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2)句子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校里众多老师的帮助下,使全班同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越来越好,大家都有了许多明显的进步。
B.新颁布的交通法加大了交通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就是要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C.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里,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博学睿智的哲学家、叱咤风云的政治家。
D.日本某些政客说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他们的言论充满了颠倒是非,歪曲钓鱼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事实。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深度。
B.作家莫言采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故事和历史事实融入小说创作并取得杰出成就,被评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C.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D.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引发深思。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B.随着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完工,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提前两年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
C.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销售、使用、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D.为了预防水灾之后出现大的疫情,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美国诺奖得主斯底格里茨在《美国真相》一书中犀利指出,横亘在上层和下层之间日益加强的鸿沟是美国当前困境的根源所在。
C.通过《声律启蒙》这类读物,让儿童能够掌握声韵格律,学会应对,使诗词和对联这两种中国古代的文学形式得以薪火相传。
D.袁隆平团队共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养杂交水稻技术人才14000余人,为全球杂交水稻的发展与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响应政府垃圾分类的号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B.从初一年级的分班情况来看,每个班上的男女比例还是比较平衡的,差不多是1:1左右。
C.国庆七十周年阅兵仪式非常精彩,那宏大的场面和铿锵有力的声音至今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D.通过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班在本次校运会中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管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全新措施。
B.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在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C.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和坚强的性格。
D.他向来考试不及格,这次知识清扫居然破天荒第一次考了95分。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侨批作为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广泛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将“广泛”移到“关注”前面)
B.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在结尾加上“服务的”)
C.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制造了梁山一百零八个英雄形象,人人性格不同,个个有血有肉。(把“制造”改为“建造”)
D.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超过35亿件左右。(删掉“左右”)
8.下列对画线的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在推动家校共育方面,市教育局关工委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①通过完善各级教育关工委组织机构,夯实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机构建设,良好的办公办学环境和保障机制,落实家委会两参与一沟通机制,规范和完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强化教学研究和科研引领等工作,②推动各旗县区不断提升和总结,进一步推动家校共育规范化和创新发展。 市教育局调研工作组通过座谈交流、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了我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进展和成果,③围绕对市教育局关工委扎实的工作基础、有效的工作举措和创新的工作思路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④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包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有关要求,立足青少年成长成才新需要,在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上见成效。
A.第①句:在“良好的”前面加“创设”。
B.第②句:“总结”和“提升”互换位置。
C.第③句:“有效的工作举措”和“创新的工作思路”互换位置。
D.第④句:在“将以此”前加上“市教育局”。
9.把下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清晨,下了一些小雨。__________赏雨的兴趣被打断,只好作罢。不过,“听雨”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①水雾在窗上凝结,朦朦胧胧地将窗户遮住。
②雨水沿着屋檐轻轻滴下,小心而谨慎地试探着。
③你若打开窗,那雨又会乘着那刺骨的寒风飘进屋内。
④凄冷的雨珠编织着一层凄迷的轻纱,笼罩了整个世界。
A.④①②③ B.④②①③ C.②③①④ D.②④③①
10.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艺经》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与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无所施”,此之为守拙。
②其实,守拙并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老子曾说过大巧若拙。
③守拙是古代围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浅,对弈之时往往漏洞百出,谓之拙。
④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⑤“守拙”虽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⑥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
⑦但其往往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谓之守。
A.①⑤③⑦④⑥② B.⑤①⑦③⑥②④ C.③⑦①⑤②④⑥ D.④②⑥①③⑦⑤
1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回来后我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出现问题。
②先是右边舷窗有裂纹,当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过头一看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③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
④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儿了:哦,可能没什么大问题!
⑤因为如果是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④⑤① C.②①④⑤③ D.②④⑤①③
1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屈原是楚国的爱国人士,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重用。
②端午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我们应该知道它的由来。
③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京城郢都,屈原因祖国的灭亡伤痛不已,最终在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而死。
④对于它的由来,最常见的是与战国时期的屈原有关。
⑤但因为自身刚正,受到小人的妒忌。
⑥之后他被小人陷害,从而被流放。
⑦除此之外,与端午节的由来有关的还有春秋时期的伍于胥、东汉时期的孝女曹娥等。
A.②④①⑤⑥③⑦ B.①⑥②④③⑦⑤ C.④①⑥②⑦③⑤ D.②④①⑥③⑤⑦
13.下列三句话填入文段对应的空格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运河的滟滟波光映照着扬州历史的变迁。可不是个好地方?
