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妙笔生画
---如何写好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
小测试:仔细观察下面图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描述画面内容。
我看见个子不等的四个小男孩,大概八九岁光景,小脸上那本色的高原红已被黑色的污垢所侵占,衣裤仿佛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破布缠绕而成的,有的干脆没有上衣,裸露的小胸膛隐约可见那条条肋骨。其中三个孩子还光着脚丫子,就是有鞋子的那个,也是开了口子的。
但他们弯着小脑袋,仰着头,小 手调皮地拧着同伴的耳朵,憨态 可掬地嬉闹着欢笑着!咧开的小 嘴露出雪白的牙齿,似乎连那两个 张开的小脚指都在尽情展示着欢 乐!
细致观察事物
一团浑浊的糊状液体在鼻孔前探头探脑,随即像一条蠕动的虫子爬出洞口,向下缓缓移动。渐渐地,虫子爬到上唇边,似乎迟疑了下,既而又肆无忌惮地前行,于是虫子就变成了一座桥,横跨在上下两片嘴唇之间。嘴张开,桥便拉细了,像要拦腰截断。只见他舌尖移动,迅速在唇前括了个圈,桥不见了。
鼻涕大王
猜猜下面文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品味描写
什么是细节和细节描写?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品味描写
段一:父亲吹响了哨子,玛丽亚小姐站到一边,六个孩子从房间里出来,排成一队走下楼梯。又有一个女孩来到队前,父亲让她站到队中。父亲为孩子和玛丽亚小姐互相介绍。
段二:父亲神情严肃地吹响了哨子,只见玛丽亚小姐神色慌张地躲到一边,惶恐地望着楼上。六个孩子从几个房间里夺门而出,行动迅捷如同听到了警报。他们匆忙中排成一队,踏着父亲的哨声,挺胸抬头,甩臂踏足走下楼梯,俨然凯旋的士兵,在大厅站成整齐的一列。另外一个女孩专注地读着书来到队前,父亲表情凝重地要过书,拍打了一下,命令女孩站入队中。父亲从尾到头巡视了一遍,如同一位将军检阅自己的士兵。煞有介事地纠正着孩子的动作……
1、这两段描写电影《音乐之声》中玛丽亚小姐与她的七个学生见面的情景的文字在表达方式和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请同学们结合段二文字分析一下,生动的人物描写体现在哪些方面?
1、这两段描写电影《音乐之声》中玛丽亚小姐与她的七个学生见面的情景的文字在表达方式和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请同学们结合段二文字分析一下,生动的人物描写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概括,不具体、不生动,不形象。
②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描写细致生动、人物形象逼真。
①身份特征鲜明。父亲:非常严厉。孩子:规矩、木偶式的。
②选用词语准确。例如:"慌张、惶恐"就准确地写出了玛丽亚小姐吃惊、害怕,不知发生什么事情的表情、神态。另外还有"夺门而出"的"夺"字写出了孩子们听到哨声后往外跑时动作的敏捷、迅速。
③细节传神。例如:"父亲表情凝重地要过书,拍打了一下"中"拍打"这一细小的动作就很传神。
④修辞恰当。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比较下面的文段,你有何感受?
例1:记得有一次,爸爸喝醉了,到家很生气,就开始打人、骂人,就在那天,少年无知的我被爸爸打了。
例2: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一样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用这四个词概括:
如闻其声,如见其形,鲜明生动,感染力强。
品味描写
探究方法
如何写好细节?
例文:
“儿女们在不断地、详细地讲述各自父亲的病情近况。可两位老人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从见面到分手,就这么一直握着,久久地没有分开。” (《约定》)
“四手紧握”,这极具个性的细节,非常形象地表现了“风烛残年的老者”间的深厚感情,引发读者的无限联想和感慨。
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抓住重点,大写特写
生动形象的细节有赖于写作者各种感官的调动和异常细致的观察。生活从不缺少细节,只是缺少发现和积累,写人、写景、状物都不例外。抓住特征和变化,才能制胜。独特,着眼于人物的个性。如记人细节,为的是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所以挑那些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的细节,特别是人物独有的细小动作非常重要。
(一)原文: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看着我。
升级训练
探究方法
①妈妈为什么没有出去?
②妈妈看着我的眼神里流露出了什么?
③此时的我想了些什么?
