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 9.3 大气压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以下对厨房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电冰箱门时,发现大量“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做菜时,揭开锅盖,锅盖内表面有很多小水珠,这是锅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用煤气炉烧开水时,水温没达到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煤气炉的火力太小了
D.用湿手拿冰箱里的冻肉时,手会被冻肉“粘住”,是因为手上的水凝华放热缘故
2.连通器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吸盘 B.用注射器吸取药液
C.拦河大坝 D.船闸
3.我们见到有些深水鱼上岸后因鱼鳔胀破而死亡,这主要是由于
A.上岸后深水鱼吸入氧气增多 B.岸上气压比深水处的压强小得多
C.岸上气压比深水处的压强大得多 D.岸上温度较高,鱼鳔因热胀冷缩而胀破
4.“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面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水坝的下部要比上部修得宽一些是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而增加
B.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是因为液体沸点随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
C.书包的背带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增大对人的肩膀的压强
D.菜刀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5.生活中有许多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壶嘴周围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炒菜时碘盐和油不宜同时加热,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升华
C.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液体沸点低
D.用保鲜袋装蔬菜并放入冰箱,为了加快蒸发
6.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第二次沸腾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相同
B.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小
C.两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相同
D.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高
7.如图所示是“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A与B下部相通,内装红墨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晴天气压比阴雨天的高,阴雨天A管液面逐渐下降
B.A管与B球中液面相平时,B球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C.A管越细,越容易看出天气引起的气压变化
D.A管中液面上升时,表示外界大气压增大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用高压锅煮饭熟得快,是利用增大气压提高水的沸点
9.如图所示装置中,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上端塞有橡皮塞,管内一段水银柱将一部分气体封闭在玻璃管内。已知玻璃管和橡皮塞总重为G,管的横截面积为S,水银柱高为h,水银的密度为ρ,设当时大气压为p0,管内空气重力不计,则整个装置平衡时,弹簧秤的示数应为( )
A.G B.G+ρghS C.G﹣ρghS D.G+ρghS﹣p0S
10.下列生活中的事例,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水位计 B.注射器 C.船闸 D.茶壶
11.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吸管吸饮料
B.用注射器推药液
C.锅炉水位计
D.热气球升空
12.如图,两同学在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此时吸盘在左右两侧拉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盘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B.吸盘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C.吸盘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D.两同学的拉力等于外界大气压对吸盘的压力
二、填空题
13._______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_实验首先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14.由如图可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 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还可知,在海拔高度为2000m的地区烧开水,水的沸点 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
15.意大利科学家_____首先用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此时的大气压,此时大气压强相当于_____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该气压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16.如图所示,用1m长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管中水银柱高度为______mm,将玻璃管向上提升一点,移动玻璃管的过程不漏气,水银柱高度将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三、综合题
17.2012年3月15日,小丽买了一盒纸盒包装的纯牛奶.
(1)她用称量为1000g的天平测盒和纯牛奶的质量,如图1所示.盒和牛奶的总质量是_____ g.
(2)牛奶盒标识的部分内容如图2所示,该盒牛奶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安全饮用.
(3)她把末端切尖的吸管轻易插人盒子,体验到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
(4)她用吸管吸牛奶时发现盒子瘪了,体验到_____的存在.
18.亚里士多德为了解释抽水现象,提出了“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意思是只要液面上方出现真空,与真空接触的液体就会流上去填补真空。
(1)可以用“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来解释的现象是_____(选填“A”“B”或“C”)。
A.离心式水泵
B.高压锅
C.利用吸管吸饮料
(2)可以推翻“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的是_____实验,理由是_____。
19.按要求回答问题。
(1)如图甲,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该选择_______刻度尺。(填字母序号)
(2)如图乙,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探究音调和_______的关系。
(3)如图丙,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密封玻璃罩中,接通抽气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重新沸腾起来,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如图丁是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生_______现象。
20.1875年,三名法国人驾驶热气球升到了8000米的高空,突然全部昏倒.等气球瘪了自己落回地面时,除了一人苏醒,另外两人因为缺氧死亡.高空为什么会出现缺氧症状呢?难道8000米的高空就没有氧气了吗?
不是的,空气照样有,只不过稀薄而已.罪魁祸首在于大气压强.因为高空的大气压强低:5.7千米的高空,大气压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到了32千米的高空,大气压就只有1%了.
大气压强低了,为什么会造成缺氧呢?这是因为我们呼吸空气必须依靠大气压强的帮助.吸气时,人体的横膈肌收缩,使胸腔的体积扩大,肺里的空气因为稀薄压强变小,外界空气的气压大于胸腔内的气压,因此空气就进入胸腔的肺内.空气进入肺泡后,空气中氧气的压强要比血液里氧气的压强高,氧便从压强高的地方向压强低的地方扩散,人便得到了氧.同样,在呼气时,我们用力使胸腔的体积缩小,肺内气体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废气便被排出体外.
问题就在于,三名法国人升上高空以后,大气压强变得很小了,可是人体里的压强仍然那么大,肺泡中的氧气压强比大气的氧气压强还要高,结果不但吸入不了氧气,反而是人体里的氧气向外扩散,造成高空缺氧.
