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2《祝福》(课件2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2《祝福》(课件2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31 21:1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准备上课
祝福
鲁 迅
学习目标
把握情节结构和线索脉络
分析人物形象和精神命运
体会环境时代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写作背景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解题
在绍兴,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
所祭的神像有“南朝圣宗”四字,绍兴人叫祝福菩萨、大菩萨,据说是宋代的皇帝。南宋灭亡后,遗臣们慑于元朝统治者的淫威,不敢公开设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地进行。
这种带有民族意识的祭记,后来不仅广为流传,而且增添了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的意义。
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惮扫、洗刷得干干净净。“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气氛更为庄严肃穆。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
课前预习
参考课文注释和“学习提示”,保证字词都能全部理解。
阅读全文,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要情节,完成后面表格。
核心人物 主要情节 初读印象或困惑
祥林嫂
学习活动一
围绕中心人物“祥林嫂”,为人物关系画一张思维导图。
学习活动二
把握祥林嫂人物形象,了解表格要求,填写人物形象鉴赏表。
人物 祥林嫂 主要经历 事件一: 1.应对行为: 2.性格特点:
事件二: 1.应对行为: 2.性格特点:
正面描写 ( )描写内容: 分析: 侧面描写 内容: 分析: 表现手法 ( )手法内容: 分析: 学习活动三
每个人物都处于具体的时代和社会中,人物的命运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请依照下列填写标准,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填写表格。
填写标准:
能够参考写作背景准确概括小说的时代背景。
能够找出恰当、典型的语句说明小说中反映的时代特征。
能够充分挖掘社会因素的不同方面,包括社会制度、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社会舆论等,并能详细地阐述社会因素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对应人物 祥林嫂
小说时代背景
反映时代特征的语句
社会因素
学习活动四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文本探讨下列问题:
小说叙述的是祥林嫂的悲剧故事,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却取名为“祝福”呢?
本文采取了倒叙的叙述方式,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呢?
小说中“我”的特殊作用
①“祝福”的场景为故事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让故事笼罩着封建礼教的浓重阴影。②“祝福”是这个悲惨故事的情节线索,贯穿全文,与情节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正是通过“祝福”将祥林嫂闭上绝路的。③祥林嫂死于祝福之时,通过与祝福时的热闹相对比,深化主题。
①金钩倒挂式开头,设置了一系列悬念,有利于吸引读者,促使读者去思考:祥林嫂是什么人?为何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为何会提出各种奇怪的问题?②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 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揭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①“我”是小说的视角,祥林嫂的故事就是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才得以展现的。②“我”也是祥林嫂故事的唯一批判者,正是从“我”的视角出发,祥林嫂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妇女的命运悲剧才得以被关注和审视。③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
课堂小结
文章通过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矛盾以及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拓展探究
人们常说:“人物的命运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焦急”,那么如果祥林嫂改嫁的丈夫没有死去,阿毛也没有被狼叼走,祥林嫂是不是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点拨:
社会环境、人物性格给情节发展带来的必然性
拓展阅读训练
阅读赵振杰的《文学作品是对时代的回应》,总结作者、作品、时代三者之间的关系。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