①明月湖畔璀璨的灯光彰显着今日的辉煌
②木兰苑内的千年银杏诉说着隋唐风流
③东关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含蕴着明清时尚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没有一片乌云,________;没有一次地震,________;没有任何风雪,________;没有一次干旱,________。
①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的温泉
②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
③可以彻底颠覆心灵的宏伟建筑
④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A.②④③① B.④③①②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1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什么是意境?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①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②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③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④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A.③①④② B.③①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成份残缺
应改为:在学校里众多老师的帮助下,全班同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越来越好,大家都有了许多明显的进步。
B、前后矛盾
应改为:新颁布的交通法加大了交通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就是要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发生。
D、成分重复累赘
应改为:日本某些政客说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他们的言论颠倒是非,歪曲钓鱼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事实。
2.答案:C
解析:A.前后不一致,去掉“是否”;B.搭配不当,“莫言”不能“被评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将“複评为”改为“荣获”;C.正确;D.有误,语序不当,应是“引发国内影视从业者深思”。故选:C。
3.答案:D
解析:A项,前后失衡,“能否”表示两方面,“有效开展”只对应“能”的方面。应把“教学活动的”换成“教学活动能否”。选项有语病。B项,成分残缺,“发挥”缺少宾语。应在“航运”后面加上“的作用”。选项有语病。C项,不合逻辑,“销售、使用、生产”逻辑混乱。应改为“生产、销售、使用”。选项有语病。D项,选项没有语病。本题要求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D项。
4.答案:D
解析:A.句式杂糅,去掉“设”或/举行"; B.搭配不当,“加强”改为“加深”; C.缺主语,去掉“通过”。
5.答案:A
解析:A.正确;B.有误,“差不多”和“左右”表意重复,删去一个;C.有误,搭配不当,删去“和铿锵有力的声音”;D.有误,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故选:A。
6.答案:C
解析:A选项否定不当,应该是“防止交通事故再发生”;B选项两面对一面;D选项“破天荒”和“第一次”语义重复。
7.答案:C
解析:搭配不当。应将“制造”改为“塑造”。
8.答案:C
解析:A.第①句从几个连续并列的短语中不难发现,“良 好的”前面缺少动词,在“良好的”前面应加“创设”。B.第②句 “总结”和“提升”语序不当,修改正确。D.第④句“将以此”前面 缺主语,根据第③句前“市教育局调研工作组”的信息提示,在 “将以此”前加上“市教育局”,主语是正确的。C.第③句错在句 式杂糅,应该去掉“围绕”。
9.答案:B
解析:首先研读材料,该文段主要讲“赏雨”,结合“清晨,下了一些小雨”可以找出首句④句;接着由“雨水沿着屋檐轻轻滴下”“水雾在窗上凝结”可知,是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做进一步描绘的,因此可以确定第二句是②句,第三句是①句;最后联系下文“赏雨的兴趣被打断,只好作罢”,可知③句为第四句。故选B。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这段文字的话题是“守拙”,该话题是由陶渊明的有关信息引起的,所以应把与陶渊明有关的句子(第②句、第④句、第⑥句)排在一起。依据这三句中的“其实,守拙并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陶潜以后”等可知,这三句的排列顺序是④②⑥。据此可知,答案为D。
11.答案:D
解析:这段文字是阐述飞船舷窗出现裂纹的情形并解释其原因的。按照语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及语句中的语言标志恰当排序。②句叙述舷窗出现裂纹的情形,④⑤句阐述面对这种情形“我”的心理。①③句解释了舷窗出现裂纹的原因。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首先通读所有句子,明确该语段叙写的重点是端午节的由来,从而确定②是首句;然后根据⑦中的“除此之外”以及句意确定⑦是结尾句;再根据②和④中共有的“它的由来”确定②④;再根据④中屈原出场,①作总体介绍,确定②④①;又根据①中的“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重用”与⑤之间句意上的转折关系,以及⑤与⑥的时间顺序,确定②④①⑤⑥。根据以上分析可确定选A。
13.答案:D
解析:由“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的提示,抓住“今日的辉煌”“隋唐风流”“明清时尚”可判定应按时间顺序排序为②③①。
14.答案:C
解析:从关键词搭配的角度入手可确定选项。根据“一片乌云”,可确定第一空填含“覆盖”的②;根据“地震”可确定第二空填含“颠覆”“宏伟建筑”的③;根据“风暴”可确定第三空填含“冻结”的①;根据“干旱”可确定第四空填含“颗粒无收”的④。
15.答案:A
解析:读所给语段可知,③句紧承“什么是意境”这一问题作答,故为第一句;①句承接对意境的解读,是引出下文举例分析的过渡句,故为第二句;④句分析①句并举例,故为第三句;②句紧承④句,举毛主席的诗句进一步分析,故为第四句。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