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人可以在失重情况下生活,但却不能经受半秒钟的失压.要想使宇航员们在太空遨游,必须保证他们生活在标准的大气压当中.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宇航员们都要穿上厚厚的宇航服吧?宇航服是一种多层次多性能的服装,有气密层和限制层,象轮胎的内胎和外胎一样.它的密封性极强,可以保证不漏气,加压不爆破,从而把宇航员和外太空环境隔离开来,这样他们就可以生活在一个人工制造的大气环境中了
请你根据以前所学的物理知识和以上的信息,回答问题:
(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一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
(2)人类历史上首先证明大气压的实验是_____,首先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_____,在测量大气压时,我们用到了_____研究方法
(3)当我们青岛人到西藏后,第一个不适应的就是“高原反应”,这是因为:人要呼吸时,人体的横膈肌_____,使胸腔的体积_____,氧便从压强_____的地方向压强_____的地方扩散.而西藏高原大气压_____,人的胸腔的体积变的很_____,肺内气体的压强稍_____大气的氧气压强才能吸到一口氧气,因此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大气压就存在我们身边”________
(5)小明发现自己穿的羽绒服里面是用“鸭毛”制成的,比小刚穿的“棉”衣服暖和,而我们都知道,宇宙中很冷,宇航服应该很暖和.请你提一个课题研究上述问题
课题:____
猜想:______
实验步骤:_______
(6)为了保护我们的大气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这样做______(请写出2条):
21.如图所示,将U型管底C处阀门关闭,再分别灌些水.测出管中A、B两处水面的高度分别是20cm和10cm.请完成以下分析:
⑴估算AC与BC两段水柱向下的压强大小各是多大?(g取10N/kg)
⑵在打开阀门的瞬间,想像在C处有一个竖直方向的液片,其面积为1cm2,求出它所受水柱产生压力的合力,并在图中画出此合力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锅盖内的小水珠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液化成的,故B正确;
C.水的沸点低于100℃,与煤气炉的火力无关,主要是大气压影响沸点,故C错误;
D.冻肉温度较低,用湿手去拿冻肉,手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放热发生了凝固现象,因此会“粘住”,故D错误。
故选B。
2.D
【解析】
【详解】
A.吸盘挂衣钩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将其固定在光滑的墙面上的,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注射器吸取药液利用的是大气压,不是连通器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拦河大坝利用的是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是连通器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船闸的上游与闸室下面通过阀门相通,当下游阀门关闭,上游阀门打开,上游与闸室内的水位逐渐相平,打开上游闸门,船就可以进入闸室;同理,船再进入下游,就通过了船闸。所以船通过船闸使用了两次连通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解析】
【分析】
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就越大.
【详解】
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深水鱼为了抵抗深水水压,它的鳔内就有一个相应的压力;一旦深水鱼上岸,岸上气压比深水处的压强小得多,它的体内压强大于外界气压,因此会因鱼鳔胀破并死亡.
故选B.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而增加,所以水坝的下部要比上部修得宽一些,故A正确;
B.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是因为液体沸点随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升高,故B错误;
C.包的背带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错误;
D.菜刀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
5.B
【解析】
【详解】
A.水烧开时壶嘴周围冒“白气”,这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炒菜时,若碘盐和油同时加热,固态的碘在高温下极易变成碘蒸气,即碘在高温下很容易发生升华现象;故B正确;
C.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升高,煮饭菜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故C错误;
D.用保鲜袋装蔬菜,减慢了蔬菜周围的空气流动;放入冰箱,降低了液体的温度,所以减慢了蔬菜内水分的蒸发,故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
【详解】
向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气体遇冷收缩,使得瓶内压强减小,使液体沸点降低,液体重新沸腾起来,所以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的气体的压强小,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的沸点低。
故选B。
7.B
【解析】
【详解】
A.晴天大气压比阴雨天高,即阴雨天时瓶外的大气压小于晴天时瓶外的大气压,根据可知,阴雨天A管液面逐渐升高,故A错误;
B.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两液面受到气体的压强相等,说明B球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故B正确;
C.压强差一定时,液面的高度差应该是一定的,不会因为管的粗细而发生改变,故C错误;
D.A管液面上升时,说明内部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即外界大气压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8.B
【解析】
【详解】
A.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灯泡在使用过程中,钨丝温度升高,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内温度高就是通过增大锅内气压提高沸点达到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解析】
【详解】
将整个装置看做一个整体,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装置的总重力。
管内水银柱所受的重力是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解析】
【详解】
A.水位计和锅炉底部连通,上端开口,构成一个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
B.注射器是利用大气压吸取液体的,故B符合题意;
C.船闸若是打开上游阀门,让上游与闸室底部连通构成连通器,或者打开下游阀门,让闸室与下游连通,构成连通器,利用连通器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茶壶是茶嘴与壶身的底部相连通,上端开口构成的连通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解析】
【分析】
大气压强是指大气所产生的压强,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非常多,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详解】
A.吸管喝饮料时,吸走了管中的空气,内部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进入吸管,再流入口中,是利用了大气压强,故A符合题意;
