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1 05:3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5.1 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对如图所示的几个电学实验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如图甲,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和丝绸都带上正电
B.如图乙,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轻质小球时的情况,说明该小球带正电
C.如图丙,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如图丁,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轻质塑料吸管一端,相互吸引,说明吸管一定带正电
2.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会变得蓬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是导体
B.梳子梳头后,梳子带电而头发不带电
C.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梳头发变得蓬松是因为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3.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选择材料的主要因素。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
A.用水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B.用塑料做电源插座外壳
C.用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材料 D.用塑料泡沫做表演场景中的“滚石”
4.如图,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按触验电器金属球,两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后的毛皮不带电
B.两金属箔带上正电荷
C.验电器不能检验出橡胶棒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
D.用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橡胶棒带了电
5.在“会飞的章鱼”实验中,将塑料袋剪成细丝制成“章鱼”,毛巾分别摩擦“章鱼”和塑料管,将摩擦后的“章鱼”抛向空中,在其下方用摩擦后的塑料管靠近“章鱼”,“章鱼”使飞起来,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巾与塑料管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毛巾摩擦后的“章鱼”细丝间会相互吸引
C.摩擦后的“章鱼”与毛巾带上了同种电荷
D.“章鱼”飞起的原理与验电器工作原理相同
6.如图所示的甲、乙表示氧原子及其组成粒子的结构图。各粒子和氧原子分别用a到e符号表示,则(  )
A.a表示氧原子 B.b表示原子核 C.c表示电子 D.d可能带负电荷
7.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时失去电子,因此带负电荷
B.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两片金属箔带异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C.橡胶棒接触金属球时,验电器中的电流方向为从金属箔到金属球
D.橡胶棒接触金属球时,橡胶棒所带的负电荷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8.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主要原因是(  )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梳子对头发有吸引作用
C.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D.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9.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碰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发现原本闭合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了。关于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玻璃棒碰触了金属球,产生了振动,所以验电器的金属箔会张开
B.由于两片金属箔上分别带了异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会张开
C.由于两片金属箔上分别带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会张开
D.由于两片金属箔上分别带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会慢慢闭合
10.如图所示,一根摩擦过的细棒靠近塑料细丝,塑料细丝被吸起,两根塑料细丝互相排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细棒可能不带电
C.塑料细丝一定不带电
D.摩擦中细棒一定失去了电子
11.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b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荷
B.丝绸与玻璃棒a摩擦过程中创造出了新电荷
C.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金属箔都带正电荷
D.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金属箔都带负电荷
12.通常情况下,下列属于绝缘体的是(  )
A.人体 B.塑料尺 C.铜丝 D.铅笔芯
二、填空题
13.生活中的“吸”字常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______的作用;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能“吸”小纸屑,是因为梳子带了______。
14.与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将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如图所示。由此判断:
(1)与丝绸相比,玻璃中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______
(2)金属箔带上______电。这是因为______(选填“正电荷”或“负电荷”)通过金属杆( )
A.从玻璃棒转移到了金属箔 B.从金属箔转移到了玻璃棒
15.如图所示为某科技馆里“有趣的静电小球”装置。在底面为浅凹面的圆盘中心有一半球体金属电极M,圆盘边缘为圆环形电极N。断电时,不带电的小球静止在M周围,通电时M、N分别带上正、负电荷。此时,小球因与M接触而带上_____电,由于M的排斥力和N的_____,小球从中心向边缘运动,当接触到圆盘边缘电极N时由于_____的转移而带上负电,在重力和电荷之间力的作用下,小球又回到圆盘中心。若干个小球如此往复运动,使形成了有趣的静电现象。
16.当人触摸“静电球”时,部分头发会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这是因为人触摸“静电球”时,导致这些头发带上了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带电后的头发会相互______的缘故。
三、综合题
17.“口罩心脏”﹣﹣熔喷无纺布
医用口罩至少包含3层无纺布,其中位于中层的熔喷无纺布,是口罩能够实现过滤功能的核心“心脏”,它具有出众的吸附和过滤能力。
熔喷布使用的是熔融态的聚合物(比如聚丙烯),在高压的作用下熔融态的聚合物从具有很多细小喷口的模具中喷出来。如图1所示,熔喷法织造布的生产流程一般是由聚合物溶入、熔融排出、过滤计量、喷丝成网、卷取、辊压、施加静电荷的驻极等一系列操作组成,成为最终的熔喷布成品。
如图2所示,熔喷布空隙这么大,怎么过滤环境中尺寸约为100纳米的新冠病毒呢?病毒无法独立存在,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分泌物和打喷嚏的飞沫,飞沫的大小在5微米左右,这是其一。其二,熔喷布生产工艺中有一步是“驻极处理”,使聚丙烯网状静电纤维带上足够量的电荷。当含有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后,就会被静电吸附在熔喷布表面,无法透过。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后,中国制造,携手抗疫,共克时艰。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国内熔喷无纺布的需求较小,全国年产能为5.35万吨。为了填补口罩市场供应缺口,我国某石化企业的一个生产基地迅速建设了2条熔喷布生产线,每天可生产6吨医用平面口罩熔喷布。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文章内容及图中的信息判断,医用熔喷布纤维直径的范围大约是 ______;
A.0.5cm~10cm
B.0.5mm~10mm
C.0.5μm~10μm
D.0.5nm~10nm
(2)医用口罩的“心脏”就是熔喷布,它是口罩中间的过滤层,由聚丙烯制造而成,是一种静电纤维;当含有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后,由于带电体具有 ______的性质会被吸附在表面,让病毒无法透过;
(3)下列选项用到的原理与“驻极处理”后的熔喷布能够吸附飞沫原理相同的是 ______;
A.拍打脏衣服除灰尘
B.静电式空气净化器除灰尘
C.扫地机器人吸灰尘
D.利用声波清理手机扬声器的灰尘
(4)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随梳”是指(头发)随着梳子(飘起),“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梳子和头发带上 ______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而相互 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
18.请阅读《古代对电的认识》,回答问题
古代对电的认识
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
《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
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电荷发生转移,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__________.
