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1)基础知识
1.阅读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20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100年风雨兼程,100年砥lì( )奋进,100年矢志不yú(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掀起气壮山河的建设,闯出波澜壮阔的改革之路,张开拥抱世界的开放胸怀,踽踽独行,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砥lì( )奋进 矢志不yú( ) 踽踽独行( )
(2)解释文中“筚路蓝缕”的意思:_____________。
(3)文段加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和( )。
(4)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战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卷首词《临江仙》也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歌声高亢雄厚,意境(shēn suì)幽远,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cāng sāng)。
(1)给这段文字中加粗的词语注音。
①渔樵 ②江渚
(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shēn suì) ②(cāng sāng)
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碧云天,黄叶地。苏提就如一条青黄相间的绒带,默默地伸向水烟送蒙的湖心,轻柔而至的微风在天地间酝酿成一首轻灵的诗,一叶孤舟就像这诗中的主角,在澄清_______的水面上飘浮着;远处淡谈的烟霞,仿佛青灰色轻绡,A镶嵌在逶迤起伏的远山上,与辽阔的云应和着,让人心生怜意。
对于眼前的西湖秋景,我很难找出一个恰当的形容词,不是春的娇媚,不是夏的粗犷__________,不是冬的憔悴,是什么?我说不上来,B登上高楼远眺,我只觉得眼前的画面静mì__________极了,悠远极了,高洁极了。这画面中蕴含着许多还没有为我所理解的丰富的奥秘。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澄清_______ ②粗犷_______ ③静mì_______
(2)判断划线句中加点的两个“上”的词性。
A._______词 B.___________词
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鲁迅先生离开仙台后,因为多种原因没有给藤野先生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藤野先生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yǎo( )无消息了。而他增送给鲁迅的照片却被鲁迅珍存着,一直挂在住所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措的话来,鲁迅先生便又增加勇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 )的文字。
(1)根据注音写汉字,给加粗号字注音。
yǎo( )无消息 深恶痛疾( )
(2)找出并改正文段中两个错别字。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5.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搏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甲)___________(苦难 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充过壶口的一刹那才(乙)___________(闪现 出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给语段中加粗的字注音。
挟而不服( ) 铸成(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3)给语段中(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甲)______ (乙)______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bēng kuì。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逢相对。但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正在于此。
(1)给下列加粗字词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襁褓( ) ②行将就木( )
③携手( ) ④bēng kuì(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文段中“行将就木”的意思是:__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责任”一词重如泰山,或甘之如yí( ),或畏之如虎,趋逼之间,最能__________(A.影射 B.折射)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与品格修养。梁启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矿达,启dí( )我们直面人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甘之如yí( ) 启dí(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3)文中横线处应选填的词语是_________。(填序号)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fén mù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dá guān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1)给这段文字中加粗的词语注音。
①契约( ) ②监督( )
(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读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fén mù__________ ②dá guān__________
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 )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bì(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huǎn( )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 )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诈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1)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渗( )入 刨( )刮
石bì( ) huǎn( )慢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
(3)文段中主要采用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róng( )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蹁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nì( )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 )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róng( )化 销声nì( )迹 风雪载( )途
(2)文中寿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3)“周而复始”的意思是_______。
11.下列语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将修改方法(或修改好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①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它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②然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个别网站也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提供不文明声讯服务等危害社会的现象。③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第( )句有语病,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这段关于艺术创作的文字有两处语病,请你根据提示完善修改意见。
