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小括号”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学习经验为小括号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本课以生活情景“剪五角星”引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认知冲突,引出小括号,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小括号,感受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同时,小括号的出现可以增加式题的变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 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为了检测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新课前我们来进行一个“闯关夺星活动”,比一比哪组同学表现最好。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 20-10= 17+3= 56+3= 38-7= 27-20= 6+81=
第二关: 17+8= 36+7= 55+5= 16-9= 31-2= 65-7=
第三关: 4+3+3= 3+4+9= 9-3-4= 10+5-2=
5+0+3= 3+2+1= 10-3+7= 7-0-6=
进行评比,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于肯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复习了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又通过精心创设闯关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的素材
1.动态呈现,积累感性经验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教材第74页例3的情境图(如图1)或采用直观操作的形式,先出示10个五角星,让学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如图2)。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
教师: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学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几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学习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二)通过动手操作或画图再现问题情境,确定解题思路
教师:请你们用手中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或者用笔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交流学生的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具体如下图。
摆一摆:★★★★★ ★★★ ★★ 画一画: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第二种思路: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与画图,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将现实情境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结合情境先确定运算顺序,为用算式表示解题过程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
教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
教师:请你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如下。
教师:
(1)按照“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列出算式是 10-2-3=5(个)
(2)按照“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的思路,应该怎样列算式?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10-2+3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列式能先计算2+3吗?
教师小结:那么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必须想个办法在2+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啦。数学家经过研究就发明了这个符号“( )”,我们叫它小括号,表示小括号里面的算必须要先算。
教师边说边在2+3里加上“( )”。板书时说明: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示范读出带小括号的算式“10减2加3的和等于5”,学生仿读三次。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围绕“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经历小括号形成过程,理解小括号的含义,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严谨,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巩固练习
1. 12-5+4= 14-9-3=
12-(5+4)= 14-(9-3)=
【讲评】
教师: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上下两道题的数和运算符号一样。不同点:上面的题没有小括号,下面的题有小括号。
教师:计算加减两步式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突出小括号的作用,让学生再次明确有无小括号它的运算顺序与结果是不同的。)
2.找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并正确地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孩子们懂得利用小括号可以进行一题多解,并能根据两种解题思路算式,并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76页练习十七第8题。
【板书设计】
小括号
10 - 2 - 3= 5 10 -( 2 + 3 )= 5
8 5
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多一些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开课先创设一个“闯关夺星”活动,在活动中复习与本课有关的前置知识,以期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同时通过这个活动,来进行评价奖励五角星,也自然地过渡到本节知识的学习中来。在探究小括号的作用时,要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要算还剩多少五角星,可以连减,从10里面先减去2,再减去3;也可以先算出一共剪下了2+3=5(个),再用五角星的总个数减去一共剪下的个数:10-5=5(个)。第一种算法学生都理解,重点是第二种算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分步做还好理解一些,尤其是列综合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难度不小。为此,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最终总结出有小括号的两步算式的运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