B.用注射器推药液是人的推力,不是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锅炉水位计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与大气压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热气球升空是利用了浮力的原理,与大气压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要先将吸盘内的空气被排出,吸盘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故B正确,AC错误;
D.吸盘在左右两侧拉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没有被拉开,故拉力小于大气压力,故D错误。
故选B。
13. 马德堡半球 托里拆利
【解析】
【详解】
[1]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并且最著名的实验是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2]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为760mm汞柱。
14. 减小 低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在海拔高度为2000m的地区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烧开水时水的沸点低于100℃。
15. 托里拆利 750 小于
【解析】
【详解】
[1]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的值。
[2][3]由图可知,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为750mm,因此,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5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液体压强,所以该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16. 750 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2]根据上图知,玻璃管内水银面到容器水银面的竖直高度为750mm,故用1m长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管中水银柱高度为750mm,即外界大气压等于75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将玻璃管向上提升一点,移动玻璃管的过程不漏气,因大气压强保持不变,故水银柱高度将不变。
17. 261.8 能 增大 大气压
【解析】
【详解】
(1)由图知道,盒和牛奶的总质量是:200+50+10+1.8=261.8g;
(2)由于牛奶盒上的生产日期是2012年3月1日,保质期是常温下密存8个月,所以,可以安全饮用;
(3)把末端斜切的吸管在压力不变时,减小了受力面积,增大了压强;
(4)吸管吸牛奶时,先吸走了管中的空气,使管内气压减小,所以,牛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管内,流入嘴中.
18. AC 托里拆利 一个标准大气压只能支持76cm高的水银柱
【解析】
【分析】
【详解】
(1)A.离心式水泵抽水时,扇叶转动把水缸内的水甩出,水缸内出现真空,下面的水上来补充,可以用“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来解释。
B.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气压来增大液体的沸点的方法,使液体的沸点升高,食物在高温下容易熟,是利用了气压和沸点的关系,故不能用“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来解释。
C.利用吸管吸饮料,是吸气时吸管内变成真空,下面的饮料来补充,可以“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来解释。
故能用“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来解释的AC。
(2)[2][3]托里拆利实验中一个标准大气压只能支持76cm高的水银柱,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去补充。
19. B 频率 降低 色散
【解析】
【详解】
(1)[1]A刻度尺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B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1mm,使用B刻度尺测量较准确,选用B刻度尺。
(2)[2]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力的大小相同则振幅相同,即响度相同;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则振动的频率不同;故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3)[3]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使水的沸点降低,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重新沸腾。
(4)[4]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20. 减小 1.01×105Pa 马德堡半球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转换法 收缩 扩大 高 低 低 大 小于 把玻璃杯中装满水,将硬纸片盖在杯口,用手按住硬纸片小心地将杯子倒立过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杯中的水不会流出,这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探究鸭毛与棉花的保温效果 毛的保温效果好、取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每个烧瓶内装上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热水,分别用厚度相同的鸭毛与棉花包住两个烧杯,经过相同时间后,用温度计测出两烧瓶中水的温度,根据水的温度高低可以判断材料的保温效果,温度高的保温效果好,温度低的保温效果差、减少废气的排放可以保护大气层
【解析】
【详解】
(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1.01×105Pa.
(2)人类历史上首先证明大气压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液体水银间接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此实验运用了转换法,即把不易测量的大气压转换为容易测量的水银柱的高度进行测量,通过计算水银柱的压强也就得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3)当我们青岛人到西藏后,第一个不适应的就是“高原反应”,这是因为:人要呼吸时,人体的横膈肌收缩,使胸腔的体积扩大,氧气便从压强高的地方向压强低的地方扩散.而西藏高原大气压低,人的胸腔的体积变的很大,肺内气体的压强稍小于大气的氧气压强才能吸到一口氧气,因此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4)把玻璃杯中装满水,将硬纸片盖在杯口,用手按住硬纸片小心地将杯子倒立过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杯中的水不会流出,这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5)课题:探究鸭毛与棉花的保温效果;
猜想:鸭毛的保温效果好;
实验步骤:取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每个烧瓶内装上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热水,分别用厚度相同的鸭毛与棉花包住两个烧杯,经过相同时间后,用温度计测出两烧瓶中水的温度,根据水的温度高低可以判断材料的保温效果,温度高的保温效果好,温度低的保温效果差.
(6)制冷剂中的氟利昂、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尾气及工厂排放的废气都会破坏臭氧层,所以不用氟利昂(或氟里昂)作制冷剂或使用无氟冰箱、飞机使用清洁能源或飞机尾气经处理后排放、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都可保护臭氧层.
21.(1)2000Pa ;1000Pa(2)0.1N ;
【解析】
【详解】
(1)AC段水柱向下的压强为:
BC段水柱向下的压强为:
(2)AC段水柱对C处液片压力为:
BC段水柱对C处液片压力为:
C处液片受到的合力为:
,合力方向水平向右.
此合力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