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一国两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一国两制》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1-21 08:3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一国两制”与祖国完全统一 09食工(1)
主讲人:房明星
成员:房明星 张永柱 张军委 王琪 姚强
“一国两制”与祖国的完全统一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一国两制” 构想的基本内容
四、“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五、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一、历史遗留问题 (一)历史遗留问题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1、祖国问题的由来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 澳门位于广东珠江口西侧, 原属广东省香山县 2、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渊源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渊源
毛泽东认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工作 “极为重要、尚需刻意经营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过程1981年,叶剑英发表委员长《实现和平统一的几条方针政策》,对这一构想作了具体阐述。1982年,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第一次明确提出来“一国两制”的概念。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从此“一国两制”开始成为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核心实现祖国统一主体社会主义制度目的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实现行式设立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 1984年2月,邓小平首次明确完整地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四)、“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1、“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
(1)“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2)“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和平共处原则。
(3) “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4)?“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思想的创造性发展。2、“一国两制”构想的现实意义 (1)“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
接收香港的时间和方式1997年7月一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2)“一国两制”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五)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从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和应用可以看出,它为实现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开辟了全新的理论思想。是邓小平继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为解决台湾香港问题提出的设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和完善,赋予新的内容并进行理论化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创造性构想。
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实践中,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运用和创造性发展了邓小平有关理论,为最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作了理论的准备和经验的积累。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祖国和平统一步骤的落实,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将会加快,完成祖国统一的日子将不会遥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