(2)“电火烧塔下佛面”是因为佛面的金属膜属于________,强大的放电电流通过佛面的金属膜,金属被熔化.“而窗户不异也”是因为窗户为木制,木头属于________,所以仍保持原样.(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3)“随梳”是指(头发)随着梳子(飘起),“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二者带上_____电荷而相互吸引.(选填“同种”或“异种)”
19.石墨烯——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
一片碳,看似普通,厚度为单个原子,却使两位科学家海姆和诺沃肖洛夫赢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种全新材料名为“石墨烯”石墨烯不仅“最薄、最强”,作为电导体,它和铜有着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利用石墨烯,科学家能够研发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新材料.比如,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还以用于制造触摸屏、发光板,甚至太阳能电池,如果和其他材料混合,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更耐热、更结实的电导体,从而使新材料更薄、更轻、更富有弹性.从柔性电子产品到智能服装,从超轻型飞机材料到防弹衣,甚至未来的太空电梯都可以以石墨烯为原料.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这种新材料属于_______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
(2)石墨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请你从材料中找出两例___________.
20.请阅读(无处不在的静电》并回答问题。
无处不在的静电
无处不在的静电在干燥的北方冬季,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就会发生电子的转移,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
静电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相互作用。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在播放电视节目时,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象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混纺衣服上常见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尘,也是静电捣的鬼。静电的第二种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漆黑的夜晚,人们脱尼龙、毛料衣服时,会发出火花和“噼啪”的响声,而穿全棉衣服时就不易发生该现象;在手术台上,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静电这一隐蔽的捣蛋鬼,只要摸透了它的脾气,扬长避短,也能让它为人类服务。比如,静电印花、静电喷涂和静电除尘技术等,已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静电也开始在淡化海水,喷洒农药、人工降雨、低温冷冻等许多方面大显身手。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摩擦起电是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2)下列所列的四种微粒中,直径最大的应该是( )
A.分子B.电子 C.原子D.质子
(3)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质子转移了 B.电子转移了 C.原子核转移了D.原子转移了
21.【来源】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小明同学家买了一辆崭新的汽车(如图),部分相关参数配置如下表所示.
(1)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_________.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________,存在火灾隐患.
(2)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与冬天比,夏天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密度会_________(“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________(“上调”或“下调”).
(3)如果他家的汽车正常行驶100km (1L=10-3m3 ,汽油的密度为0.7g/cm3).则查阅上表中的参数可知,理论情况下该车行驶200km 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________kg.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上正电,丝绸带上负电,故A错误;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排斥轻质小球,说明该小球一定带正电,故B正确;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错误;
D.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吸引吸管,说明吸管可能带正电或者不带电,故D错误。
故选B。
2.D
【解析】
【详解】
塑料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上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所以随着梳子飘起来,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所以头发越梳越蓬松。
故选D。
3.D
【解析】
【详解】
A.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A不合题意;
B.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是利用了塑料是绝缘体,故B不合题意;
C.用橡胶做汽车轮胎材料是利用橡胶耐磨的特性和良好的弹性,故C不合题意;
D.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是利用了塑料泡沫的密度小,质量轻的特点,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解析】
【详解】
A.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按触验电器金属球,两金属箔张开,说明摩擦后的毛皮带电,故A错误;
B.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两金属箔带上负电荷。故B错误;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金属箔分开。故验电器不能检验出橡胶棒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故C正确;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D错误。
故选C。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毛巾与塑料管摩擦,由于摩擦发生电荷的转移,毛巾与塑料管带电,不是创造电荷,故A错误;
B.毛巾摩擦后的“章鱼”细丝带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故B错误;
C.毛巾摩擦“章鱼”,它们带上了异种电荷,故C错误;
D.毛巾分别摩擦“章鱼”和塑料管,塑料管和“章鱼”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章鱼”飞起的原理与验电器工作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
【详解】
如图乙所示,b可以分成a、c,a又可以分成d、e,故b是原子,原子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故a表示原子核,c表示核外电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解析】
【详解】
A.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时得到电子,因此带负电荷,故A错误;
