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3《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3《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2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31 21: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课前导入:
我们知道,登山是一项勇敢者所进行的探险。除了攀爬山壁享受一览无遗的美景之外也充满了挑战甚至生命危险,所以说一座高峰的征服对登山者来说是向自我的挑战,更是向人类生理极限的挑战,它给予人们更多的是精神鼓舞。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在登峰途中的用血与汗雕铸成的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昌耀及诗歌特点,把握诗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2.反复诵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3.赏析诗歌意象及象征意义,感受诗歌意境美。
二、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语言的质感、透明而饱满的特点。
2.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
一、作者及背景
1、昌耀(1936年6月-2000年3月),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
(1)、命运坎坷舍社会阅历丰富,形成独特的“昌耀体”。
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1953年负伤后转入学校学习。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在青海峨堡镇进行劳动改造。20年后平反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其作品表现出深重的苦难感、命运感和哲学意识。他的诗歌大气豪放,孤绝超拔,沉雄遒劲,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
代表作:《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林中试笛(二首)》等。
①本诗初稿写于1962年8月,1962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
②曾写下长诗《凶年逸稿》的昌耀早已提前进人冷寂和沉闷的状态,所以此时的昌耀可以在写作诗歌时掺人理智和清醒,用以观照和揣摩这一时段的冷寂和沉闷: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机缘。
③昌耀的诗歌都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就这首短诗而言,诗人一方面在观照和揣摩外在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又以此为通道,走入自己内在的世界,观照和揣摩自己的心理时空。
背景:
题目
峨日朵是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俄日朵雪峰在青海北藏族自治州内,原是祁连山脉的一座无名山,山顶终年积雪。作者称之为“峨日朵雪峰”。这首诗,作者身为攀登者写自己在攀登俄日朵雪峰之时的所见所感。
三、赏析全文
1、阅读全文并思考分层。
①纠正字音。
薄(bó)壁 石砾(lì) 嚣(xiāo)鸣
揳(xiē)入 罅(xià)隙
彷徨(Páng huáng ) 锈蚀( xiù shí)
②解释词语。
揳入: 罅隙:
用力插入
缝隙
③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登山勇士的所见所思,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
2、明确:
第一层(1-10行):写“我”登山时所感受到的壮丽景象以及战胜险情的生命体验。
第二层(11-15行):借雪峰上的蜘蛛表达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颂。
2、第一层(1-10):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①“这”巧妙点题,交代了我所处的位置。
“此刻”和“仅”两个词语暗示这句诗包含多重意思:这高度并不是“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这个判断句还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
③“小心地”“探”,动作神态描写,表现我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小心翼翼的状态。
②本诗首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有何丰富含意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太阳:象征当时所谓的真理
石砾:象征人们狂热的信念、盲目的追求、和廉价的乐观。
比喻:将石砾滑坡声比作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1)“我”惊异于薄壁那边怎样的景象?
惊异于太阳跃入山海的景象。使用了“薄壁”“峨日朵之雪”“太阳”“山海”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
(2)诗人是如何描写雪峰落日和滑坡时壮丽景象的?
先用一个长句描写太阳彷徨后向山海跃出的视觉形象,展示落日的张力与动势。又叠加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嚣鸣,如军旅远去的杀声,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落日更显壮观。(视听结合)
(3)对雪峰落日和滑坡时壮丽景象这样的描写产生了怎么的效果?
滑坡和落日都是下坠的,和登山者的行动正好相反,于是视听合一的效果就不单产生审美意义上的“崇高”,在读者的生理也上引发紧张。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比喻:将指关节比成铆钉
诗句由“我”眼前壮丽的景象转入对自身状态的描述:手指插入岩缝,血滴渗出鞋底。由此,我们可以想见攀登者所具有的顽强与坚韧,努力和挣扎,更可以想到他战胜险情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日落和滑坡正是此刻贴身绝壁的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
这句诗有怎样的寓意?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上,
但有一只小的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雪豹、雄鹰:
自然界中的顶级掠食者
象征着强大的生命体
隐指现实生活中的强权人物,领导者。
蜘蛛(小的可怜):
自然界的生命下层,但顽强坚韧
象征外形渺小但却有顽强,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是作者的“自比”
诗人不去细致地描写“雄鹰或雪豹”这样大的意象,却写“蜘蛛”,有何意图?
这是诗人精心雕琢的一个“特写镜头”,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 的蜘蛛得到表露。这不起眼的细小的意象比司空见惯的“雄鹰或雪豹”更有力量,也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一方面,“可怜”表明蜘蛛是物质世界里极其普通、渺小的事物,“默享”表明如此普通、渺小的蜘蛛却能享受大自然赐子的快乐与荣耀。进而表明真正强大、壮美和坚韧的不是外在的样式、形象,而是内在的精神、意志。
另一方面,“可怜”“默享”与第一节诗的“无穷”“嚣鸣”相照应,这样的安排使第一节诗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
诗中写蜘蛛的“可怜”“默享”有何作用?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本诗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
描绘了峨日多雪峰之侧的太阳、山海和蜘蛛等众多意象,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
抒写了登山勇士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强大生命力的赞颂。
四、主旨点睛
《林中试笛(二首)》
在晨光迷离的林中空地
一对暴躁的青羊在互相格杀谁知它们角斗了多少个回合犄角相抵,快要触出火花
是什么宿怨,使他们忘记了青草
是什么宿怨,使他们打起了血架
这林中固执的野性啊
当猎枪已对准头颅,它们还在厮打
返回
昌耀体: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昌耀最重要和独特的,是他创造了一种独异的、与他的生命和美学追求相称的文体,、“昌耀体”使昌耀和与他同时代的诗人有了明显的区别,昌耀对其“早期诗”进行重写,把早期的写作纳入自觉的美学追求和语言铸造中来。“昌耀体”的标记,来自与汉语语言传统的接通,由此带来了汉语本身的血质、底蕴和调性,带来了文白之间的句法张力,形成了他那时而苍劲姿纵、时而雍容华贵时而高峻幽秘的文体风格。
返回
同:二者都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
①《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象征着生命与人生,是诗人生命的缩影与投射;锈蚀的岩壁、滑坡的石砾、棕色的深渊,象征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雄鹰、雪豹象征强大、勇猛的生命力量或生命的辉煌;小得可怜的蜘蛛象征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
②《红烛》通篇托物言志,借流泪的红烛赞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诗人赤诚的爱国之心。
作为抒情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与《红烛》的抒情方式有哪些异同?
异:
①《峨日朵雪峰之侧》感情的表达隐晦而曲折,诗人表达的是“我”尽力攀登,心中渴望有辉煌壮丽相伴,最终却发现只有小得可怜的蜘蛛与自己分享成功,而小小的蜘蛛代表着微不足道却不断奋斗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同样值得人们去赞美,去热爱。诗人借助意象来抒情,含蓄又深沉。
②《红烛》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感情的表达激越直接,重幻想和主观情结的渲染,多用短句。每节都用“红烛啊”作为首句,整首诗使用反复与呼告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自己对红烛奉献精神的高度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