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班级 学号
第I卷(共44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1.海水晒盐是 ( )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C.利用日晒,使海水分解
D.利用日晒,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2.(烟台)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一种溶质
B.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澄清、透明的
C.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溶剂的量的变化而变化
3.(舟山模拟)嵊泗是个易旱缺水的海岛县.现在依靠海水淡化技术,每天可生产6600吨淡水,解决了缺水问题。该技术(原理如图所示)采用对海水加压,海水中的溶剂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而溶质分子很难透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海水中溶质质量增加
B.水分子能透过半透膜
C.浓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解决了缺水问题,就可以不用节水了
4.(湖南模拟)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制取镁的反应的是( )
5.(四川)对“20 ℃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
A.20 ℃时,100 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 g硝酸钾
B.在100 g水中溶解31.6 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C.20 ℃时,100 g水中溶解31.6 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D.20 ℃时,31.6 g硝酸钾被水溶解
6.下列措施中肯定不能使KNO3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是 ( )
A.升温并蒸发溶剂 B 升温并加水
C 冷却并蒸发溶剂 D 冷却并加水
7.(2010?昆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
D、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
8.将30 0C时一定量的NaNO3饱和溶液升温至50 0C(忽略水的蒸发),肯定改变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NaNO3的溶解度
9.(2010?扬州)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两溶液仍饱和
B、乙溶液仍饱和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溶液质量:甲=乙
10.(2011?烟台)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1. 某化工厂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取一些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此反应的产物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 )
A.烧碱 B.硫酸 C.氢气 D.氯气
12.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盐在玻璃、洗涤剂生产等工业上广泛应用,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它的生产技术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种盐是 ( )
A.硫酸铜 B氯化钠 C.硝酸钾 D.碳酸钠
13.蒸馒头时,在发酵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既能去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又能使馒头松软,加入的这种物质是 ( )
A.NaOH B.Na2CO3 C.CaO D.NaCl
14.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是 ( )
A.Cu(NO3)2溶液 B.CO2气体 C.NaCl溶液 D.K2CO3溶液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干冰不是冰 B. 水银不是银 C. 铅笔不是铅 D. 烧碱不是碱
16.某同学在化学课上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决定在厨房里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下列物质中的 ( )
A.味精 B.白酒 C.酱油 D.醋
17.下列各组物质或主要成分中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 )
A.冰、干冰、可燃冰 B. 生石灰、石灰水和石灰石
C.盐酸、胃酸和氯化氢的水溶液 D. 石墨、金刚石和C60
18.下列混合物适宜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
A.KCl、NaNO3 B.水 酒精 C.Na2CO3、CaCO3 D.MgSO4、ZnSO4
19. 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加盐酸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氢氧化钠 B.加石灰石粉末除去NaCl中混有的HCl
C.加热除去CaCO3中混有的CaO D.加硫酸除去Na2SO4中混有的Na2CO3
20.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有化学反应发生,但既无沉淀生成,又无气体放出,且溶液为无色的一组是 ( )
A. CaCl2 KOH Na2CO3 B. K2CO3 BaCl2 HCl
C. K2SO4 H2SO4 NaOH D. CuSO4 HNO3 NaCl
21.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产生沉淀或气体,且能得到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 )
A.氯化钡溶液和稀硫酸 B.氧化铜粉末和稀硫酸
C.石灰水和稀盐酸 D.氯化铁溶液和烧碱溶液
22.(临沂)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改变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第II卷(共56分)
一、选择题答案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方程式每个2分,共30分)
1、(7分)用食盐制纯碱有以下步骤:
(1)首先向浓氨水中加入足量的 制饱和氨盐水。
(2)再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足量 ,析出大量晶体 ,此步的反应原理是 。
(3)过滤,将滤纸上的固体转移至坩埚中加热至不再有水蒸气产生,即得碳酸钠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7分)从以下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锰结核(2)高锰酸钾(3)纯碱(4)熟石灰(5)浓盐酸(6)可燃冰(7)硫酸钡
挥发性的酸 ;中和硫酸厂污水中过量的硫酸 ; 可作用糕点发酵剂的盐 ;
可作消毒用的盐 ;蕴藏在海底的金属矿物 ; “钡餐透视”时服用的试剂 ;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的矿物燃料 .
4、工业上可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烧碱,请你写出制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分)
(1)分解反应 (2)化合反应
(3)复分解反应 .
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6分)
(1)Q点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__,让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每空1分)
(3)10℃,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_。
(4)30℃时,A物质溶于100克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当温度降到10℃时,会析出_____克晶体。
(5)10℃时,A物质溶于100克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20℃时,至少要加入A物质____________克,才能达到饱和状态。
(6)将30℃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无晶体析出的是______。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
1、粗盐中含有钙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泥沙等杂质,实验室中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如下:
(1)将粗盐研细,加水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得到滤液。粗盐研细的目的是
,过滤是为了除去 .
(2)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直至沉淀不再产生,则加入过量的BaCl2
溶液的目的是 .
(3)继续加入过量的 溶液,直至沉淀不再产生,然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沉淀,沉淀的成分是 、 、 。
(4)向(3)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目的是 .
(5)将上述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精盐。蒸发时玻璃棒要不断搅拌,直到 时停止加热。
四:计算题(共10分)
1、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通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22.8克,全部溶解在350克水中。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166.6克,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39.4克。求:
(1)原样品中的碳酸钠的质量
(2)最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