B.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故B错误;
CD.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金属球时,一半负电荷从橡胶棒经过金属球移动到金属箔上,验电器中的电流方向为从金属箔到金属球,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8.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的现象结合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可作出选择。
【详解】
晴朗的冬日,空气比较干燥,当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因梳子与头发摩擦,而使梳子和头发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头发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显得蓬松,摩擦的次数越多,头发所带的电荷越多,排斥力也就越大,头发越蓬松。
9.C
【解析】
【详解】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两金属箔片都带上正电荷,因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使金属箔片将张开,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B
【解析】
【详解】
A.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电荷发生转移,故A错误;
B.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如果细棒不带电,而塑料细丝带电,细棒靠近塑料细丝,塑料细丝能够被吸起,故B正确;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塑料细丝彼此排斥,说明一定带同种电荷,故C错误;
D.因为不知道细棒是否带电或带何种电荷,所以不能判断摩擦过程中细棒是否一定失去了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11.C
【解析】
【详解】
A.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A错误;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在摩擦起电中并没有创造电荷,故B错误;
C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a和金属球b接触时,金属球b和两片金属箔均带上和a相同种电荷,即正电荷,两片金属箔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B
【解析】
【详解】
A.人体容易导电,是导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塑料尺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B符合题意;
C.铜丝容易电,是导体,故C不符合题意;
D.铅笔芯容易导电,是导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大气压 电荷
【解析】
【分析】
【详解】
[1] 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利用大气压大于管内气压,将饮料压入嘴中。
[2] 梳子经摩擦后带了电荷,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14. 弱 正 负电荷 B
【解析】
【详解】
(1)[1]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与丝绸相比,玻璃中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相互摩擦时,玻璃棒上会有一些电子受丝绸原子核吸引而转移过去,所以玻璃棒因为缺少电子对外显示带正电。
(2)[2][3][4]玻璃棒带正电,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电子从金属箔转移到玻璃棒,电子带负电,中和玻璃棒上的正电荷,所以金属箔带正电。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正 吸引力 电子
【解析】
【详解】
[1]通电时M带正电荷,此时不带电的小球因与M接触而带上同种电荷,即正电。
[2][3]通电时N带负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由于M的排斥力和N的吸引力,小球从中心向边缘运动,当接触到圆盘边缘电极N时由于电子的转移,原先的正电荷被中和后再带上负电,在重力和电荷之间力的作用下,小球又回到圆盘中心。
16. 同种 排斥
【解析】
【详解】
[1][2]人触摸静电球时,静电球上的电荷通过手转移到头发上,于是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于是头发竖了起来。
17. C 吸引轻小物体 B 异种 吸引
【解析】
【详解】
(1)[1]由图示知,医用熔喷布纤维直径中较粗的直径在3个比例尺左右,即
3×3μm=9μm
较细的直径大约为比例尺,即
那么熔喷布纤维直径的范围大约是1μm至9μm,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由于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带静电的熔喷布能吸附带病毒的飞沫。
(3)[3]“驻极处理”后的熔喷布由于带电而吸引轻小物体。
A.拍打脏衣服除灰尘,利用的是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
B.静电式空气净化器,是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工作的,故B符合题意;
C.扫地机器人是利用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声波清理手机扬声器的灰尘,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来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4][5]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其中一物体带上正电,另一物体带上负电,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于是头发会随梳子飘起。
18. 摩擦起电 导体 绝缘体 异种
【解析】
【详解】
(1)[1]由于摩擦使物体的电荷发生转移而带电的现象称之为摩擦起电;
(2)[2][3]金属均属于导体,干木头属于绝缘体;
(3)[4]由于头发隧梳子飘起,则梳子与头发之间相互吸引,故二者应带上异种电荷.
19. 导体 计算机、防弹衣
【解析】
【详解】
(1)根据短文知道,石墨烯和铜一样具有出色的导电性,所以石墨烯是导体.
(2)石墨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可用于计算机、柔性电子产品、智能服装、超轻型飞机材料、防弹衣、太空电梯等
20. 机械能 A B
【解析】
【详解】
(1)[1]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式获得电能,故摩擦起电的能量转化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所以直径最大的是分子,故选A。
(3)[3]静电现象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子发生了转移,故选B。
21. 分子无规则运动 起电 变小 下调 8.4
【解析】
【详解】
(1)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汽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工作人员穿化纤衣服时,容易摩擦起电,使衣服带上电荷,存在安全隐患.
(2)和大多数物体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到了夏季,汽油的温度升高,汽油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体积增大,每升汽油中汽油的质量减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价格降低.
(3)由表可知,汽车正常行驶200km消耗汽油的体积:
.
由密度的变形公式得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
.
点睛:本题考查汽化现象、摩擦起电、密度公式的应用的有关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