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