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1、透镜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1、透镜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1 04:4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6.1、透镜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A. B.
C. D.
2.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点。现有一条光线也从P点发出,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在图2的四种表示中,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如图,以下物品中,有一定会聚光线能力的是(  )
A.圆柱形瓶装水 B.方形玻璃砖
C.近视眼镜片 D.凸面镜
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透镜的中央厚,边缘薄
B.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
C.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中央薄,边缘厚
B.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
C.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6.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凸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D.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
8.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距越长,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越弱
B.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C.凹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D.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
9.小科同学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纸面上得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若凸透镜远离纸面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10cm B.一定等于10cm
C.一定大于10cm D.可能小于10cm,也可能大于10cm
10.如图所示是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则虚线处的透镜(  )
A.一定是凸透镜 B.可能是凸透镜也可能是凹透镜
C.一定是凹透镜 D.不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二、填空题
11.小华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
12.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甲为________透镜,乙为________透镜。
13.将空纯净水瓶扔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
14.如图,两束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由图可知:______(甲/乙)透镜是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有______(会聚/发散)作用。
15.如图示一种小手电筒.为了能照的更远些,发光的二极管前方是一个塑料的凸透镜,这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在使用手电筒时,不能将电池的正负极装反了,这是因为发光二极管具有________的特点.
三、综合题
16.(1)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
(2)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______
(3)根据如图所示光的传播路径,在方框中画出对应的透镜类型。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般手电筒都有一个俗称灯窝的东西,灯窝相当于一面凹面镜,它有聚光焦点.当光源在焦点上时,光就会被强烈地反射出来,近似地形成平行光,这样手电筒的光就能照亮较远的地方,避免发散的光照到远处时就很快地变暗.然而,钢笔型电筒、打火机电筒等微型电筒并没有灯窝,它们发出来的光也能近似平行射出,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要从微型电筒的电珠分析入手,微型电筒使用的电珠和普通的电珠不同,它顶端玻璃很厚,呈半圆形,恰好是一个凸透镜,能起聚光作用,所以不用灯窝也能使电珠发出的光近似于平行地射出.
(1)一般手电筒得到近似的平行光,是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利用凹面镜的“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经凹面镜________后平行射出”这一性质制成的.
(2)微型手电筒得到近似的平行光,是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上,利用凸透镜的“从________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________后平行射出”这一性质制成的.
(3)请你列举出一种与一般手电筒或微型手电筒非常相似的应用________.
(4)通过阅读以上的一段文章,你还可以知道:同样的一束光线照射到物体的表面,
光照面的明亮程度与光照面的面积、光源距光照面的距离有关,光照面的面积越________,光照面上亮度就越小.
18.(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____ cm。
(2)根据图乙中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
( )
(3)根据图丙画出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 )
19.烛焰上的发光点A发出a、b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点A'(如图所示)。
(1)小营判断:A'是发光点A的实像,她判断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
(2)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A发出的c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光路图________;
(3)若蜡烛沿主光轴的水平方向远离凸透镜,烛焰经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应将透镜正对太阳光,且观察光斑的纸张也应正对太阳光.故C符合要求.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点为像点,经过P点发出的光线最终都会通过点,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解析】
【详解】
A.圆柱形瓶装水后放在桌面水,竖直方向上厚度相同,而水平方向上两边薄中央厚,相当于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故A符合题意;
B.方形玻璃砖厚度相同,平行的入射光线透过玻璃砖后仍平行射出,既没有会聚作用,也没有发散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平行的入射光线经凸面镜反射后分散开,具有发散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解析】
【详解】
A.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故A错误;
B.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B错误;
C.凸透镜的物距小于焦距即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故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
【详解】
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故A错误;
B.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故B错误;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故C错误;
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光路图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故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
【详解】
解答:A. 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A错误;B. 过焦点的光线对于凹透镜不属于特殊光线,经凹透镜后更远离主光轴,故B错;C. 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故C正确;D.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D错.
故选C
点睛: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判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凹透镜起发散作用.
