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哈里啰》名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哈里啰》名师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3-31 22:0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哈里啰》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和轻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哈里啰》,体验歌舞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2、通过反复聆听、声势和打击乐器的参与教学,掌握音乐中力度的强弱,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切分音。
3、引导学生对歌曲《哈里啰》进行改编,用自创的独特的形式再来演唱歌曲,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这个阶段的学生特别爱表现,表演欲还是比较强烈,在创编动作的时候不够积极主动。他们不能很长时间安静地欣赏一首乐曲,根据音乐展开想象的能力还是不够好,但是在欣赏简短的歌曲(乐曲)时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还是能够基本正确地说出歌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用适当的声音和轻松愉快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
2、掌握歌曲中两种切分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激情导入
1、师生问好 :“音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耶!”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亲爱的宋老师您好!)请坐。
2、节奏游戏: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首先,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样打击乐器,你们看这是什么 (鼓)这叫非洲鼓,请同学们看老师是怎样敲的,听清楚了吗 谁能用声音说出刚才的节奏。(大鼓声音大,在音乐中力度很强)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敲起来!(播放音乐:大鼓和小鼓)学生模仿老师做律动,掌握力度的强弱变化。
3、模仿秀的游戏:(师)请你跟我这样做,(生)我就跟你这样做。(播放音乐:哈里啰伴奏)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通过打击乐器、模仿秀的游戏练习,律动教学将音乐韵律感有机的渗透其中,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舞蹈性,并用走步来表现音乐,形成了全体参与动起来的局面。
活动2【讲授】寓教于乐
1、教师语言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一座美丽的小岛上去看一看(课件出示)。在遥远的拉丁美洲,有一座美丽的小岛,这就是特立尼达岛,那里有迷人的风景、绵长的海岸线,天空湛蓝、海水清澈,这里有茂密的植物和原始森林,这里还盛产优质的甘蔗和咖啡,因此引来了世界各国的游客都来这里观光和度假,这里的人能歌善舞,热情奔放,他们经常在沙滩上一起唱着他们的民歌。
2、学生初赏《哈里罗》,熟悉旋律。师:看了刚才的图片你知道他们的家乡在哪吗 生:特立尼达。师:回答真棒。在这座美丽的小岛上有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去那个小岛上听听吧!(播放歌曲)谁听出来了,刚才这首歌曲,名字就叫什么呢 师:那这首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呢 反复唱到哈里啰,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请这个国家的小朋友给我们讲一下哈里啰是什么意思
3、特立尼达的小朋友为我们讲解哈里啰的意思(出示图片)师:“哈里罗”是特立尼达小朋友表达高兴心情的一种方式,课间你们会用什么声音和动作表现高兴的心情,师生交流(教师出示课题)学生按节奏念题目,感受切分音。
4、教师范唱:用手势引导学生学习歌曲,掌握四个哈里啰的音高,学生从中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并熟悉音乐。(播放音乐)棒极了!不知不觉老师已经把这首歌曲《哈里啰》播放给同学们了。
5、教师指导学生按节奏念歌词。
6、出示四个 “哈里啰”卡片贴到黑板上,学生学唱,掌握切分节奏。
7、学唱歌曲第一段。节奏训练:教师运用打击乐器双响筒使学生感受节拍,突破难点切分音节奏, (个别学生上台打击节奏,分别用咚嗒嗒的声音和拍手、拍肩练习节奏)出示课件:啦啦啦啦啦
8、师生对唱(拍桌子、拍肩)
9、学习第二段歌词,学生自学演唱,老师指挥学生用手势演唱哈里罗。
10、齐唱歌曲《哈里啰》,情绪处理。
11、用打击棒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学习歌曲,学生为主体,老师负责引导,利用卡片模唱旋律,双响筒、打击棒等乐器引导学生掌握切分音节奏,突破难点,体会到快乐的同时,还能学会歌曲。
活动3【练习】创新思维、创编歌词评论学生为歌曲加衬词(嘿嘿、呦呦)的方式来表现把小节奏棒当成金话筒、当成鼓槌等等表现歌曲。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即兴表演。
【设计意图】发挥想象、创编歌词、通过学习打击乐器和演唱律动,能简单配合音乐,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团结能力。师生律动让学生表现自己活泼好动的一面。
活动4【活动】歌曲拓展,德育渗透
小朋友们,特立尼达有它们的本土音乐,我们家乡也有自己的民间音乐,陕西民歌分为陕北民歌、陕南民歌和关中民歌。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民歌请欣赏。播放视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特立尼达的一首民歌《哈里啰》,又感受了我们家乡的民间音乐,不论生活在哪个国家有着不同的皮肤,我们都要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播放歌曲,律动结束)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歌,在歌舞表演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