方法一:步步追问,细处驻足
升级: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也许她担心我不能酣然入睡吧,也许她害怕我盖不好被子而着凉吧,我感觉她走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我读懂了妈妈眼神里流露出的对我辛苦复习功课的怜惜,对我深切的疼爱和殷殷的期望。妈妈,您那深情的凝视,拂去了我学习的疲惫,坚定了我继续奋斗的信心。相信我吧妈妈,我不会辜负您的!
【运用演示2】
当堂练习: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步步追问,细微驻足
①“小”到什么程度?
②怎么个“瘦法”?
③穿得有多“差”?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
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
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
穿一双草鞋。 (冰心《小橘灯》)
探究方法
(二)原文: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请补充上适当的动词)
升格后:他 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看鸟雀下来啄食, ___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__ 住了。
总结方法二:
扫开
露出
撒些
系
牵着
罩
一拉
走到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当堂练习: 公交车刚停靠站台,上了许多乘客。一位老奶奶刚要坐到一个空位上,却被一个年青人抢占了位置。
升格后:
“现在是人流高峰,请乘客注意安全,不要拥挤……”公交车刚停靠站台, “哗啦”一下挤上了许多乘客。乘客们纷纷涌向空座位。一位老奶奶刚颤巍巍地移到靠窗户的一个空位旁,一位染着黄发、嘴里叼着香烟年青人,“腾”的一声抢先坐了下来,翘起了二郎腿,得意地向老奶奶瞟了一眼。老奶奶无奈地站在他旁边,抓着扶手,瘦瘦的身子在车内摇晃不停。
(三)原文:前几天,我脸上长出了十几个青春痘,我并不在意,哪想到越长越多了。
升格后:
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蹭”地又冒出十几粒,我并不在意,认为这些“小丘陵”很快就会消失的,哪想到,这些小家伙顽强不屈,前赴后继,越长越多只几天工夫就星罗棋布地在我脸上泛滥成灾了。
探究方法
总结方法三:
运用修辞 增添神韵
如朱自清的《春》中对春雨的描写:
例: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例:母亲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色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
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又如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
当堂练习: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四)原文: ●她骂他混蛋。
(展开你的想象,恰当地添加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升格后:A、她骂他道:“ !” (添加语言)
B、她 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动作)
C、她早已被气得 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神态)
D、其实,她早已被气得 ,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 !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 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心理)
你真是一个混蛋
用手指着他的鼻子
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指着他的鼻子
浑身颤抖,脸色铁青
不要失态!不要骂人!
用手指着他的鼻子
总结方法四:
扩展句子,补充细节
探究方法
原稿:“语文老师要发试卷了,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心理细节描写
修改稿1:语文老师要发试卷了,怕自己考砸了。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修改稿2:我扯过试卷,把它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 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原稿:“语文老师要发试卷了,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动作细节描写
如: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
例1:母亲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色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
例2: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像成为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幅五彩的画,陶醉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交换角度,增加层次
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例1是从母亲的眼神这一角度来写的,我们还可以变换角度,例2从“我”的角度来写,对同一细节,可以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来考虑。
总结方法五:
如: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
例: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我曾在屠格涅夫的《呱……呱……》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幸福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中见过,那母亲的眼神里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
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总结方法五:
探究方法
我们还可以运用想象、联想来写细节,使细节描写更细腻、更具体。如还是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可以联想史铁生、屠格涅夫、毕淑敏等人的作品来写。
如何写好细节?
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步步追问,细处驻足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交换角度,增加层次
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课堂练习
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内容,运用所学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片段。
老师“下水文”:
夹缝中的点滴
看,两块长且厚的水泥板仿佛两扇就要关闭的大门,把大男孩卡得动弹不了,把救援人员“拒之门外”。这是一张黄中带黑的脸,脸上血迹斑斑,乏力的双眼几乎合成了一根线,但昂起的头显出他求生的坚毅;胸前的衣服也是一片片的血迹。此刻,最让人动容的是——他的右手已打着点滴,药液正缓缓地流进他的全身——因为他不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而是被夹在废墟的缝隙中。挺住,孩子!加油,解放军!