7.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凸透镜对所有光有会聚作用,不单指对平行光,故A错误;
B.凹透镜对所有光线有发散作用,故B正确;
C.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而不是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故C错误;
D.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才会聚于焦点,故D错误。
故选B。
8.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焦距越长,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越弱,故A正确;
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仅仅是平行光,故B错误;
C.凹透镜的虚焦点与光心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故C错误;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故D错误。
故选A。
9.A
【解析】
【详解】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纸面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时,这个最小的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而此时在纸面上得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且凸透镜远离纸面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距小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焦距小于10cm。
故选A。
10.C
【解析】
【详解】
光线被折射后远离主光轴,所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是凹透镜,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1.小于
【解析】
【详解】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说明开始光屏在焦点前,后一次在焦点后,即l小于f。
12. 凸 凹
【解析】
【详解】
[1]图甲中两束光通过甲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甲应是凸透镜。
[2]图乙中两束光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发散了,因此乙是凹透镜。
13. 凸 会聚
【解析】
【详解】
[1][2]纯净水瓶装水后,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太阳光照射时,它对光线产生会聚作用,会引起枯叶着火。
14. 乙 发散
【解析】
【详解】
[1][2]分别把图中两束光线延长,可以发现光线经过甲透镜后,向主光轴方向发生会聚,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因此可判断甲透镜为凸透镜;而光线经过乙透镜后,光线的会聚点延后了,光线被发散了,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因此可判断乙透镜为凹透镜。
15. 会聚 单向导电
【解析】
【详解】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变为平行光线;
所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凸透镜能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得变得汇聚,能照的更远些;
将电池的正负极装反了灯不发光,说明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16. 36.7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图中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它的分度值是0.1℃,因此它的读数为
36℃+0.7℃=36.7℃
(2)[2]由图可知,入射角等于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等于60°;图中法线已画出,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如图所示
(3)[3] 由图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会聚的,所以是凸透镜,如图所示
17. 反射 焦点 焦点 折射 汽车前灯内有一凹面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处,经凹面镜反射后得到一束平行光 大
【解析】
【详解】
分析:(1)面镜对光有反射作用;
(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灯泡尖端很厚、呈半圆形的玻璃是凸透镜,灯丝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是平行光线.
(3)利用凹面镜或凸透镜可获得平行光,应用还有汽车前灯等.
(4)同样的一束光线照射到物体的表面,光源距光照面的距离一定,所照光面越大,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光线越少,光照面上亮度就越小.
解答:(1)面镜对光有反射作用,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
(2)灯泡尖端很厚、呈半圆形的玻璃是凸透镜,灯丝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是平行光线.
(3)利用凹面镜或凸透镜可获得平行光.汽车前灯内有一凹面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处,经凹面镜反射后得到一束平行光.
(4)同样的一束光线照射到物体的表面,光照面的明亮程度与光照面的面积、光源距光照面的距离有关,光照面的面积越大,光照面上亮度就越小.
故答案为 (1). 反射 (2). 焦点 (3). 焦点 (4). 折射 (5). 汽车前灯内有一凹面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处,经凹面镜反射后得到一束平行光 (6). 大
【点睛】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平时多注意生活中的现象,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
18. 2.45cm
【解析】
【详解】
(1)[1]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4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
L=3.45cm-1.00cm=2.45cm
(2)[2]过入射点O做垂直反射面的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如下图
(3)[3]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其中一条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其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对侧焦点,故光路如下
19. A'是发光点A的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得到的像是实像 变小
【解析】
【分析】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会聚成的。
(2)发光点经凸透镜成的像是由折射光线会聚而成的,据此作图。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详解】
(1)[1]由图可知,烛焰上的发光点A发出a、b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会聚于点A′,因为A′由实际光线会聚得到的像,所以A′是发光点A的实像。
(2)[2]发光点A发出的三条入射光线,其折射光线都要经过A′,如图所示:
(3)[3]若蜡烛沿主光轴的水平方向远离凸透镜,成实像,移动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点睛】
关于实像和虚像的理解,关键是从定义和接收方法上,不能从字面理解,更不能相当然.知道并会用“发光点经凸透镜成的像是由折射光线会聚而成的”是(2)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