[甲]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开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意蕴极丰的神奇意境。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一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完美融合。齐白石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乙]艺术创作能否达到至高的境界,很大程度上需要运用想象的智慧,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两面失衡,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13.修改下面的病句。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①上面的路即使还是陡,也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②让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1)第①句关联词使用不当,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成分残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的语段中有两处语病、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2020年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冠肺炎治疗和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②对于《零增长地区再观察28天才能放心》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表示,目前防控工作形势向好,但湖北武汉当前的防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和复杂,其他省份既要巩固前期的防治成果,同时还要防止疫情的反弹。③在全国疫情没有彻底得到控制的前提下,要坚决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的要求,继续落实好防控。
(1)第_________句有语病,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___句有语病,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3)第_________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2020年8月2日,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出“一步法”创制核不育系及其保持系。②据介绍,我国玉米年播种面积超过6亿亩以上,几乎都是杂交品种,创制不育系和利用不育系制种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技术。③传统育种方法进程慢,步骤多,通常需6~8年,采用“一步法”杂交制种新技术可以将育种进程缩短到1年多。
(1)第①句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后添加“_________”。
(2)第②句语意重复,应删掉“_________”。
(3)第③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和“_________”调换位置。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砺;渝;jǔ
(2)形容创业的艰苦。
(3)排比拟人
(4)掀起气壮山河的建设浪潮
2.答案:(1)①yúqiáo;②jiāngzhǔ;
(2)①深邃;②沧桑
3.答案:(1)①chéng;②guǎng;③谧;
(2)A名词;B动词
4.答案:(1)①杳;②wù
(2)增送;赠送;抑扬顿措;抑扬顿挫
5.答案:(1)xié;zhù
(2)搏;博;充;冲
(3)(甲)磨难;(乙)闪现
解析:(1)“挟”不读jiā,“铸”不读jù。
(2)“搏”和“博”音同形近,注意区分。
(3)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苦难:痛苦和灾难。闪现:一瞬间出现。出现:显露出来。
6.答案:(1)①qiǎng bǎo;②xíng;③xié;④崩溃
(2)针逢相对;针锋相对
(3)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
(4)拟人
解析:(1)(2)字音题重点考查多音字、形声字、音近字等。如“褓”,可根据形声字中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字形题主要考查音近字或形似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崩溃”,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析字形,“逢”和“锋”音似形近,可根据形旁推断字义,然后辨析。
(3)成语解释主要根据日常积累,注意对成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要根据语境理解其意义。
(4)把“自信”和“平和”人格化,因此是拟人。
7.答案:(1)饴;迪
(2)逼;避;矿;旷
(3)B
解析:(1)“饴”和“怡”音同形近,注意区分。
(2)结合语境,根据形旁推断字形。
(3)影射:借甲指乙;暗指(某人某事)。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间接反映出来。结合句意,应选B。
8.答案:(1)①qì yuē;②jiān dū
(2)①坟墓;②达观
解析:(1)“契”不要读作qiè。
(2)“墓”和“暮”“幕”形近,不要混淆。
9.答案:(1)shèn;páo;壁;缓
(2)诈掉;炸掉
(3)打比方;举例子
(4)难道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放弃对岩石的破坏了吗?
解析:(1)字音字形题,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渗”不读cān;“刨”是多音字,应据义定音;“壁”不要误写为“璧”,“缓”不要误写为“援”。
(2)“炸”和“诈”音同形近,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恰当区分运用。
(3)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将冰河的移动比作铁扫帚扫过地面,运用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文段末则运用举例子指出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4)本题为句式变换题,作答时要先进行肯定、否定的变换,再补充上“怎么、难道、岂”等加强反问语气的词语,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10.答案:(1)融;匿;zài
(2)蹁然;翩然
(3)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解析:(1)“融”不要写成“溶”“熔”,多音字“载”要据义定音。
(2)“蹁”与“翩”为形近字,要结合语境辨析。
(3)要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丰富自己的语汇。
11.答案:①;把“水平”改为“需求”或“需要”。或者把“满足”改为“提高”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错,动宾搭配不当。
12.答案:①展开;展示;②能否;要
解析:①[甲]句“展开”与“意境”搭配不当,应换动词。②[乙]句两面失衡,可将表两面的“能否”改为表一面的“要”。
13.答案:(1)将“即使……也”改为“虽然……但”
(2)删去“让”
解析:(1)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即使……也”是表假设的让步的关联词语,应用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
(2)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让”。
14.答案:(1)①;将“治疗”和“防控”调换位置。
(2)③;可在句末添加“工作”。
(3)②;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解析:(1)第①句语序不当,应该“防控”在先,“治疗”在后。
(2)第③句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添加“工作”。
(3)第②句,问题不应该用书名号,应该用引号。
15.答案:(1)保持系;的技术;(2)以上;(3)进程慢;步骤多;
解析:(1)第①句缺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添加“的技术”。
(2)第②句“超过”和“以上”语意重复,应删掉“以上”。
(3)第③句语序不当,先说“步骤多”、后说“进程慢”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