细节描写须遵循的三条原则:
a、真实。
b、典型。
c、细致。
◇写好细节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能面面俱到。所选细节必须是那些富有表现作用的细节,而并非是越细致、越周到、越全面越好,不要堆叠对表达主题刻画人物作用不大甚至不起作用的细节,因为“充塞着次要细节的作品,总是沉闷而枯燥的”( 屠格涅夫)
(2)要注意观察。要认真观察事件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或人物活动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摄取那些有意义的细部着意描摹,努力追求“于细微处见精神”。
(3)故事情节可以虚构,但细节描写必须真实。
作文即生活
观察,就是要关注生活细节;思考,就是从生活细节中得到启发。只要小伙伴们能以敏锐的感受力去观察生活,再借助上述方法,肯定会写出成功的细节。
情景:
此刻,犯了错的我正走进老师的办公室。
课后练习
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黄老师”,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办公室,迎
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那里面没有了往日的慈
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于是一阵恐惧袭上心
头。我只好勉强的笑一笑,喊了一声“黄老师”,
连声音都有几分颤抖了。黄老师皱了皱眉,鼻孔
里“嗯”了一声。我的心又是一阵紧缩:我犯的错
真的那么严重吗?
此刻,犯了错的我正走进老师的办公室:
细节描写的欣赏片段
经典导航
本区的教士来给葛郎台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巴尔扎克《守财奴》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大侄子赶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拖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着眼泪,走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儒林外史》
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妻子明白了他的意思,挑掉一茎灯草,他就断气了。
情节、事件、人物的细节描写(人物)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刀子一圈又一圈的在金灿灿的梨上飞舞旋转,
划过的地方露出一条条洁白的“弧线” 。灯光
下,水灵灵的它,雪白的肉里射出一道道光。
父亲似拿着一个宝一样削完后,提起来,用欣赏
的眼光打量着,眯着眼,似乎在打量一件刚刚竣
工的塑像,在不满意的地方,用刀子轻轻擦一下。
每擦一下,嘴巴都动一下。昔日里,那双炯炯
有神的双眸,此刻会神的凝望着他的“作品”。
-------李琪《父爱如风》
景物描写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者,满是奇异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么软,那么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绿》
父亲给我的温暖
窗外,雨哗哗地下着,冲刷着梧桐,冲刷着大地,我坐在屋里,正在无精打采地翻阅着一本杂志,突然一幅画映入我的眼帘——一位身材高大的父亲正在雨中骑着自行车穿行,他的身后,是一位紧紧搂着她的小女孩,顿时间,时间好像停止一般,我的思绪也随着向后倒转……
那是在两年前的一个暑假,父亲骑自行车送我去考试的情景。
清楚记得那天出门时雨在哗哗地下个不停,虽然是夏天,但也感觉到有点冬天的寒冷。为了保险,我穿了很多衣服,而父亲因为要骑车子,只穿了一件很薄的衬衫,在外面套了一件褂子我们便上路了。
刚走出去时,还没感觉有多冷,不过走到半路上时,那豆大的雨点夹着冷风迎面扑来,打到身上,真好像是别人拿着针往自己身上扎一般,疼得我实在是受不了,不过幸好父亲在我前面,为我遮挡了好多。想到父亲肯定比我更难受,我便没叫住父亲。
再往前走走,车子渐渐得慢了下来,最后停在了路边。父亲下了车子停在我身边,看到我那冻得得青一块、红一块的脸,二话没说, 便把身上的“护身符”脱下来给我穿上了,还没等我开口说话,车子已缓缓的启动了。
这次明显比上次慢多了,我压不住好奇心,便问道:“爸爸,你干嘛骑得那么慢呢?要不然,到了那里会迟到的。”“你看冻得你那样,也不给我说一声,早知道我就慢慢走了。走了大半路,你一声不吭,我还以为你睡着了呢!便停下来看看没想到你居然冻成这样,我要是再骑快了,还不得冻出你病来。”父亲那洪亮的声音亲切的回答我。听了这几句话,我心里暖和和的,便紧紧地搂住了父亲,过了一会,我忽然感觉父亲的身体在轻微的颤抖,我便又问父亲:“爸爸,你冷吗?”“不冷。”那干脆、爽快的回答让我心里舒服多了。
我们就这样你一问我一答的到了地方。奇怪了,我居然感觉时间过得好快,怎么才这么一会,就到了呢?
到了地方后,我便下了车,准备把褂子脱下来给父亲,结果我却看到了一张古铜色,紫青的脸。“爸爸”,我忍不住叫了出来,“您这是怎么了,脸怎么变色了。”父亲这才转过神来,用冰冷的手摸了摸自己的脸,然后若无其事的说了一句“没事,风吹的。”拉起我暖和的小手便往学校里走去。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
“轰轰”一声,一个震天响雷把我给弄醒了,我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只是感觉心跳加速,偶尔也有几滴咸东西混入我的嘴里。
细节描写的技巧
①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瞬间
②选用典型细节,真实再现情景
③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
④运用联想想象,揣摩人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