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课件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课件2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31 21:1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兰亭集序》
作者简介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王羲之幼时从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此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书法
字的特点:古雅秀美,潇洒自然
古人常用一个字来形容它——“雅”
写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如“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不满当朝统治,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 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写作背景
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当时的文人雅士在会稽山阴县境内的兰亭,为过修禊日,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聚会。王羲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此饮酒赋诗,各抒怀抱,当场作了许多诗。随之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关于“序”
序:一种文体,也叫前言、引言之类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书序、赠序、宴集序。
书序 :著作或者诗文前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扬州慢》小序
赠序: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送东阳马生序》。
宴集序: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任务一:初读正音
癸丑(guǐ) 会稽山(kuài jī )
修禊事(xì) 激湍( tuān )
流觞(shāng) 彭殇( shāng)
放浪形骸( hái) 趣舍万殊( qū)
一契(qì ) 嗟悼(jiē dào )
兰亭集序
任务二:再读释义
要求:
熟练朗读课文,逐字逐句翻译,勾画重点字词句,注意积累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
疑难处标记出来。
一词多义

⑴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一词多义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所以
⑴所以游目骋怀(凭借,用来…的)
⑵所以兴怀(表原因,……的原因)
兰亭集序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兰亭集序》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兰亭集序
“信可乐也”,作者因何而乐?
时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由:修禊事也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活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慨: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时节难得
聚地清雅
欢欣之事
名士相聚
环境
优美
诗酒相聚
气候宜人
悦目赏心
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这种“痛”是痛什么?——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人生短暂之痛)
(世事无常之痛)
(往事不再之痛)
(生死无常之痛)
死生亦大矣
人生感慨:欢乐有尽、人生短暂、死生亦大矣。
兰亭集序
“岂不痛哉!”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
词句。 分析作者因何而痛呢?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
犹今之视昔
千古同悲
古人对生死的感慨同我一样悲伤
今人逃避现实,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消极,死生等同,实为荒谬。
后人看我们也同样感慨万千,
悲痛不已。
兰亭集序
“悲夫”作者悲什么?
兰亭集序
魏晋士人的生死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汉魏)徐干《室思》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魏)阮籍《咏怀》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云:‘死便据地以埋’”
——《晋书 刘伶传》
兰亭集序
王羲之面对魏晋士人对待生死的消极态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用“虚诞”“妄作”来表明自己对待生死的态度。生死既然不能改变,那么就不要让生命轻易消逝,在深沉的感慨中流露出的是对“生”的眷恋执着与追求。
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之叹的古诗文?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劝学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绝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无名氏《金缕衣》
兰亭集序
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兰亭集序
拓展阅读:王羲之小故事
兰亭集序
拓展阅读:王羲之小故事——东床袒腹
在王羲之16岁的时候,当朝太尉郗鉴要为女儿郗浚选婿,听说王家子弟各个优秀,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王丞相家,王府的年轻人听后都认真打扮一番,只有王羲之一人在东墙的床上袒腹仰卧,对太尉选婿一事无动于衷。管家看到后便回到府中告诉了郗太尉,郗太尉赶到王府,见到才貌双全的王羲之后当场下了聘礼选为女婿。
兰亭集序
拓展阅读:王羲之小故事——羲之题画
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只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