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市城区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
地理学考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右为美国本土沿37°N的地形剖面图(局部)和美国本土人口密度图。与中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不同,美国本土的人口密度分界线呈“U”形。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
乙
)1.下列关于美国本土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部沿海地区人口稀少
(
内华达山脉
)B.广大内陆地区人口稠密
(
甲
) (
旧金山
)C.南部和北部沿海人口稠密
D.五大湖沿岸地区人口稠密
2.与乙地相比,甲地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高原,地势平坦 B.沿海地区,气候湿润
C.开发较晚,环境优美 D.纬度较低,气候温暖
3.美国本土东北部人口稠密的原因是( )
A.依山面海,环境优美 B.气候温和,适宜居住 C.地势平坦,方便居住 D.经济发达,水陆交通便利
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在经济比较发达以及后现代社会带来个人主体性增强的背景下,以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迁移。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的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下题。
4.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最可能是( )
A.婴幼儿 B.青少年 C.青壮年 D.中老年
5.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 C.文化 D.交通
6.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缓解人地矛盾 ②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③提高住房价格 ④带动服务业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辽宁省具有丰富的煤、铁等资源。该省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所以在清王朝时地广人稀。清王朝灭亡后短短百年的时间,随着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发展,该省的经济和城市发展非常迅速。辽宁省成为拥有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省份。完成7-8题。
7.导致清朝时期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 B.政治 C.宗教 D.交通
8.使辽宁省成为拥有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省份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气候 B.交通 C.资源开发 D.军事
2013年北京市在四环外轨道站点建成多个供市民停车换乘的P+R停车场。早上市民可以驾车停入停车场,换乘地铁上下班后坐地铁到达停车场,再驾车回家。据此,完成9-11题。
9.停放在P+R停车场的汽车主要来自( )
A.四环以外的住宅区 B.城市中心的商业区
C.四环以外的工业区 D.城市中心的行政区
10.北京市建设P+R停车场可以( )
A.缩小居民出行范围 B.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C.提高地铁运营能力 D.消除郊区大气污染
11.北京城市中心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社会因素 B.经济因素 C.文化因素 D.历史因素
城归,类似于“海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然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2016年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450万,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下乡创业。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新时期城归族的出现反映了( )
A.全面逆城市化现象出现 B.城市产业衰败 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
1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14.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城归”现象最为明显的是( )
A.江苏 B.四川 C.浙江 D.天津
半边房(下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完成下题。
15.“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
A.降水较少 B.高温多雨 C.暴雨频发 D.冬雨夏干
16.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
A.春季防风固沙 B.夏季遮阴纳凉
C.秋季截水增湿 D.冬季挡风避雨
泊头清真寺位于河北沧州,始建于明永乐二年,是典型的本土化的伊斯兰教建筑群。建筑规模宏大,艺术价值高。下图为泊头清真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泊头清真寺与传统清真寺建筑风格迥异,主要反映出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 )
A.人口密度 B.交通条件
C.消费水平 D.地域文化
18.泊头地区形成回族聚居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行政因素 D.生态环境因素
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19-20题。
19.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 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亿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亿-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人之内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21.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
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小明老家在江西农村,妈妈在他小学的时候(2002年)就独身一人来广州打工,住在城中村的出租屋。2018年,小明大学毕业来到广州一处集高端零售业和商务办公于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上班,发现此处竟是当年妈妈居住的出租屋所在地,并且已成为该市房价最高的地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当年影响小明妈妈选择在城中村居住的因素是( )
A.居住环境 B.就业机会 C.生活成本 D.公共服务
23.当年的出租屋变为如今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主要因为该地( )
A.交通较便利 B.靠近科研院所 C.靠近市中心 D.生态环境好
如今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陆陆续续地出现了许多“无人村”。曾经鸡犬相闻的村落,如今成为遗落乡野的废弃景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4.我国出现的“无人村”,大多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位置偏僻,经济落后 B.气候干旱,水源不足 C.水土流失,生态破坏 D.土壤贫瘠,耕地减少
25.浙江舟山峡泗嵊山岛后陀湾20世纪90年代前居住人口最多时曾有3000多人,而如今人去楼空,茂密的爬山虎几乎把整个村庄的房子吞没,被称为舟山“最美无人村”。该村变成“无人村”的主要原因是( )
①海岛淡水资源缺乏 ②近海渔业资源枯竭 ③为提高家庭收入,人口外迁 ④台风灾害发生频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3大题,共50分)
26.阅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
三亚市常住外来人口迁移原因及其构成
务工经商51.8% 随迁家属13.4% 学习培训11.7% 工作调动8.7% 婚姻嫁娶2.6% 其他11.8%
三亚市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因素。(各2分)
(2)说出人口迁入对三亚市的影响。(6分)
(3)调查还发现三亚市的人口流动有明显的规律性,试分析三亚市人口流入最多的季节是____,主要原因是_ __ (4分)
27.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4分)。
(1)图中X、Y、Z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2分)
(2)下面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2分)
B. C. D.
假如你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将在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选一处建设高级住宅区,你认为哪一块最合适,简要说明理由。(6分)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_____来表示,从图示可看出,_______(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最高。
(各2分)
(2)目前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________,出现了________现象。(各2分)
(3)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发达国家________,但城市化水平较________。(各2分)
(4)城市化进程中容易产生哪些问题?请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8分)
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DBDDA 6-10、CBCAB 11-15、DDBBA 16-20、BDBAC 21-25、ACCAB
二、非选择题(3大题,共50分)
26.答案:
(1)务工经商(2分); 经济;(2分)
(2)①有利:为三亚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三亚市的商业、旅游业和工业发展。(3分)
②不利:加重城市负担,加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影响社会治安,增加管理难度等。(3分)
(3)冬季(2分); 三亚市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是有名的避寒胜地;(2分)
27.答案:
(1)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各2分)
(2)B;(2分)
(3)d最合适。(2分)
d地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噪音污染少;靠近河流,且在河流上游。(任答两点给4分)
28.答案: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分); 英国;(2分)
(2)慢(趋缓甚至停滞)(2分); 逆城市化;(2分)
(3)快(2分); 低(2分)
(4)城市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压力增大、城市环境污染加剧等城市病。(任答两点给4分)
解决措施:如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增大绿化面积,建设生态绿色城市;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提高人居环境等。(任答两点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